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国家队,混娱乐圈很合理吧
繁体版

第660章 “霖哥,能不能不要你以为?”

    “霖哥,现在就开始准备毕业,会不会太早了?”

    “不早,你们也该毕业了。”

    李景霖诧异的看了一眼刘晨阳。

    显然,这是积累成瘾了。

    不过,也确实好理解。

    能够快速的吸收各种知识,实践经验,还可以不断的进行交流,又被李景霖教导过专业乐器上的技能,进步是极快的。

    这种变强的感觉,确实会令人上瘾。

    “虽然说表演艺术研究生重实践,但不代表理论没有,你们需要先准备学位论文。”

    李景霖微微沉吟。

    “理论结合实践,所以,学位论文这方面,你们需要针对于毕业设计音乐会中的选曲,进行作品架构的分析,风格与表演诠释的论述。”

    “而音乐会选曲上,我会根据你们目前的能力与风格给你们敲定。”

    许欣和刘晨阳凝重的点点头。

    艺术表演专业,这音乐会,其实不难,尤其是对于两位实力早就逆天的选手来说,非常轻松。

    啥大风大浪的没见过?毕业音乐会相比之下,的确已经没有那么难了。

    但关键就在于论文这方面。

    剖析作品风格的论文,是少不了谱例与图表的。

    但这些东西全都不算入字数。

    要求的字数,不得少于四万字。

    这相对于那些音乐学,音乐文献学,或是作曲等专业十万字论文的标准已经降低很多了。

    但对于专职演奏的学生来说,还是会令人头秃。

    尤其是许欣和刘晨阳。

    两人可绝对不会弱智的认为,李景霖会放任自己写一堆车轱辘话,搞中译中式的标准论文废话文学。

    肯定必须要全是干货,甚至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提高含金量。

    毕竟。

    博士点的建立,后续到底如何,除了看学生未来的成就外,在教育的影响力上来看,论文是必不可少的。

    博士点中,主任与教师的论文含金量,以李景霖为首的众位老师早就拿捏的死死的了。

    学生的论文,自然也不能掉价。

    这都不需要李景霖帮忙强调。

    搞不好,许欣和刘晨阳自己都得羞愧致死。

    “乐团已经给你们联系好了,过去以后别丢我的脸嗷。”

    李景霖敲了敲桌子,开始给两人上压力。

    音乐院校的博士点中,读博士的人数其实并不多。

    尤其是上音这种顶级的院校。

    这些演奏演唱类型的博士们,想要找到顶级乐团来合作毕业音乐会,其实并不算特别困难。

    虽然看上去是享受来自于老师,校方的顶级资源

    但毕竟也是人家博来的,属于是稳扎稳打击败无数强敌才获得的。

    博士读起来,真实情况是

    说安稳也挺安稳,但也没那么安稳,实在是不太好毕业,很容易令人头秃。

    尤其许欣和刘晨阳现在是世界级的青年演奏家,两人的毕业音乐会,早就被国内外的媒体大佬们所盯上,这合作的乐团,自然也要顶级。

    李景霖帮两位学生所联系到的乐团,便是上交。

    和上交合作,办音乐会。

    艺术指导甚至是李景霖。

    这在许欣和刘晨阳眼中,已经不是只为了毕业这么简单。

    毕竟,博士和博士之间的差距,有时候比博士和本科之间的差距都大。

    有的博士是很艰难的通过,但有的博士那真就是顺手为之,人家毕业之前在业界内就非常生猛

    许欣和刘晨阳。

    在众人的眼里,就是这样的选手。

    “音乐会的时长,你们两个都需要达到一个半小时以上。”

    李景霖直接就给两人下达了具体的音乐会要求。

    “当然,我相信你们不会卡在一个半小时这个界限上的,定個小目标,两个小时以内?”

    两人对视一眼,非常无语。

    大佬您都这么说了,我们还能反对吗?!

    “咱们可是上音人,还是小提琴专业,怎么可能没有《梁祝》呢?回去记得把梁祝给练了,然后搞篇专项针对梁祝演奏的论文。”

    许欣和刘晨阳对视一眼。

    蚌埠住了。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名曲,是西洋乐器华夏化的代表金作,充满民族风味与华夏文化的气息,又巧妙结合了西洋的高级技巧。

    但关键问题是。

    一整个曲目演奏下来,时长差不多就是二十多分钟到半小时之间。

    好嗷。

    基础一个半小时,然后再加个梁祝,凑满俩小时是吧?!

    “帕格尼尼二十四首大练习曲是伱们的招牌,这个必须挑一下,你们两个的演奏作品,除了《梁祝》是固定以外,作品选择得错开”

    “练习曲搞定以后,乐曲是必须有的,而且要有中外乐曲哦,你们和毛子交流这么久,对老柴的作品有没有点啥想法?”

    许欣和刘晨阳撇了撇嘴。

    果然是霖哥。

    感觉全都回来了。

    柴可夫斯基。

    典型的毛子作曲家。

    吸收了西欧音乐文化发展经验,又结合了浓烈的毛子风味,运用了俄派典型的硬核高难度。

    当然,纯粹的难度上或许未必比得上帕格尼尼,但问题的关键就是,无论是帕格尼尼,还是老柴,他们的作品,都需要专项钻研。

    哪有几个有名的艺术家真的能兼顾呢?

    少之又少。

    一旦没搞好,甚至可能成为“眼大肚子小,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典型笑话。

    压力直接给上!

    “算了,不给你们太大的压力,老柴的作品就选一首吧。”

    李景霖捏了捏下巴,微微一笑。

    “当然,我的作品你们也跑不了,做好准备,回去好好练习嗷。”

    “.好的霖哥。”

    两人终于硬着头皮点点头,开口说出了话。

    “不难吧?”

    李景霖很是关切的看了一眼两人。

    这眼神,仿佛充满了一种【不会吧不会吧,这也算困难吗?有问题就说吧,我保证不笑】的既视感。

    还没等两人说什么。

    李景霖便率先嘟囔了起来。

    “不过,我是感觉,这应该对你俩没有任何压力。”

    一边说着,一边抬头看向两人。

    “你们说是不是?”

    “是是是。”

    “啊对对对,不难。”

    两人小只因点头如捣蒜,眼神中充满了清澈与无辜。

    心里却在想

    【霖哥,请不要你以为,真的不要你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