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翠霞
繁体版

第六章 城里人

    周末很快来临。

    一早,一辆黑色的小轿车悄然驶进袅袅炊烟的村庄。

    翠霞的大姐翠华带着三岁的儿子和一个陌生的年轻人回到村里来。

    原本安静的村庄一下热闹起来,那些孩子们追着小轿车跑,引得那些闲庭信步的鸡鸭鹅此时都在欢快而急促的脚步声中惊讶地张开翅膀,东躲XZ,嘎嘎直叫。

    这年头小轿车还是稀缺玩意,一个乡里估计能有一辆就算奢侈了。

    翠霞的姐夫原本只是纱厂的一名普通职工,如今被厂长看中提拔为办公室行政主任兼厂长司机,这就有了开车回来的机会。

    车子在村头停下来,一下围着好多人。

    他们从车下下来,三岁的小虎看着这些小动物激动地手舞足蹈,追着鸡跑,追着鸭叫,那因高兴而笑起来的咯咯声似乎渲染了整个村里的欢乐。

    翠霞爸妈欢快地过来迎接,邻居们围上来打招呼,好不亲切热闹。

    村里人家,哪个不是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最大的官也不过是生产队的会计,书记,又有几家人能将孩子嫁给县里的城里人呢?

    翠霞大姐能嫁到城里,全凭美貌,他姐夫是一眼就看上了,死活要娶她,情愿跟家里闹翻也非她不娶,家里父母气得七窍生烟,断绝父子关系,直到孙子三岁了,关系才缓和。

    你道农村人嫁进城里有多难,不是城里人嫌弃农村人,实在是这个年头的农村人的农村身份跟个世袭制似的。

    只要你是农村人到哪里都是农村户口,你的下一代也是农村户口,而且孩子的户口还跟着母亲,母亲是农村户口,那么你生下来的孩子也是农村户口。

    农村户口就意味着没工作,难找工作,甚至连孩子的上学升学都受影响。

    所以,大伙能不对翠霞大姐两口子格外热情。更何况,翠霞大姐夫这城里人还和蔼可亲,和乡亲们都亲切地拉着家长里短,一点都没有架子。

    “她姐夫,县里对咱农村就没啥个鼓励政策啥的呀,咱们一年到头土里刨食,虽然能吃饱,解决了肚子,可手里是一点余钱都不剩余呀?”

    “大伯,你别急,咱那先把肚子吃的饱饱的,把咱的土地最大优势发挥出来,粮食产量高了,咱还能种点经济作物,这不就能换点余钱了,”

    “哈哈,那是,那是,”

    “她姐夫,你看咱家二小子,也初中毕业了,总想谋点事情做,可咱这周围哪里能谋到事情啊,又不安心种地,可愁人,她姐夫,可有什么办法呀?”

    “她婶子,这好办,二小子识文断字的,有力气有志向你怕啥,不想种地,可去学门技术,在咱农村木匠,瓦匠,漆工这些都是技术,现在国家提倡大力建设,这些工种啊可都是未来紧缺的,他要是连这都不想学,或者就想要蛮力气赚钱,现在县里正在招工程建设人员,就是简单的建筑工人,让他去吃吃苦头也行,”

    “真的呀,她姐夫,那你可给关心下呀,”

    “放心吧,婶子,这没事,”

    “喔,忘了给大家介绍,这位是我同事,小杜,杜科长,来咱们村看看,”

    坐在翠霞姐夫旁边的杜科长,笑着站起来,朝大家鞠个躬,“大家好,”大家便忙热情地招呼着甚至也有几个人站了起来,“快坐,快坐,杜科长,欢迎来我们村,转转,多来转转,”

    杜科长的话轻言软语,一听就不是本地人,而长相更是白面书生般,白皙的脸庞上是高挺的鼻梁和细长的眼睛,一头黑黑的乌发,身形瘦弱更增添了一股纤细的秀气,大家笑起来,气氛一下变得轻松和温暖起来。

    “杜科长,您不是本地人吧,”

    杜科长轻轻一笑,透露出极好的礼貌和涵养,“我是杭州人,”

    “硪,怪不得,一看您就是江南人,”

    “嗯,江南人就是秀气,不像我们这里人五大三粗的,”

    杜科长笑而不语,抬头猛地看见走过来端茶送过来的翠霞,白皙而细嫩的皮肤似乎能泛出些淡淡地微红。

    这里,这里,似乎每个人都蜡黄蜡黄地皮肤,粗粗地手,怎么还有这般仙女似的姑娘他心里一怔。

    随着翠霞端茶来的,还有翠霞的姐,身穿水蓝色连衣裙白色高跟鞋的翠霞姐显得知性优雅。

    她手里拿着一个塑料袋子,笑着从中抓出一把把奶糖来往乡亲们的手中塞,“大家吃糖,吃糖,”

    “谢谢,她姐,回来还想着咱们,”

    “她姐,够了,够了,留着给咱小虎吃,”

