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文豪驸马
繁体版

第一卷 第五十二章 使节进贡

    众人随着内侍一直走到了太极宫的正殿,那是例行朝会举行的地方。

    长孙淹打量着大殿内的,第一次来到这个朝会地,感觉很是新鲜。

    殿内有九根巨大的柱了,上面雕刻着盘龙,精美至极,看得长孙淹心想,如果把这几根柱了偷出去,那得值多少钱啊。

    这时候的朝会不像明清电视剧里演的,没有座位,都是站着。这时候的朝会有桌子和垫子,长孙淹找了一个柱了后面,扯过两个垫子垫在了身下,至于谁找不到垫子,那就不关他的事了。靠着柱子,长孙淹将身子挪到了柱子的后面,顶着柱子,自己一小会一小会的打着盹,主要是自己起得太早了,有点困。

    前面房玄龄正在做着报告,听了一会儿,便觉得索然无味,与后世的报告相同,说什么这一年取得了什么效果啊,什么地方已经完善起来了呀之类,还比不上后世的报告那么的精彩,文字也比前世的简练,毕竟前世的政府工作报告文字比现在多锤炼了一千多年。

    不知道过了多久,前面的牛进达转过身来,找了会儿,看到柱子后面躲着的长孙淹,摇了摇头,伸长了手,碰了碰长孙淹。

    长孙淹睁开眼睛,迷茫的眼神逐渐的变得清晰。李世民坐在皇座上,瞪着眼睛正好在看着李旦,眼里有着那么一丝怒火,朝会上意敢打瞌睡,好你个长孙淹。

    暗暗擦了擦眼睛,努力的挺直了身子,做洗耳恭听状。一会儿,感觉到李世民的眼神没有再盯着这个方向了,长孙淹才塌下了身来,好险,差点又要被抓住小鞭子。

    这时候,长孙淹才发现,大殿上出现了好些异族人,看来使节的进贡已经开始了,现在正一个一个的报名唱进着。

    “宣倭国使节进殿。”殿门口的内侍尖着嗓子唱名道。

    殿外走进一个身材显得较为矮小的四十左右的男人,身穿一身类似于千年后日本浪人服。倭国,那就是千年后的日本了,小日本的确是小了点,相比关中普遍身高在一米七五左右的身高,倭国显得矮了很多,大概也就一米六左右。

    “倭国使节井上一郎敬呈大唐国皇帝陛下黄金千两,东珠两串等,祝我皇身体康健,与我倭国世代友睦。”井边一郎跪拜着,双手将进贡礼单呈于头顶。

    内侍从井边一郎手中取过呈表,放在了李世民前面的胡桌上。

    李世民翻了翻,便随手丢在了一边,都是黄白之物,不看也罢。

    “不知贵使有何所请,我自会酌情应之。”李世民开口问道。

    “不敢,我倭国尚有一事相请,请我皇陛下允许我倭国人来大唐上国学习生活,并请赏下一批书本好带回倭国,以传播大唐上国文化,请允准。”

    “好,既然贵使如此虚心,朕准了。”李世民高兴的大手一挥准了,可把长孙淹的心给提到了嗓子眼了,在下面猛向李世民摇头。可能是摇头摇得太急了,长孙淹感到一阵晕眩,不知道是谁碰了一下,长孙淹应身而倒,发出啪的一声,在寂静的大殿里,传入了众人的耳中。

    李世民和众人都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长孙淹,你有什么异议吗?”李世民略带戏虐的声音在大殿内响起。

    长孙淹愣了愣,只好出列走到前面,对着李世民叉手礼道:“臣确有异议。”

    “哦,说来听听。”

    “对于倭国使节所请,我大唐作为上国,当然可以应允,但有一点,我想加上。就是所请书单上需要有倭国使节画押,并注明此书得自大唐,后人须认同并遵行。”

    对于倭国人的尿性,前世的李旦就很清楚,记得最清晰的,便是申遗了,把中华的文明强加到自己头上,还堂而皇之的呈上联合国,申请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后面被教科文组织驳回,但倭国的脸皮实在是让前世的长孙淹也是叹为观止。

    虽然,李世民对长孙淹提出的这一点,很意外,只是看了他一眼,但也没有说什么。但底下的众大臣们却都议论开了。

    “陛下,安城侯所言,实在有失我中华礼议之名,不可。”很快,王圭站了出来,反对道。

    “倭国所请书本,实为我中华文明之精华,为防他人盗用,加上这些有何不可?”长孙淹反驳道。

    “安城侯,你也是士林中传名之人,如此要求,实在有失风度。”

    “我无所谓风度,只是念到我中华先贤所著书本,皆为心血之作,不可随意外传他国,是为不忘本,读书人怎可忘本呢。难道大人忘记了吗?”

