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剑酒慰人心
繁体版

第二章 道观

    下雪时,天地一色,格外整洁,唯有一点不好,便是雪中的风格外的刺骨。

    守观就是这样想的。

    他和师傅这一整个过冬的食物唯有干鱼和硬邦邦的团子。

    干鱼的制作很简单,将新鲜的鱼杀好,抛去内脏,打开成扇形,不要鱼头,鱼身上抹上盐巴,用线挂起来,在有太阳的天气里拿出去晒,等晒干了,便可以储存,这是这一带地方所有人准备过冬粮食的必备。

    所以几乎一整个冬天,除了除夕夜的那个晚上吃的好一点,寻常时间都和师傅吃鱼和团子的守观无来由的想起来在某一个时间在集市上吃的糖葫芦。

    简单的吃过晚饭,守观带着对糖葫芦的幻想睡了过去,房间微弱火光一闪一闪照着闭上眼睛的孩童,照着他那微翘起的嘴角和吧嗒吧嗒的小嘴。

    师傅还在火炉旁坐着,捧着从藏书阁里拿出来的经文在仔细观摩。

    可能是夜深了,天地变的安静了的缘故,窗外的风变得喧嚣了,吹的门窗垮垮作响。

    道人像是被打扰了一般,放下手上的书,他起身,走到侧房里,看着床上睡着很熟的小娃儿,他轻轻的替他理了理还算厚实的被子。

    这娃儿睡觉很不老实,手脚常常会漏在外面。

    他看着娃儿一会,又蹲下身,从床底下拉出来一个长盒子,盒子上并没有灰尘,显然经常擦拭。

    他打开长盒,里面是一柄桃木剑,还有一个挂在身上的大布袋,他将木剑背于身后,布袋挂在身上,吹灭了房间里的蜡烛。

    轻轻关上门,来到三清神像前上了三柱香,打开门,寒风如饿虎铺面而来,道人一改之前冷到需要搓手,跺脚来暖和身子的模样,反而在寒风中笔直的站着,风吹动他的道袍猎猎作响,没有犹豫,道人出门,关门。

    透过大殿的灯火能看到道人的身影正迎着漫天的风雪缓缓下山而去…

    ………

    次日一早天大亮,守观才起床,主要是身子虚弱,所以睡觉的时间往往会长了一些。

    他睁着朦胧的眼睛看了看窗户,突然,他睁大眼睛,便急急忙忙下床,手脚要比昨天快了不少,他推开窗,只见外面早早有太阳升起。

    虽然依旧很冷,但是窗外已经不下雪了,身上带来的轻微的舒适感让他无比惬意。

    起床,穿衣服,洗漱完,他刚刚走到大殿,便看到师傅在门外正架起药锅正在煮药。

    先给祖师爷上了三炷香,给师傅请了一个安,就到外边茅厕舒舒服服的释放了一下。

    今天没有大雪,虽然有风,但并没有昨天那般,仿佛吹到骨子里一般,所以今天的守观很老老实实的陪着师傅一起煎药。

    “守观!为师从今天起教你习武练拳怎么样?”

    道人坐在门前,守着药锅,看着一旁的大弟子,守观四岁时便被他要求读书写字,好在当年道观鼎盛时,那位仁慈祥和的老道还知道请个教书先生来给观里的孩子们上课,所以道人识得字,也写得字。

    也不得不说守观这孩子真的聪明,自己知道的那些文墨东西,在这孩子面前,那是一遍就记得住了,为了让守观学点其他的,又将许多东西一一教了,可是不到半年也被那似乎过目不忘的娃娃给学完了,最后无奈,才让他背经文。

    “师傅,你说我习武之后是不是就不会这样了。”

    小守观说着手指了指自己的身子,小守观虽然年纪小,但懂事的紧,这一到天气转凉就浑身疼的毛病让他这个年纪的孩子也渐渐消沉。

    道人没说话,拍了拍小守观的脑袋。

    吃完药,小守观久违的出了一身汗,还没怎么休息,就被师傅强行拉出门外,和师傅两人并肩而立。

    “守观,你可看好了,我每一个动作你都要牢牢记住,以后这就是你每天的功课,早上一遍,晚上一遍。”

    道人摆好架势,扎起马步,一拳横在前,一拳直出…

    小守观穿的多,虽然歪歪扭扭,但还是努力学着师傅一拳一拳的打着…

    太阳越升越高,让整个天地间多了一丝温度,可能是前段时间的大雪太压抑,所以看到这座小山头上也陆陆续续来了人。

    有的来砍柴,有的来打猎,有的趁着天气好出来散散心,总的而言,道观也陆陆续续来了一些香客。

    打完拳的师徒二人正收拾着三清殿,今天是师傅特意交代,要将三清殿好好的打扫一遍。

    小守观虽然有些不理解,但还是和师傅一起将三清殿里里外外清理的干干净净。

    已经到了午时,该吃饭的小守观就坐在店里的桌子旁边,那小火炉破天荒的被放在了桌子底下。

    守观望着换了一身较新道袍的师傅,感觉这一直不怎么见到香客的道观今天或许要头一次广迎香客了。

    就是不知道是山下那座村里的谁,是慈祥的王姓老奶奶,还是酒铺的李掌柜,或者是捕鱼汉子郑大叔呢?

