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假父
繁体版

第44章 白首翁

    杨士奇表情无波的审阅着刚刚收上来的试卷,这些试卷也并不是杨士奇一个人来全部审阅的。

    余下的几位监考官同样也有审阅的之权,只不过遇到一些较有争议的试卷之时,才会相互的传阅,然后再交由杨士奇定夺。

    可以说,在这场考场之中的考生,他们能不能在挣扎之中求生存,全看杨士奇的一念之间了。

    上元县令作为监考官之一,此刻在的手上正好分到了赵辉的试卷,也就是试卷号为“甲一二三”的试卷。

    上元县令打开赵辉的试卷,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张字迹工整,排版整洁的试卷,看着这份试卷的字迹排版便让人赏心悦目,眼前一亮。

    上元县令不及多想,直接用起红笔在赵辉的试卷首部点了一个红点。

    接着继续阅读试卷内容,粗看一番之后,上元县令也满意的露出了一丝微笑,虽然这篇文章的辞藻并不华丽,但在用典用故之上,还有可选之处。

    而且,主要是这张试卷上的字,这字的写太好了,即便文章不出彩,只要没有什么大问题,完全是可以点过的。

    所以,就在上元县令读完试卷内容之后,又在点的点上圈了一个〇,这个“〇”便是取的意思。

    很显然,就在这漫不经意之间赵辉的科考之路的第一步已经在悄然之中完成了。

    而且,这一步的跨越是好感谢杨荣这段时间的教导,若不是杨荣的倾囊相授,就算赵辉能过,也要经过两位以上的监考商议才行。

    毕竟,现在的文风已然趋于盛世之风,像赵辉这种写典写故的文章,固然没有问题,但与当下的主流是不太符合的。

    现在在建文朝上已经渐渐的兴起了歌功颂德之风,赵辉在文章之中缺少的就是对皇帝的歌颂和对建文朝廷的赞扬。

    万幸,他的字给他沾了光,不然这次还真就说不好了。

    尤其是赵辉之前的字不仅不好看,而且,还经常写出一下简体字来,这样的文章想要在科场之上过关,简直难如登天。

    经过了漫长等待之后,水漏中的时间也到了考试结束的时间。

    虽然,还有一部分人还未完成交卷,但杨士奇等已经不在等待他们了。

    巡考员强行的将未交卷的考生考卷收上,未写座号的直接打落,写好座号则直接交到监考官和主考官处。

    几位考官在看最后的试卷时,态度都是略带敷衍的,即便是杨士奇也不例外,显然,这种拖后交卷的行为在这种严肃的考试场合之中是不吃香的。

    尤其是监考官和主考官还要现场批阅,赶出名次,继续下一场考试。若是这般拖到最后,那么今天的童试就算是考到明天也不见得可以考完。

    所以,经过这短促的阅卷之后,除了极个别幸运儿被画了一个〇补进最后的序列之外,剩下的人无一例外,皆被黜落!

    此刻考场之上的人数已经不足百人,仅仅是童试的第一场考试,就刷掉了将近一半的人。

    可见科举之严格是多么冷酷无情。

    杨士奇依然稳坐在主考官位之上,他目光依然平淡的注视下考场之下的所有考生。

    考生们现在已经在重新排座,等待着第二次考试的开始。

    第二场考的依然是两篇文章,一篇四书文,另外一篇考的则是孝经论。再之后就是把五言六韵的试帖诗换成了,默写“圣谕广训”!

    不过也不用大段的默写,只需要百来字即可,但不能有错别字和涂改。可以说,第二场的考试强度比起第一场来,完全已经上升了一个等级。

    考过了第一场后,此刻的赵辉已经没了一开始的紧张,他气定神闲的看着第二场考试的题目,脑海里想着解答的思路。

    在确定好思路之后,赵辉便动笔先将草稿完成,之后又按照第一场考试时的流程,依次的检查文字各式,字迹以及避讳等等。

    最后,赵辉也按照要求默写了一段太祖高皇帝的圣训和建文小可爱的圣训旨意。

    等到这些完成之后,赵辉便直接交卷,没有任何拖延。

    这一次由于赵辉交卷比较早,他的试卷直接就到了杨士奇的手中。

    杨士奇看着卷子上的字迹,一眼便认出了这是翰林院中流行的杨荣字体,他的嘴角不由露出了一丝微笑。

    这丝微笑在其他考官看来,一定是杨士奇看到了什么好文章,于是,剩下的考官也有不约而同的瞄了一眼杨士奇手中的试卷。

    虽然看不真切,但是这字迹之工整,却让人记忆犹新。

    所以,接下来的考试之中赵辉那真是如鱼得水,几乎没有费多少力气,就已经在主考官和监考官的眼中留下一个极好的印象。

    不出意料,赵辉这第二场考试也圆满过关,来到了第三场。

    到了第三场时,在考之人已经不足五十人了。

    又有将近一半之人被刷掉了。

    第三场考试如时举行,这一场考还是四书文一篇,另外一篇则从孝经论换成了律赋一篇,试帖诗也又出现了,不过这一次要求的是五言八韵!

    接着还有一个非常刁钻的考试要求,那就是默写前场“圣谕广训”首二句!这要是记性不好的人,可能都已经忘了前一场自己到底默写了什么“圣谕广训”!

    可见,这科举套路之深!

    即便是小小童试也玩的是花样百出,没点真本事还真不一定能考上一个童生。怪不得这考场之上还有一些白发翁在考,真是残酷啊!

    但是这时候的赵辉可没时间唏嘘感叹这些白发翁的可怜和执着,现在他们都在一根独木桥上,想要过桥就肯定会有人掉下桥去。

    这时候心疼他们,还不如心疼一下自己,万一自己没考过了,那浪费的时间和吃过苦,岂不是又要多了几年?

    所以,赵辉也不会半分的怜悯和感慨,他仔细的阅读着第三场的题目,脑海中思索着这些新题的破解之法。

    同时,为了保证最后不出问题,赵辉决定先将上一场考试默写的“圣谕广训”前两句默写出来。

    虽然,赵辉对自己的记忆里很自信,但是已经经过了两场高强度的考试过程,这点谨慎还是要有的,万一最后自己默写错了,那岂不就麻烦了?

    所以,简单的事情还是要放在最前面去做,只有如此,后面才有大把的时间去完成更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