    “小虎呀,牙都吃坏了,可不敢给他吃了,拿着,拿着,给孩子带点,”大家笑呵呵地手捧着翠霞姐抓来的糖,个个脸上都笑出了花。

    那可是从县里买来的奶糖,咱这儿还只有硬硬的水果糖,孩子们可是稀罕着那。

    翠霞姐看大家高兴地捧着糖,往口袋里塞着糖,心里有一种特别的满足,那时一种荣归故里的满足,一种被别人高看尊敬的满足。

    虽说自己也不过初中毕业,可是自从嫁了人就似乎一下子进入了另一个阶层的生活。

    这个阶层不再讨论哪家的婆媳吵架厉害,哪快地收的庄稼多,哪块布料花好看,哪只鸡下的鸡蛋蛋黄更大。

    而是更多地关注了哪件衣服穿起来更有气质,什么颜色更优雅得体,哪个人的丈夫升得更快,哪家的关系后台更硬,哪所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更有提高,什么样的营养搭配更科学。

    她惊恐地发觉自己的思想和见识跟不上周围圈子里的人,更担心自己和丈夫的交流仅限于家务和儿子的话题,她知道自己是凭美貌征服了丈夫的心,可美貌不会长久。

    她开始读书提升自己,更是在孩子三岁后的这一年通过了大专的考试而获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此时的她,优雅知性加上美丽的外貌和不为生活操心的笃定,更有一分成熟自信的美浑身散发,谁还能想到几年前她还只是个农村姑娘。

    而她通过读书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似乎有了对生活更高的追求。

    所以当她接到妈妈的电话,听闻妹妹翠霞和一个农村放电影的人而且是有了老婆孩子的人有着关系时,脑子砰地就炸了。

    她就那么一个妹妹,甚至比自己长得还要漂亮,她可不想就这样一头栽进那万劫不复地深渊。

    因此,接到电话没两天,一到周六就匆忙地拉着丈夫带着孩子回家里,同时还千叮嘱万嘱咐让科员的丈夫带个同事或者朋友一起来,条件是一定没结婚单身的。

    丈夫一时莫名其妙的,周五还跟厂长在出差,没来得及细问周六就随便拉着刚来科室工作的小杜一起去农村转转。

    一踏进村里便明白了,原来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为了翠霞,那个如花似玉的小姨子。

    此时的翠霞又怎么会知道,她正高兴地忙着端茶倒水呢,连望都没敢望一眼姐夫身边的小杜。

    院子里的人越来越多,直至翠霞妈招呼着大家都吃了吗?一起吃来早饭啊,大伙才笑笑地,不舍似的散开了,他们也都还没吃早饭呢。

    翠霞爸满脸笑容地招呼着大伙:“搁这吃吧,搁这吃吧,,”这估计是这几天来翠霞难道露出的笑。

    谁敢搁这吃,大家笑着散了场后,翠霞爸妈赶紧整理好桌子,端出馒头,叫大家吃饭。

    小杜赶紧走到小井边,找水洗手,愣了半天不知道哪个洗手的盆,翠霞正要去外面喊小虎和姐,看到了愣住的小杜,忙走过去说:“你要水吗?”

    小杜抬起头,望着翠霞,脸一红,轻声细语地说:“可以有水洗洗手吗?”

    翠霞呵呵一笑,望了眼小杜,连忙说:“有的,有的,你搁这洗吧,”说着忙用舀子舀了下水放到小井里轧了起来。

    水流从小井口流出来,小杜会意忙把手伸过去,洗了下,边洗边说:“哇,这水又清又凉,谢谢,”

    翠霞望了眼他伸出的手,心里不由得一笑,“这么白皙纤细的手,真的不像男的手,”

    听到小杜说的谢谢,翠霞笑了笑,说:“不用谢,你赶紧进屋吃饭吧,”便一溜烟地跑到外面去找小虎了。

    屋里的小桌边,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热情地吃着早饭,一边还笑着说着什么。

    翠霞爸更没闲着,以东道主的身份一边向不是本地的小杜问着稀饭馒头能吃的惯不能,一边给翠霞姐夫递馒头递鸡蛋,那份热情弄的小杜不好意思起来,满嘴的稀饭笑着频频点头。

    翠霞姐夫忙对翠霞爸说:“爸,小杜习惯呢,你也快吃,”

    翠霞爸的脸上似乎每到褶子里都折射出高兴来,孩子们的回来给他增添了多少荣光啊,心都敞亮了,这几天可把他憋闷坏了。

    此时对翠霞的担忧却抛脑后了,即使面对小杜的到来也是一点也没想到什么,憨厚的老汉哪里一下想到这么多。

    翠霞妈可就不一样了,要不说女人的心思可绵延密集的很呢?

    他们笑着说着吃着饭,翠霞姐的眼睛就那么望了眼翠霞妈,翠霞妈便瞬间心领神会起来。

    她悄悄的观察着小杜,从头到脚,从吃饭的动作到说话的神态,若不是不时地递个小菜,添碗稀饭地打着掩护,怕是搁谁都会被看得发毛。

    她满意地朝翠霞姐丢个微笑,心里在说:“嗯,不错,孩子秀气又懂礼貌,”至于其他的家庭条件还是啥的能算啥,这一标标的单身小伙子,工作国家的,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得到了妈投来的满意地笑,翠霞大姐笑着点了下头,结下来就要想办法安排翠霞和小杜单独聊聊了。

    办法似乎不用想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