穿越历史剧:我就是李自成
繁体版

十二延绥镇

    十二延绥镇

    房间的门口忽然传过来三声轻轻的敲门声,这是高桂英给的警示信号,意思是有人来了。高迎祥镇静地笑了笑,指指酒杯,李自成也会心地举起了酒杯。

    “自成,睡了么?”门外是一阵敲门声,接着就听见一个声音问

    “谁呀?”李自成问。

    “我,打杂的王小二,刚才驿丞老爷让我告诉你,明天一早让你到榆林去送公文呢?早点休息吧。”门外的人说。

    “我还没有睡觉,正好有几个朋友做生意路过这里,我们几个就小聚一下,你也进来喝几杯。”李自成打开门对外边的人热情地说。

    “不了,我还有事呢,你们喝吧!”门外的人说。

    “我怎么刚回来就要出去,驿丞也不让我休息一天吗?”李自成似乎不满地说。

    “哎呀,能者多劳嘛。你老哥不但会治马病,骑术也相当不错。驿丞大人说这公文很重要,是兵部咨文,本来是专差来送的,不巧走到我们这里恰好就病了,驿丞大人就请你麻烦一下了。”门外的人说。

    “行了,我知道了。我马上就休息。”李自成说。

    “那就不打扰各位的酒兴了,明天见!”王小二说完就走了。

    “刚瞌睡就有人给送来一个枕头,正好到榆林去打探一下消息。”李自成说。

    “那好,你多留点心,现在路上到处都有灾民,流寇也不算少,虽然说他们都是被逼的,但是为匪为盗,杀人越货,奸淫掳掠的还是有的。”高迎祥说。

    “并且还不老少呢?”高桂英也进来说。

    “没事,就是有他们也不会抢劫我这个穷驿卒,再说我还算是官身呢?”李自成说。

    “就凭李自成的一身武艺也不会有事的。”高一功说。

    “那你就好好休息吧,有什么事就找一功多商量,我还要去看看张存孟,据我所知,这老哥也攒了好长时间的劲了,说不定这几天就要起事。”高迎祥说完就站了起来,高一功高桂英他们一起消失在房间外边黑沉沉的夜幕中了。

    第二天李自成就到驿丞的签押房领了凭证银两,公文和几件自己换洗的衣服,骑上驿站比较好的驿马,再次风尘仆仆的出发了。刚走出米脂不远,就见到一道波光粼粼的河流,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永定河,张常年奔波在外的李自成不觉有了一点感慨。每次回家见到无定河就有了一种到家的感觉,而每次出门,这里就有了离开家乡的感觉。

    “可怜无定河边骨,又是春闱梦中人。”李自成站在风景秀丽的无定河边感慨道,他已经知道前方的路可该怎么走,这是历史又给了他一个机会,现在该如何好好把握,才能不虚此行,无愧今生,可是站在无定河边,他心里还是不由得一阵伤感,或许这个世界就是那样的残酷无情,历史把机会给了自己,难道说不是也把机会给了那个孙传庭和朱由检吗?现在他们站在同一个同一个起跑线,历史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自己也会成为无定河边的一具白骨,让后人凭吊成为另一种感慨。

    慢慢的走了两日,第一天住在鱼河驿,第二天住在榆林驿,第三天就到了榆林镇。

    榆林是明朝的九边重镇之一,里边的住户除了军人就是军户,实际上这里就是一个大军营。城东边是驼山,西边是榆溪河,城池依半山而建,周长数里。全城南北长,东西窄,便于防守。全城以南北大街为界,东半城住着军民,各种衙门集中在西半城。虽说是边境小城,人口也有好几万,比得上内地一个比较繁华的县城。更重要的是这里全民皆兵,就是还没有成年的人和妇女,都会几下子把式,都能上阵杀敌,毕竟这里是边境,而且在明朝年间和蒙古发生过很多战争,而且是很大战争的地方,这里的军户军人都算是钟楼下的麻雀,惊吓出来的。

    据说这里的大婶大妈在聊天的时候并不是问你们家打了多少粮食,上街买了什么好东东,而是问你们家这几天砍了几个脑袋,得了什么封赏之类的,想起来就让人惊心。更何况最近蒙古的势力有所削弱,而在东北的那个什么满洲的实力已经崛起,和明王朝很是死磕了几仗,大明天朝吃亏不小。让这里的人们相对比较平静,这让那些依靠军功起家的军户军人很是无奈和不满。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了流民造反,那这些人就会想打了鸡血一样的振奋,这对也有起事心的李自成感到担忧。

