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穿女回八零全家人手一个空间
繁体版

档口

    应泽从大舅手中接来文件,“我爹他负责那一块?”

    “跟我们兄弟一起,一人一个城市做分销档口。”

    这一回非但将资金的问题给解决了,就连其他城市的分销档口也定了下来。

    钱富花难得紧张起来,问道:“一人一个城市?就咱们自家人?”她心里没底,还不知道怎么做。

    应泽开口安抚:“娘,你知道城里摆摊卖菜的不?也就那样!”

    “这不是摆摊,是档口!咱们要跟卖菜的签单子的!”

    “你说的这么容易,想要做起来可难了,买菜的都要凌晨起床给人送货,要是卖不出去,菜放烂了都只能扔掉,这些钱就打水漂了。”

    钱富花心里又开始动摇起来,她从来没有做过销售,心里说不紧张肯定是骗人的。

    现在事情落实下来了,她开始打退堂鼓。

    “要不然就去请个有经验的帮忙吧。”

    应泽满脸轻松:“娘,你怕什么?做买卖的都是人精,人家一看!这东西新鲜,都用不找你介绍就定了货。到时候生意主动送上门来,你可别慌。”

    钱大舅看了一眼满满一盆豆苗,“院长帮我们联系了厂家,等两天就会有人送育苗盆过来。”

    周家还以为会拉上自家入伙,张婶还回了一趟娘家,最后没有借到钱,周叔后来一看,还有背景深厚的大佬加入了,他也就没了分一杯羹的心思。

    等盖厂房的这天,周叔还拉着应强柱问:“建好之后,是不是还要请工人,你看我家媳妇行不行?”

    应强柱就说:“我觉得可以,不过你要去问大年哥。”

    应泽很满意,她只需要出主意,自己隐藏在幕后就不打眼了。到时候她就跟着老娘去酥城卖豆苗。

    过了几日。

    应家这边收到了第一批育苗盆,果然如同应泽想的那样,是塑料材质的。

    应三果发了几回之后,对自己的手艺有了信心,心态上就松懈了。

    应泽也是注意到了这点,旁敲侧击给三果警醒。

    “这个东西以后是咱们家,是咱们村的生计,容不得松懈。马上豆苗场就要建起来了,你也要去给新招的工人上课。咱们的豆苗不是给自家吃的,是商品,你知道什么是商品吗?就是让人一看就想买,一吃就想回头的东西。”

    章泽亮拿着一份工作流程手册,刚想进屋就听见应泽说的一番话,他暗自点头,应家人没有白瞎百分之十的股份。

    厂房搭建很快,已经到了收尾阶段,第一批的育苗盆质量通过了检查,后一批的货也快做好就等物流送来,还有采购的黄豆种子,豌豆种子,绿豆种子,花生种子都已经到位,就差招聘工人培训上岗了。

    “你爹呢?”

    应家的院子一角搭建了临时育苗房,远远看去就像个蘑菇形状的稻草屋。

    章泽亮租用了农科院的实验室,做了百组对照试验,最终定下了最佳的培育方法。

    “跑档口去了,在安排工人装修。”

    应泽感觉这段时间他爹有了做生意的奔头,整个人就像打了鸡血,忙到三更半夜才回家睡觉。

    也是因为章叔说,要在十一月中旬就将豆苗上市,几个舅舅连同她老爹,都快马加鞭投入了准备工作。

    要不然工期赶不上,真的怕第一年开门红没有打响。生意人都很相信这个,头一炮打响了,后面就能顺利。

    应二果一改往常,她跟在应泽身后巴结。

    “大果,你让我也跟着娘去档口吧。”

    “你帮我跟娘说说,我算账不行,还能去送货,抗两百斤豆苗没问题。”

    “到时候五姐妹都去城里念书。”

    应二果眼神一亮,“真的?”

    应泽点点头,她自己打算托熟人去参加跳级考试,说不定能拿下来高中文凭。

    她之前没有想到这一点,等豆苗场真的建起来了,她就劝说钱富花,不能让几个妹妹继续待在牛鼻子湾,都送城里上学。

    二果过了年十六岁,现在连个小学文凭都没有,城里没有初中愿意接收。

    应泽知道学历多重要,她甚至在想办法忽悠应强柱钱富花读个夜校。

    不过现在时机没到,她暂时将注意力放在家里几个姐妹身上。

    等稳定下来了,还要让几个姐妹继续读书,说不定五姐妹都能成大学生。

    “你在家别闲着,拿不到小学文凭,城里没有学校愿意收你。到时候娘不让你进城我可不管。”

    “凭什么你不用拿小学文凭啊?”

    应泽淡定从房间里面拿出一张成绩表。

    应二果睁圆了眼睛不敢相信问道:“你什么时候考的?”

    应二果最头痛的就是数学,什么因式计算,鸡兔同笼问题在她眼里就像天书。

    “我让大舅买了两套卷子,你写完了拿过来,我帮你改。”

    钱富花和应强柱在酥城待了一天,第二天才出发回家。

    她算了一下手里的钱,从章泽亮手上拨来的经费还有九百,加上娘给的五百块,足够在城里租个房生活了。

    她听了大女儿的建议,也感觉进城读书这件事越早越好。

    “咱们去找校长送礼,走走关系呗。交点钱就能当插班生。”

    “把孩子先接过来,买点书让大果教。等年底分红,明年春天送去学校。咋样?成不成?”

    应强柱板着脸开车,神情严肃。好半晌才问:“城里开销大,都接过来住哪里?吃什么?”

    “大果会做卤味,三果会做麻花,会做豆腐,其他几个孩子都能帮着卖吃食,咱们再城里另外寻一个店面呗。”

    钱富花怕应强柱拒绝,“我娘私下给了五百,到时候不够,我大哥手里还有钱能借给咱们。”

    应强柱还是不说话。他也想为孩子打算,只是自尊心作怪。

    钱富花趁热打铁,“柱子,我有预感,咱们很快就能赚到钱,到时候再还钱给我娘家就行。”

    “咱们又不是借钱不还的人。”

    应强柱也想家里几个孩子成才,只不过还不知道豆苗好不好卖,他心里也没有底。

    冒冒然借钱生活,到时候还不起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