    王圭脸上一处涨红,见长孙淹将这些事直接上升到读书士子的根子上,这让王圭如何再敢开口,那不就是让自己的身名有误吗,而且长孙淹这是指着自己的鼻子开骂了。正想反击的王圭被上首的李世民出口打断。

    “好了,好了,不要再争了,既然而止,那就加上就是了。你们都退下吧。”

    王圭无奈的瞪了长孙淹一眼,回到自己的座们去了。长孙淹挺直了胸,看了王圭与倭国使节一眼,也回去了。

    “宣回纥使节觐见。”殿门口的黄门内侍宣道。

    回纥已经是最后一波使节了,其它的百人均已站在了朝堂上。依旧是一些什么珍宝之类的贡物,李世民将礼单放在了自己的右手边,有点翻的兴趣都没有了。

    “我等欲奉大唐国主陛下为共同的“可汗”,请我皇受之。”回纥使节拜道,其它殿内的其它少数名族首领和各小国使节同声附合了起来。

    原来这就是天可汗的由来呀,李旦目瞪口呆,望着李世民高兴大笑的脸,望着众大臣轰然拜下请陛下受之的情形,李旦也没想到自己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情节。

    直到朝会完成,李旦都晕乎乎。随着长孙无忌的身后下朝,一直到回到国公府,长孙淹这才回过神来。

    “你为何在朝会上,要求倭国立上字据,并表明那些书本是来自我大唐的?”长孙无忌对长孙淹在朝会上要求一事,仍有点疑思不解。

    “父亲,只是我观这倭国之人,以他们的德性,有可能在若干年后,那倭国后人会将我大唐所传之文明,据为已有,身称他们所先人所写。现在加上也是为了以防万一嘛。”长孙淹只是这样身长孙无忌解释,其它原因闭口不谈。

    “算了,你的心思,总是让人有点琢磨不透,我就不再问了。”长孙无忌见长孙淹不愿意说,也就没有再问。虽然立下字据,对于结果倒无伤大雅。

    “父亲,这次朝会上,陛下被各使节尊为“天可汗”一事,您怎么看的?”

    “不过是一虚名而已,他人畏惧我大唐强盛军力,讨好我大唐讨好陛下之举,只是一个称呼罢了。难道没有了这个,我们就被束缚起来了吗,如果真这样,那政治诉求也变得太假了。”

    长孙淹忍不住翘了下大拇指,崇拜的望着长孙无忌。

    “还是父亲明白事理,但我们的陛下好像很是高兴啊。但我对提出这个的人比较感兴趣,可谓是一箭多雕啊。父亲,你知道是谁出的主意不?”长孙淹对提出这个的人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简直是不要太了解李世民了,自己要身这个取取经才是。

    “并不知。应该是他们自己临时想出来的吧。”长孙无忌摇摇头,回道。

    被尊为“天可汗”的李世民,瞬间在民众间拥有了莫大我影响力,一时间,大唐人都忍不住在心里浮现出一股自豪感,为生在大唐,也为大唐让百族自动低头,表示激动不已。

    可有志之士,都对此称号除有一丝兴奋外,都有点直皱眉头。李世民的痛点在哪,大家都知道,出身原本就不正的李世民,急需各族和别人的承认,这一次被人如此尊称,李世民心里无疑是最为兴奋的。

    从朝会回来的长孙淹,吃过午饭,哪都没有去,躺在床上睡了整整一个下午,直至傍晚才醒来。看了看天色,晚霞已挂在了天上,很快就会黑下来了。

    伸了个懒腰,将身上的被子裹得更紧了些,连去拿水解渴也不想动。只是眼睛一直望着床前桌子上的水壶看着,好像看着就能解渴一样。

    苹儿走到长孙淹的卧室里,看着长孙淹直勾勾的望着前方,顺着视线的方向看去,苹儿不由感觉到有点无语。少爷这是多么懒得动,才会这样啊。

    拿着小壶走到长孙淹的床前,苹儿将长孙淹的头轻轻抱起,头下面加塞了一个枕头来垫高,右手将水壶就在嘴前,服侍着长孙淹喝完了水壶中的水。

    打了个饱嗝,晃了晃身体,惊奇的感觉好像水还在胃里晃荡一样,让长孙淹感觉很是有趣。苹儿在旁看着自家少爷,对少爷有时候会冒出的奇怪举动,早已习以为常了。

    “少爷,起来吧,夫人唤你去吃饭呢。”

    “啊,有饭吃啊,那早知道我就不喝水了,这下惨了,没肚了装了。”长孙淹有点傻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