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帝
繁体版

第044章 布阵

    太子李川本想在此借着朗月国之手拼掉这一百八十人,可是既然白刚出面阻止那他也只能就坡下驴。

    帝王之狠就在这些情况上,一旦有人让帝王怀疑的话,他一定会想方设法除去这些人,宁可错杀一千他也不会放过一人。

    这一百八十人里或许有那么几个是别人的眼线,绝大多数就是普普通通而且尽职尽责的护卫,可是太子李川还是要全部除去。

    这就像是一个篮子里面有几个坏鸡蛋,普通人的做法是挑挑拣拣把坏鸡蛋挑出去,留下好的继续用。

    可是帝王都不会这么做,因为帝王只会挑篮子,他没时间挑单个的鸡蛋!

    漫说帝王不会,就是将军都不会,只要将军怀疑哪一队或者哪一营里内奸较多的话,他也不会一个个的追问,更不会花费大量时间调查。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直接让他们这一队或者一营全部做死士,既能拼掉敌方力量也借此机会除去内奸。

    白刚和秦岭此时已经布置好军事,太子李川也并不多言,这些事交给他们来办不会比自己差。

    这一夜无话,天明时分,白刚下令七军同出,七名虎贲郎将各帅军三千依次出城。

    白刚这是在对阵朗月国大将哥舒,说白了这种仗是最难打的,都是你追我跑,你退我进。

    都是为了抢粮食而已!而且战线太长,根本就没法集中兵力,只能当成练兵。

    白刚是直接跟哥舒对阵,以此来牵制他大部分的兵力,这也就成了主战场。

    可是哥舒肯定会分散派兵,这边一旦不敌那他就后撤,但是他分散派出的兵肯定抢到了粮食。

    这边如果打的过白刚大军的话那就最好,分散抢粮就更加肆无忌惮,他甚至还能再分出去一部分抢粮的军队。

    为什么大夏国年年都被劫掠却一直也没办法呢?原因就在这。

    根本就没法防,哪怕镇北王李义把北军三十多万大军全调来也防不住,总会被抢,无非多少而已。

    白刚也无非是在此牵制哥舒大军,其余的地方根本没法守,顾此失彼。

    朗月国大将哥舒此时也已经排兵列阵,两军相距不远,声鼓相闻,两军相互对峙。

    朗月国大将如果不下令进军的话白刚是不可能进攻的,因为大夏国的骑兵远不是朗月国的对手,一旦深入的话注定要惨败。

    只有哥舒来攻两军步兵相接的话大夏国才有胜算,哥舒此时不来攻的原因也简单,那就是粮食还没熟呢!

    再过三五天粮食便可以收割,那时哥舒必定会帅军来袭,真正大战那时才开始。

    太子李川此时立于城墙之上,在此能将整个战场都收入眼底,此时气氛也十分紧张。

    哥舒大军人数不多,步兵在前,两侧是骑兵,其后则是中军大帐。

    大夏国配置与朗月国相同,这也没什么特殊的讲究可言,年年都是如此。

    太子李川在城墙之上,每日都会准时出现,这无疑也提振了前方将士的士气,毕竟太子在此镇守的话,万一看见谁勇猛无前的话注定要提拔。

    自古御驾亲征都是这样,并不是皇上去了战场就能指挥作战,也不是皇上本人有万人敌的本事,将士士气大涨也是因为想让皇上看见自己的本事,为的也是升迁。

    前方七名虎贲郎将各自结成方阵,而后城中依旧有七名虎贲郎将随时待命。

    其中三名虎贲郎将帅军在城墙之上布防,军士各自站立,身边皆是强弓硬驽。

    这三名虎贲郎将是为了以防不测,万一前方大夏国大军不敌则需要后退,退至离城墙一百五十步时城墙之上则万驽齐射,掩护大军入城。

    另外四名虎贲郎将则居于城内待命,一旦白刚下令,他们或接应或出征。

    倘若大夏国大军前方获胜,他们则需要帅兵追杀,因为前方大军大战一场后已然是强弩之末。

    太子李川在军中的作用就是提振士气,此时他也并未披挂穿铠,因为没必要。

    太子李川身穿明黄色四爪金龙袍,威风凛凛。周边一百八十名左右司卫府护卫身着明黄战甲,在城墙上煞是显眼。

    前方军士但凡回头之时皆能看见太子立于城墙之上,龙袍翩翩,气象森严,心中也自然生出一股傲气。

    小兵也好,将军也罢!他们不是嗜血的屠夫,不是喜欢战场上血液飞舞,残肢断臂的残酷。

    每个上战场的都是为了能够在战场之上施展抱负,或保家卫国,或封妻荫子,也有可能就是为了一口军粮。

    此时前方军士也会比以往骁勇善战,因为城墙上那个人可以决定你是不是能吃到更好的军粮。

    现在不论是主将白刚亦或是手下各个虎贲郎将,哪怕是下面的伍长、队长,此时也都谨慎异常。

    如果打的好,城墙上的那位可以决定他们吃更好的军粮。如果打的不好,城墙上的那位也能决定他们还能不能吃上明天的早饭。

    军中赏罚分明,此时他们都想手下勇猛善战从而自己也能得重赏。他们也最怕手下的兵将此时给自己上眼药而受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