    这都是师傅在村子里关系比较熟络的。

    “师弟!”

    想着想着,守观听见有人叫了一声,他穿的衣服多,转头都比较费劲,等转过头来,就看见一行六人已经到了大殿口,似乎对大殿非常熟悉一般,几个人摸着门上斑驳的红漆,眼中皆是回忆。

    这几人年岁与师傅差不多,六人都是穿的和那村里最有钱的钱大老爷一样布料的衣服,看起来就暖和,还不怎么厚实,就连脚上的鞋都是有着云纹的靴子。

    守观心想,这来了一群好大的大老爷呀。

    师傅与几人进殿来,其中有几人手上提着的好多精致的礼盒,他们将东西放在桌子上,便看见小守观呆呆的盯着他们,或者说盯着桌上的礼盒。

    等小守观欣赏完,抬头便看见一直都是三炷香的香炉里插满了香,那几位好大的大老爷们在和师傅说话。

    可奇怪的是,他离他们又不远,怎么就听不到他们讲话呢?

    小守观看着师傅与他们说着说着便开始争执起来,虽然听不见,可是那说话的样貌不就和村里有时吵架的大婶们一模一样嘛。

    他有些担心师傅,师傅虽然有些手把式,但这些穿着华贵的大老爷们可不是说动手就能解决的。

    好在几个人吵了一会,便开始赌气一样不在说话,也不在看谁,像孩子一样,直到守观觉得那带头的中年男子看了自己一眼,便像是突然间服气了一般,又和师傅聊了起来。

    这次聊的心平气和…

    直到守观觉得自己已经饿的不行了的时候,那之前看了自己一眼的男人突然走了过来,男人从怀里左摸摸,又摸摸,最后拿出来一个由油纸包着的东西递给他

    “小娃娃,你叫什么名字?你告诉我,我就把这个东西给你好不好?”

    小守观看到里面是肉包子,已经饿的受不了的他,下意识就要说话,只是突然回转,看向师傅,师傅微笑着看着他,眼里全是欣慰

    “守观!叫师伯!”

    小守观一愣,连忙起身做了一个道礼:“守观见过师伯!”

    那人听后哈哈大笑,将手上的东西递给守观,又从袖子里掏出一大把白花花,金灿灿的银钱拍在桌上,笑着对守观说:

    “这是师伯给你小娃娃的见面礼!守观…守观…”男人默默念了两声。

    说完男人不等道人赶来,他就带着人走出门去。

    临了,男人站在观门前,转头望着大殿门前的道人大声说了句

    “小师弟!我们都不如你啊!”

    那站在殿门口的道人泪流满面…

    这一日,吃过午饭的道人,带着守观去了后院外的一处地方。

    守观知道这是来“见”师爷的!

    二人在坟前坐下,也不管地上的雪,道人便开始陆陆续续说起话来

    “师傅,今天大师兄回来了,虽然他说他依然是因为当初您不把道观交给他对您还有怨气不愿来见您,但您老人家在天上看的明白,他哪是因为怨气不来见您,只是没脸来见您罢了,您莫要与他置气,他如今还是遵守您的遗愿,在外行着大好事…只是最没本事的我,还是没能让道观香火鼎盛…”

    “大师兄今天来与我说了好些话,都是些屁话,唯有临了走时说了一句掏心窝子的话…”

    道人说到此处,好像是常年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应一般,笑的灿烂,随后便再也止不住的低声哽咽。

    大师兄还是大师兄,这对于一个人守了快二十年道观的道人来说,这是多么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守观也哭了,娃娃看师傅哭的伤心,没由来的悲上心头,竟也哇哇大哭起来…

    ……

    果然,昨天那一场一天一夜的风雪过后,便没下过雪了,这对于整个赵国老百姓而言,难熬的风雪总算过去了。

    那埋藏着不知道多少被饿死的人的骨血渐渐随着积雪消散,活下来的人如同新笋一般散发着浓浓生机。

    同时也更奠定了如今风雨飘摇的赵国离完蛋也越来越近了。

    ………

    春天来了,春暖花开,万物更替,整个天地散发着生机。

    道观里也散发着生机,春天来了,因为天气变暖的原因,身上衣服越来越少的守观在院子里打着拳。

    不再裹成球儿一样的守观看起来就有些瘦小,天生的虚弱让他身子比同龄人要瘦小很多。

    好在已经练过一段时间的拳,看起来也不会觉得病殃殃的。

    正常的早课练拳结束后,他又自己煮起了药,收拾大殿内外,给鸡喂食,等一切处理完后,他又去淘米做饭。

    开春之后,师傅就早早下山去淘换了一些米粮回来。

    洗好米,点燃炉灶,开始煮米时,小守观便去拿了两条干鱼放了进去,这样煮出来的饭会有味儿。

    随后小守观便会去叫师傅起床,师傅自从那一天以后,每天晚上都会喝的醉醺醺的,好在只是晚上,白天师傅还会常常出门去村子里游逛。

    至于砍柴是不砍了,打猎倒还常常打,主要是那天师伯送了一大把银子金子,已经很够两人平平淡淡过好久了。

    喝完药,吃完饭,师徒二人很默契的关好门,锁好大门,朝着山下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