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龙国记载华夏
繁体版

第一章 华夏

    “华夏?这是啥网站?”无聊在电脑上找乐子的谢安好奇的点开这个网站。

    只见画面一转,片刻之后,电脑屏幕上显示出一个以黑白水墨风为主色调的网页。

    网页的最上面有一张与蓝星主流地图存在差异的的世界地图。

    地图上大陆呈灰色模样,只有亚洲板块有一个用红色标注,呈现出雄鸡形状的国家位于地图的正中央。

    世界地图的右边,是两个用正楷字体写着的大字——“华夏”。

    华夏最早出现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现在很多龙国人说起祖国的时候经常会用到这个称呼。

    再往下看,有一行用楷书书写的话——“华夏历史均发生在另一个星球,请勿代入龙国历史!”

    下面是四个区域,分别是“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以及一个内嵌的论坛。

    这不是对龙国早期历史的称呼吗?

    谢安有些疑惑,作为一名历史专业的学生,他对龙国的历史还是比较了解的。平时闲暇无事,还会自己去翻阅一些史书。

    龙国历史最早开始于三皇五帝,其次是夏商周朝,然后是春秋战国,西汉,东汉,唐朝,宋朝,明朝,到现在的龙国。

    他点开三皇五帝和夏商周板块,大致浏览了一下,发现与龙国的历史没有什么差异。

    又点开春秋战国板块,直接拉到最后查看最新内容。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大增,到了秦惠文王时期,已经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民风彪悍的秦国强大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曾经被打的割地求和的魏国复仇,意图争霸中原。

    各诸侯国忌惮秦国实力,于是联合起来对抗秦国。

    秦惠文王见齐楚联盟,对于东出之事有所忌惮;恰逢当时名声不显的鬼谷派传人张仪投奔。

    对于张仪,谢安还是比较了解。张仪本身是魏国没落贵族之后,与苏秦师从鬼谷。

    两人完成学业后,苏秦率先游说各国诸侯实行合纵联盟,“合众弱以攻一强”,防止强国的兼并。

    这对秦国的扩张之路造成的严重的影响。

    而张仪的投靠让秦惠文王看到了希望。他以张仪为客卿,在张仪的“连横”之计下,各国的合众联盟开始瓦解。

    在帮助秦惠文王取得魏国上郡十五县和少梁后,张仪也被封为秦相。

    后因为“戏楚”之事,张仪被楚怀王记恨。

    为报知遇之恩,帮助秦惠文王得到黔中一带的土地,他自愿前往楚国,使得自身被囚禁。

    脱困后又开始游说楚王,使楚国背离合纵之盟;

    其后又相继游说韩王、齐王、赵王以及燕王,使得当时的一些大国与秦国亲近。

    秦惠文王十四年,在张仪返回秦国途中,秦惠文王去世,他继续辅佐秦武王,使得秦国日益强大,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谢安一边想着张仪的生平,一边继续往下看,只是越看越觉得荒唐。

    张仪怎么会逃往魏国?为什么要这么写?作者你脑子没病吧?

    只见网站上赫然写到: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继位。

    秦武王本就不喜欢张仪,加上众多大臣诋毁张仪以及齐国派出使者责备。张仪担心被秦武王杀死,遂献计于秦王:

    自愿前往魏国,引齐魏兵戎相见,王上则挟周天子以令诸侯。

    秦武王甚觉有理,于是派出三十辆兵车,将张仪送往魏国。

    对于张仪,谢安还是比较喜欢的。

    很多网友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认为战国时期,天命归于秦国。

    文先有商鞅,后有张仪,范雎,吕不韦,李斯等名臣,每一个对秦国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武将就更不用说了,独特的军功制度让出身微弱的白起得以成为战国第一名将,

    除此之外还有王翦,蒙恬等等这些名将,战国四名将秦国就占有两个。

    而在秦国的诸多谋臣中,张仪可以排的上前几,一身才学,谋略和胆识让人敬佩。

    而作者对张仪的安排让他有些膈应,他想反驳又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总不能因为喜欢,就觉得他不怕死吧?有多少人会不怕死呢?

    而且战国时期的多数人,本就没有强烈的忠于国家的思想,为他国君主效力之人数不胜数,更不用说本就是魏国人的张仪。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不是每一个都像屈原一样。他忠于楚王,却接连被两任楚王多次流放,一生中多数时间处于颠簸流离之中。

    后来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屈原悲愤不已,在极度苦闷、绝望之下,选择自沉汨罗,以身殉国。

    他的爱国精神一直到现在还仍然被歌颂。

    想通了这一点,谢安也释怀了。

    他接着往下看:

    张仪前往魏国后不久就逝世了。

    秦武王发兵攻打韩国,攻下宜阳后,造访东周;

    他自持蛮力,举千斤周鼎,导致五脏受损。秦武王仅在位不到四年便离世了。

    秦国争夺储君发生内乱,赵武灵王送还在燕国作为质子的秦国公子稷,年仅18岁的赢稷回国继位,是为秦昭襄王。

    接下来的时间里,或连横,或合纵,诸国混战,战争不休。

    如楚国由盛转衰得的转折点,齐魏韩与楚国之间的垂沙之战,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除此之外,还少不了交换质子的事,楚国太子横接连两次前往秦国、齐国作为质子。

    甚至他爹楚怀王不听屈原等臣子劝告,面对秦国的邀请,决定前往,最终被秦国扣留囚禁。

    内容写到这里就没有了,这让谢安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

    故事写的不错,就是这狗作者,你能不能多写一点?祖传断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