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从国舅到曹操
繁体版

第117章 赵构:金军封堵钱塘江,你要如何应对?

    接着,杨存中示意李宝坐在自己旁边,低声分析着大宋官家赵构的心中想法。

    其实陆地上的战事赵构并不担心,毕竟淮海前线十几万大军驻守,金人就算南下也讨不得好。

    皇帝忧虑的其实是来自海上的威胁,听闻金人在密州打造战船训练水师,这海上的敌人才是最有威胁性的存在。

    毕竟古代社会哪里有什么定位导航,最多有个星盘来确定船队大致位置。

    因此其一旦离开港口就代表着丧失了所有的消息,犹如隐入迷雾之中。

    赵构可不想哪天一觉醒来,就听闻金国水师堵在钱塘江口,那他连最后逃跑的机会都丧失了。

    毕竟当年金人可是打到过临安府,要不是赵构乘船躲进舟山群岛,

    让金国军队失去目标,最后被赶来勤王的宋军包围,这才狼狈的逃回北方。

    不然他赵构也会像父兄那样,被金人俘虏后押到五国城成为阶下囚。

    杨存中讲到这,李宝这才知道相比陆路上的威胁,来自海上的威胁才是身为皇帝最担心的事情。

    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后路被堵死,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李宝暗自琢磨一番,心中已经大概有了腹稿。

    杨存中说的口干舌燥,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建议道:“立松可要谋划好,这样在官家面前才能一展胸中所学。”

    李宝躬身领命,两人约定明日一早在大内皇城外汇合,他这才告辞离去。

    直到第二日清晨,李宝一大早就起床沐浴更衣,然后身穿之前的五品武将官服,乘着马车来到大内皇城门外。

    此时皇宫城门晚上落钥后还没到开启的时刻,皇城关闭后任何人没有皇帝准许是不准擅自进入皇城。

    而来得太早的李宝愕然发现城外大路上只有自己一辆马车,杨存中还没有来。

    其实这是李宝太过激动的原因,身为常参官的杨存中,基本上每两三日就要觐见皇帝一次,

    他对此早就麻木了,所以不等到皇城宫门开启,这位官场老油子是不会这么早就来的。

    此时,李宝站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冬日的寒风吹来,一只乌鸦“嘎嘎嘎”的飞过,让其有些莫名的尴尬。

    感受着空气中的寒冷,他紧了紧胸前官服,平复下有些起伏的心情。

    接着李宝不想傻傻的在外站着,就迈步登上马车,百无聊赖的坐在车厢内,思考着接下来面圣的注意细节。

    又等了一会儿,就在他将要打起瞌睡时,

    “邦邦……”

    就听见坐在车厢外的管家程福,敲了敲车厢说道:“阿郎,远处来了一辆驴车,好像是杨府的车架。”

    李宝闻言立刻坐直身子,挑开车厢上的窗帘,果然见后面不远处一辆驴车缓缓驶来。

    因为今日并不是大朝会的日子,这个时间点能来皇宫门口的,一定是皇帝要召见的大臣。

    而南宋规定每个月在规定的日子里,大多是初一和十五这两天会定期举行朝会,在朝会上将近期施政决策进行宣读。

    李宝起身下了马车,乖乖的站在马车边躬身侍立,想要给杨存中一个好印象。

    果然,等驴车行进到宫门口,驴车上的门帘一挑,杨存中身穿紫色官服,手拿笏板在老仆的搀扶下缓缓走下驴车。

    他抬眼看到李宝不仅早早就来到宫门口,还立在马车旁恭敬地等待自己,

    颇为满意的对迎面走来的李宝笑着说道:“你不用来这么早,待宫门开启再来也不迟。”

    接着他看了看李宝乘坐的马车,指着那匹高头大马说道:“看来立松贤弟颇是生财有道,就连出行都是豪车骏马啊。”

    听闻杨存中口中的调侃,李宝回头看了眼旁边的马车,

    这才想到这马车是不久前儿子李公佐为了家里众人出行方便,就购置两匹骏马养在府中马厩,这辆马车就是当时添置的其中一辆。

    此时,李宝这才扭头笑着说道:“子甫兄说笑了,是幼子为了俺出行方便才添置的。”

    听到李宝解释了这么一句,杨存中不由得心中有些发酸。

    哼,就你有儿子是吧,就你儿子孝顺是吧?显摆什么。

    杨村中不想搭理这个老匹夫,只是看了看已经开启的宫门说道:“立松啊,咱们走吧,别让官家等急了。”

    说着就一马当先,朝宫门走去,而李宝也紧随其后。

    两人在宫门处被守门的禁军核实完身份,这才在一位小太监的带领下走进大内皇宫。

    两人低头安静的走路,并没有抬头观看重峦叠嶂的各处错落有致的大殿。

    一行人沿着青砖铺就的道路一直往前走着,直到来到皇帝平日处理政务、召见众臣的垂拱殿外方才止步。

    而等到门口侍立的内侍通报后,杨存中和李宝两人这才低头缓步迈进大殿。

    走进庄严大殿的李宝心情有些紧张,不敢直视御座上的官家,

    等杨村中弯腰施礼后,他立马伏地跪拜道:“臣李宝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实宋朝因为优待士人,面见皇帝时并没有要求跪拜,只需要弯腰施礼便可。

    只有在祭祖大典或者是每月一次的大朝会上才需要跪拜,

    这点不像后世明清那样为了凸显皇帝威严,让众臣子对皇帝三拜九叩。

    而上首御案上的赵构将手中奏疏批示完,抬头看到李宝如此激动的行叩拜大礼,哈哈大笑着说道:“李爱卿平身吧。”

    等李宝从地上站起身,赵构细细观察着这位年龄大概五十余岁的武将。

    只见李宝身穿五品的绯色官服,身材高大壮硕,颌下胡须浓密一看就是位勇猛胆大之人。

    其实赵构并没有见过李宝,当年岳飞麾下的踏白军统领也只不过是五品官,

    属于是禁军序列里的中低级官员,自然没有觐见皇帝的资格。

    而赵构对李宝的第一印象还不错,认为其是个忠厚勇猛之人,

    因此他放下手中的奏疏开口问道:“朕曾听闻,你当年孤身一人从金国脱险还朝,此事可真?”

    “陛下说的不错,臣下当年与妻子分别后就拉起一支人马抵抗金人侵略,而直至形势恶化这才乘船从密州南下。”李宝骄傲的说道。

    此事也是李宝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后来他带着聚拢的义军投靠岳飞元帅,才有后来的踏白军。

    听到李宝的话,赵构钦佩李宝的忠勇,便直接进入话题道:“听闻李爱卿当年独自操船从密州南下到平江府,爱卿对水战很是精通吧?”

    “不敢说精通,只能说是略懂而已。”

    “想必你已经知道,金人在密州打造战船将要沿海路南侵。如果金人水师堵在钱塘江口,爱卿又该如何应对?”

    李宝听到这话心中一凛,暗道来了来了,官家果然存着考校的心思。

    看来能不能获得重用就看如何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