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帝归来:大秦末年
繁体版

第二十八章 外出视察

    始皇帝回到朝中后,便将盐官以及铁官等官商部门中的官员派往了各地的国商府。

    目前利用现有的建筑设立完成的国商府共有七座,且在这十日内已有六座开始正式贩卖,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是十分可观。

    农具贩卖的数量在日渐减少,主要的获利来源几乎全部来自于技术府总部运送过去的细盐,日后制作细盐的厂房建成,将会开始面向整个大秦贩卖。

    如今那些百姓们对这倒是并未多美了解,起初刚刚见到的时候也只是在来国商府购买农具时试着买了一些。

    可后来便却一发不可收拾,召集十里八乡的百姓全都来国商府购买,除了这细盐味道好之外,更重的是其价格比官府卖的粗盐还要便宜许多。

    尤其是那些商贾,地主,得到消息后更是打算到国商府准备大肆购买细盐。

    但细盐的销售最初便定下了每日限量的规矩,即便有钱,也很难买得到,买到了也最多是一个人每日或者每月最多可够买的数量。

    第十天时。

    赵政批阅完奏章,便闲来无事,出了皇宫来到技术府与金阳闲聊,结果两个人聊着聊着便踏着白云飞天离去。

    准备前往邻近的泗水郡国商府,说是要亲自去查看一番这国商府的情况。

    站在白云之上,俯瞰整个大秦的疆域,果真是辽阔无比。

    临近冬季,天际灰白,气温有些骤降,而在脚下,那一座土灰色的城市,便是泗水郡淮阴县。

    泗水郡郡守的府邸便是在此处,而国商府的位置,便坐落于靠近郡守府的北面。

    金阳驾着白云一路上观光了不少风景,尤其是这个时代的一些地标性建筑。

    例如那还未建成的阿房宫。

    历史上对其面熟过的诗人词人不在少数,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杜牧的那一篇《阿房宫赋》。

    其中一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更是一语道出了一代伟大王朝的兴盛与悲哀。

    “赵兄,阿房宫的工程你还建造吗?”金阳略有些好奇的问道。

    听到阿房宫,赵政略微愣神,便说道:

    “如今国库空虚,阿房宫一事便再过些时日吧,先将调兵一事解决最为重要。”

    ……

    不多时,金阳便操控着白云在一处无人的街巷缓缓降落,随后与赵政一同前往了不远处的国商府。

    淮阴县大小的街巷七零八落,基本形不成规模,其主要还是因为这里的人口过于稀少了。

    但这么说倒也有些牵强。

    毕竟若要以整个大秦的疆域来计算,全国两千万人,土地面积三百二十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才仅仅只有二十五分之四个人。

    像是泗水郡这种距离咸阳较远的郡,只能是比这个数值还要低上许多,所以即使是郡守府所在的县城,也并不会有多少人。

    国商府处的位置,原是当地一处废旧粮仓,后来遭到暴雨坍塌当地郡守没钱修缮,便被闲置下来。

    而在国商府到来后,郡守府见是朝中的官员便出了些钱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修缮,泗水郡国商府便就此设立。

    国商府门前,是一片枯草遍地的荒地,其中聚集着不少头裹黑帻的百姓。

    他们议论纷纷,有的已经买着细盐从府内走出,笑得也是开心。远处也时不时有人赶来,其中也有乘坐着马车的商人,地主以及当地富绅。

    但即便是有钱,也只能乖乖在十几名当地正卒们的注视下,下车排队。

    看着眼前的景象,赵政倒是背过手,嘴角上扬,较为满意的微微点头。

    “赵兄,这泗水郡国商府虽然已经设立经营,但由于钱财的原因规模还是太小。

    待日后初具规模了,这一片荒野都会被占用,用以设立其他各种贩卖机构。”金阳挥了挥手,示意赵政便说道。

    “不过至于具体的贩卖物品,技术府还在商讨之中,此事倒也不急,届时商定完毕,一旦制作出来,他们也会先送到赵兄你那里进行定夺。”

    赵政听此也是略有些期待。

    “不必了金仙,若非是兵器火药之类的军用物品以及朝廷专用之物,金仙自行定夺便好,寡人亦不会过多干涉。

    然寡人只有一个要求,便是这国商府能够尽快盈利以补充国库便好。”

    “这个赵兄你放心,别看现在就只有这六个国商府运行,但其所产生的效益却是惊人的,估计三日后,第一批盈利所得便可运回咸阳。

    而且此次盈利,技术府分文不取,全部用以补充国库,先解决眼下的危机。”金阳笑了笑说道。

    “三日?如此之快?会不会太过仓促了?”赵政疑惑地说道。

    虽说他很着急,但也并非是等不及,三日时间才能盈利多少,若是太少便送回,那又有何用,岂不是来回折腾,白白耗费了人力财力?

    “不仓促,待三日后你便知晓了。”金阳伸出食指,左右晃动着,而后说道。

    见此,赵政也只好点了点头。

    片刻后,二人便离开了国商府,原本金阳是打算跟赵政一块到里面去看看的,但一想到曾经历史上有位名人在此处生活,便瞬间没了兴致。

    而后他便将那位名人“胯下之辱”的事迹讲述给了赵政,对于胯下之辱赵政如大多数人一样,认为此人没有骨气。

    但在故事的最后,那人功成名就,回到家乡如何对待迫使自己受辱之人时,瞬间眼睛一亮,显露出一丝丝震撼,随后便是不禁感叹道:

    “此人当真深谋远虑,领兵打仗之大将也,若是此人真的存在该有多好,生在我大秦,若是参军,不出几年定可官拜上将军,册封彻侯!”

    听此,金阳便肯定般的点了点头,打断他道:

    “赵兄倒是好气魄,实不瞒赵兄,虽然这故事中大多都为编造,但此时的大秦还真有这么个人,且就在城外的某个村子中。

    赵兄若是感兴趣,不妨跟我一块儿去找找,也许咱俩运气好,就能碰见了呢?”

    听到这里,赵政也是微微一愣,而后赶忙答应下来,这国商府可以改日再去,但若是与这样一位将帅之才错过了,可就要追悔莫及了。

    说着,他便拉着金阳迅速往县城外走去。

    咸阳城。

    敬仙台。

    如今大秦听闻仙人之事者,日渐增多,而往来敬拜仙人者也是每日络绎不绝,更有些儒生名士以及王公贵胄前来敬拜或求见仙人,但他们哪知,金阳早已有近两个月的时间未曾回到仙阁过了。

    有眼尖之人注意到仙阁,经过这几日的观察,竟发现那云上仙阁愈来愈清晰,之前或许只能看到一个大致的轮廓,但现在连仙阁的门户都是看的一清二楚。

    “难道是仙人与我等仙缘,故而才得以窥见仙阁门户?!”有一人惊呼道。

    另外的两人听此,也是面露震惊,随后便极为恭敬的朝着面前的雕塑进行焚香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