    李自成虽然当了几年的驿卒,但是这延绥镇的兵部他们还真的没有来过几回,认识的几个人也是在几个驿站,这是因为驿站出差基本上都是传递到下一个驿站就完了,还有就是兵部的塘报或者咨文一般都是专差接送,这可能涉及到军事机密,他们驿站只要提供换乘的驿马或者管好他们吃饭就行了。只有特殊的时候能来这个总兵衙门。今天刚来到衙门的门口,李自成不觉一怔,因为以前车水马龙,一派热闹景象的总兵衙门大门紧闭,冷冷清清的。

    李自成慢慢地走了上去,满脸笑容地对门军说:“各位大哥辛苦,我是银川驿站过来送公文的,想求见你们总兵大人。”

    “我们总兵大人不在家,出外巡边了。现在封衙不办理公务。不过有坐衙中军在,你从小门进去,辕门大堂往左拐就是。”李自成谢过了人家,从小门走了进去,一看那个中军还是一个熟人,叫李顺,以前也当过几次送公文的专差,见到了李自成那也相当的热情。可是看了李自成地上来的公文,满脸笑容顿时成了苦瓜脸。

    “老哥,你这是兵部的咨文,我们这些小当兵的那个敢拆。不但我们不敢拆看,就是那些参将守备也没有权利拆看,这种公文应该是由专差从来的呀,怎么会是你呢?”那李顺问。

    “是专差,可是那个专差病了,你看怎么办呢?以前是怎么办的呢?”李自成陪着笑脸问。

    “以前遇到这种事,都是专差送给我们总兵大人,现在只好麻烦李哥你送过去了。”李顺说。

    “可是,可是我现在只拿了送到这里的盘缠,没有钱怎么送呢?”李自成有点为难地说。

    “这个不是问题,以前也经历过这你种情况,我们可以给你点盘缠,不过老哥可要帮我点小忙,我还可以给你再开一个勘合,你可以直接前去面见我们总兵大人,那些下属见到我们自己的勘合,都会给你方便的。”李顺中军笑着说。

    “谢谢老弟,就是熟人好办事,就是不知道你要我帮你什么忙啊?”李自成陪着小心说,唯恐那个李顺说出来什么让自己为难的事情来。

    “其实也不是什么为难的事,是要你顺便把我们的一些公文也给捎过去。你知道,总兵大人出巡,衙门的人都跟着走了,虽然闭衙不办事,但是来往的公文也还不少,恰好你去,就麻烦你老哥了。”李顺笑着说。

    “难道说就没有别的人了吗?”李自成笑着说。

    “有倒是有,可是不好派呀?老兄,实不相瞒,现在流民闹得厉害,这条路不太安全,很多人现在都不想出去,我毕竟是个坐衙的临时小官,也不愿意得罪人让人家不高兴。恰好你来,顺便也就把这件事给办了。算是给小弟帮个忙,你看怎么样啊?”李顺有点担心地说。、

    “行,送一件也是送,送几件也是送,我接了。”李自成爽快地说。

    “好好,这么说我就多谢你了。我在给你个方便吧,你可以在附近驿站换乘好马,我再给你的勘合凭证上在给你抬高一点,到驿站的时候你还可以吃的好一点、”李顺说。

    “这么说多谢老弟了。说实话,这几天稀饭把我的场子的涮细了。”李自成笑着说。

    “谢什么,皇上的东西,不吃白不吃。现在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官僚亲戚什么都不是的人也拿着那个勘合凭证到驿站白吃白喝,我们凭什么不吃不喝,我们不是给皇上办事么?”李顺笑着说。

    “对对对,你老哥说的真是掏心窝子的话。”李自成陪着笑说,心想这可能就是崇祯皇帝裁撤驿站的原因吧。拿着李顺开出的新的勘合凭证,意外的给李自成一个中军的待遇,还额外的给李自成了一些银两,这都是有成例的,当然成例的回扣是不可少的,这个李自成当然轻车熟路,不用人做多少的暗示。

    李自成再次出发了。

    延绥镇也叫榆林镇,总兵所辖边墙东起清水营黄河河岸。经神木,榆林,横山定边等县,西达华马池,长一千二百余里,化为东、中、西三路防守,。其中尤以东路的神木、孤山,清水营,中路的榆林,榆河,西路的安边,定边最为重要。李自成这次出来就是沿着城墙一路往西寻找总兵,因为他听人说总兵王威正在视察东边防区,一路找了过来。

    李自成一路走来,这里与内地不同,没有什么府州县,只有镇营堡,还有什么卫所,千户所,每到一处李自成就拿着勘合凭证去打听总兵的行踪,顺便和他们聊天,把看得到的想到听到的的都暗暗记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