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1985
繁体版

第088章 酒性人性

    我们在这位大爷这里急匆匆吃了早饭,把自己准备的东西收拾到行囊里,与大爷告别后回到了原来的住处。

    尽管在大爷那里就居住了一个晚上,凭我个人的感觉,小燕应该和我一样,彼此之间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我不知道从哪里说起,这好端端的正常的同事关系,怎么说变就变了呢?

    难道她发现了郭鲲的不可告人的秘密而要远离他吗?假设是这样,那么,郭鲲这不可告人的秘密又是什么呢?

    不过从今天早晨起床后他们之间的表现看,倒是看不出半点破绽来,一切都归于正常。

    正常也好,不正常也罢,对于我个人而言,心中装满了甜蜜和幸福。当然,躲雨郭鲲个人的情况我可就半点不知了。

    接下来老红军又给我们提供了积极线索。还需要从乡政府所在地向西翻过一座山,再向西南方向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再走大约6公里,到一个只有七户人家的七户营村,采访一户人家。

    据老红军说,在七户营村也要居住一个夜晚才能回到驻地。

    因为这里都是陡峭的山路,又蜿蜒曲折,还要翻越一座大山,当天回来难度实在太大了。我们一行人马继续像向山里大爷那里出发那样,一大早背着秋天的阳光一路向西进发。

    当快要翻越山顶的时候,郭鲲突然出了“故障”,他小肚子疼得简直半点都走不动了。这才走了不到一般的路程,这可咋办呢?

    人命关天。我还是不得不把采访的工作停下来去处理郭鲲的病情。

    我想和大家一起送郭鲲回到驻地找一位老中医看一看,可是,和我们一起来的我的那位老同事说啥都不让。

    他说他一个人能行,让我们继续着我们的采访工作。

    他说山里秋天的气候不太好,凉得很,闹不好都会闹出毛病来。他让我们还是抓紧时间采访,尽量提前结束采访活动回到县城。

    听了老同事的叮嘱,我看了看小燕,小燕也会意地看了看我,彼此心照不宣地在心里鼓励着对方。

    不知道为什么老天会这样安排,越是小燕对我温暖柔情,郭鲲越是“故障”不断。我暗自在心里想,莫非这就叫做“天意”?

    此时此刻的我,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担忧。其实,说明白点,我也太自私了。此时居然把郭鲲的病痛变成了我的“幸运”,甚至是“幸灾乐祸”。

    莫非这就是自私的人性?莫非现实生活中那些关心都是虚伪的?

    当送走老同事和郭鲲之后,我就开始了胡思乱想。甚至还想着今晚还可以像昨夜那样,幸运地和小燕“凑合”在一起——小燕仅穿着吊带背心,满怀深情地侧身转向我发出诱惑难忍的体香来。

    我的胡思乱想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又变得见见理智起来。

    于是,我想趁着路上只有我们两个人的有利时机,想了解一下小燕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以便日后能够更好地“对症下药”和“治病救人”。

    “小燕,累了吧?咱们到了山顶歇歇脚吧?到山顶歇脚有两个好处啊。”

    我一下子打破了一路的沉默,驻足等待后来的小燕。

    “好啊,你说说看,是哪两个好处啊?”

    小燕似乎非常愿意和我接近,我刚停下来,她就蹿了上来,她的额头差点顶到我下巴上。我有意识地立刻多闪开。

    她精神很爽,笑嘻嘻地和我说这话,脸上满上阳光,根本看不出她对因肚子疼离她而去的郭鲲的担忧。并且一路上也没有提出关于郭鲲的半点话题。

    这让我有点不解。难道他们之间真的决裂了不成?

    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我决定和小燕做一次交流。

    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小燕非常健谈,她把我问的问题回答了,而我没有想到的问题,她也一并回答了。

    她说她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母亲和父亲都是公职人员。父亲在教育局工作,母亲在县一中工作。

    日子本来很不错,只可惜后来发生了意外。

    父亲被那个年代冠以“流氓罪”被判了五年牢房,出狱后觉得无法面对母亲,在中途寻了短见。

    母亲也不例外。

    父亲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她感觉已经不能在世上过活了。她也应该追随父亲而去。

    因为她和父亲是大学同学,对于父亲的为人是非常清楚的。

    小燕说,那时候她才七岁,还没有上学。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母亲选择了死亡,就是为了逃避人们无法停止的社会舆论。

    她说,据她外公说,她父亲走了以后,她母亲经不住这种舆论压力和无情打击,在一次课间操跑步时,跳入操场边水井里溺亡。

    她外公说,当时,她母亲跑到操场边一棵大槐树下时,突然停下脚步假装去系鞋带,而实际情况是,就在这棵大槐树附近两米处有一个生产队正在使用的水井。

    她产生跳井的想法已经有些日子了,其实,她选择在这里停下来,也是事先看好了的。

    当她等待学生都跑过这里时,便以百米跑速度跳到了水井里。死的相当惨烈。

    只有七岁大的她,和一个十岁的哥哥,后来都被外公家里抚养起来。

    从小缺少父爱和母爱,缺少家庭温暖的小燕,勤勤恳恳,发奋读书,大学毕业后来被分配到县委宣传部实习,而正好安排在我的手下工作。

    我是一个非常热情,又非常乐于助人的男人,无论大事小事,亦或是该管不该管的事情,我总喜欢帮帮忙,搭搭手,或者处于关爱提醒一下。

    于是,小燕长期以来被我的热情氛围所感染,渐渐对我产生了好感,甚至是依赖。

    在她眼里,从小到大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关心她、呵护她、帮助她,时时处处,一切的一切,都围着她转,都为了她着想,比她爹还爹,比她娘还娘。

    她在我这里得到了巨大满足。得到了她未曾得到的家庭温暖、大哥关照、朋友关心、甚至是男人关爱和关怀。

    听了她的讲述,我才有了刚才的认知和猜测。

    至于我的认知和猜测是否属实,那还只有从小燕那里得到正确答案。

    不知道这段路程和我有着哪些深厚感情,也不知道它还是与我是一种邂逅,或者对我情有独钟。就在我基本了解了小燕情况的时候,我们正好也走到了村口。

    路边的一棵大槐树下,站着迎接我们的大人和小孩一共三个人。

    看样子他们已经在这里恭候多时了。

    经过彼此寒暄之后,他们将我和小燕带到家里,我们很快进入了采访的主题。

    因为采访相对比较容易,所以时间上相对还比较宽裕。

    唯一的遗憾就是在采访完两个次要人物之后,这个关键人物外出办事去了,要想完成采访任务,恐怕就要在这里住上一个晚上了。

    因为,这位主人下山一趟不容易。只能等他太阳落山前返回老家了。于是,我们得知这种情况后,把前两个次要人物的采访过程做得更细腻了。

    因为采访任务的宽松,小燕显得心花怒放,尽管昨天夜里休息的并不好,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睡觉,但是,她整个人显得精神抖擞,大放异彩,像是这深山里开出的一朵雪莲花。

    老乡很热情,尽管条件很差,还是为我和小燕准备了一桌简单的饭菜,还拿出了他们自家按照传统方式特制的大碗莜麦酒。

    为了回应老乡们的盛情,小燕一改不喝这类酒的习惯,喝了个醉醺醺。

    而我既担心小燕不通人情世故,不给老乡面子,而滴酒不沾,又希望她通情达理,善解人意,把酒喝到恰到好处。

    而最后她还是如此这般的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