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1985
繁体版

第037章 心里打鼓

    宋运福向老婆交代了关于闺女宋婵见面的事宜之后,一家人坐上拖拉机去村北玉米地里掰玉米棒子去了。他和老婆谁都不会担心女儿会在见面的时候出问题。

    倒是老支书家的根才令老两口头疼不已。他们首先提前对根才进行了一番包装,他们花了不少钱为儿子购置了从头到脚的东西。

    这些都是外在的表象,更主要的是,他们对儿子根才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完整的各环节的培训。他们千嘱咐万叮嘱,凡是能想到的话题,都进行了一番说教。

    老支书认为,只要在见面时不出问题就好。老婆文萱则认为,大不了每次见面多“培训”几次,无论如何不能让儿子在关键时刻出问题。

    他们老两口一直叮嘱根才不要多说一句话,哪怕是一句没用的话。还叮嘱他,不要急于说话,拿出大男子汉的气度,想好了再说,只要不说话,宋婵就不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另外他们还叮嘱说,不要主动多问话。因为,他们把已经设计好的主要问话和主要回复都培训了好多遍,估计根才也不会出现大问题。

    这天上午十点,根才提前一刻钟来到了滕长顺家里。滕长顺早已经把拉到家里的老旧木料都堆在一起了,院里院外都打扫的干干净净。

    滕长顺两口子一看,这小伙子个子高高的,穿了一身浅色服装,脚上的皮凉鞋也锃光瓦亮,手里还购买了一袋子饮料和点心,英俊潇洒,精神焕发,一表人才。

    进门就叫叔叔婶婶,可把他们二老高兴坏了。

    时隔一刻钟左右,宋婵也按时赶到了滕家。

    “这闺女真俊啊。”

    还没进屋,滕长顺老婆就夸起来了。

    宋婵这天打扮的确实很漂亮:把后面的羊角辫梳了起来,在修长的头发上打了一个蝴蝶结,上身着一件米黄色衬衣,下面穿一件粉红色短裙,再配上一双橙色布鞋,显得那么大方而得体。

    宋婵听到婶婶夸奖后,不好意思地抬起胳膊掩住了半个脸进了屋。

    滕长顺看到两个孩子都按时进了屋,心里也踏实下来。于是,点燃一支烟,向围墙外面走去。他早已经把孩子们见面的事提前靠给了老婆。

    自从在宋运福家喝酒时,得知木匠也会失业的事以后,滕长顺的心就放不下来了。他一直思考着如何进行身份的过度和转变。

    这不,他站在门前见了谁都会有意无意地提到类似问题,其目的就是想旁敲侧击从老乡嘴里得到自己想要或者有助于参考的信息来。

    为此,他平时身上只装一盒烟,而如今他常常带上两盒烟。这些烟可不是谁想吸就能够吸到的,他也是对号入座才行。

    对于那些在他眼里不值得一起“探究”的人,他甚至连一句话都不想跟人家多说,更不要说抽到他一支香烟了。

    要是在平时,他根本舍不得花费时间在大街上聊天。他宁可多开半小时木锯,或者多做一件橱柜,或者多做一件门扇。

    即便宋运福找他外出做生意,那也是夜间活动。

    为了让客户尽早得到预订的家什,他经常加班加点,家里地里两不误,为此也为老乡们做了很多服务,提供了应有的方便,赢得了老乡们的尊重。

    当然,这些年他也挣到了不少钱。

    原本想着依靠木匠手艺吃老本就行了,根本想过半辈子还得改行。现在这世道真的变了,变得什么生意都红火不了多长日子。

    莫非是现代人生活质量真的提高了不成?

    除了想着未来怎么改行,还有一个棘手问题他也很头疼。这就是未来的房子怎么翻新。他听外村人说,有些暴发户不愿意在老房子上拆了再盖,都愿意给村里要义处新地基,平地里起高楼是最节省成本了,更何况自家盖得还是一处平房呢。

    从外村的盖房经验来看,旧房子不拆,老房基地不动,村里也不没收,还可以另外得到一处新的房基地。

    他想,未来如果自家盖房,只要一下根基石,刷刷地不用几天功夫就盖起来了,又快又好又省又漂亮,最终还多出来一处房产。

    于是,他也想到了老支书。

    这不,老支书儿子的对象正在屋里见面呢?日后他们年轻人再成就了婚姻,我滕长顺在老支书那里说话不就更好使了吗?这样以来,要一处新地基还用作难吗?

    他这样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就迈开了脚步。

    他沿着村边转了一大圈,主要是提前勘察一下哪个地方地势平坦,哪个地方土质肥沃,哪个地方财源旺盛,哪个地方人口兴旺,哪个地方更向阳,哪个地方遇见洪水不挨淹等等,也就是风水先生说的哪个地方风水最好。

    滕长顺之所以长期有这样的想法也不为怪,眼下他最闹心的就是自家闺女的健康与婚姻问题。这不,人家宋运福的闺女已经介绍了老支书的儿子,正谈着呢。

    可是,自家闺女也老大不小了,比宋婵也就小个一两岁的光景,可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人来上门提亲呢。

    残疾人嘛,因为闺女天资聪慧,绣得一手好活,不也算是“高不成低不就”吗?假如闺女没有残疾,那不是在村里村外都是香饽饽吗?

    假如日后真的要是能在村外盖一处新房,说不定眼下这一切的晦气和不顺就会统统被赶走。

    “长顺啊,你不去地里收秋,在这里转悠个啥呀?”

    滕长顺跟着说话声看去,原来是早先的老村长郝天庆。

    “哎吆吆,老村长慢点,你怎么也不在家歇着呀?年纪大了,别走这么原来。”

    滕长顺见老村长颤颤巍巍向他走来,他非常担心这位快要八十岁的老人摔了跟斗。他知道老年人最怕摔倒,一旦摔倒了最容易伤骨动筋。到了医院一上床就是两三个月的治疗甚至好要手术,这么长时间不能随便活动,对身体健康是最大的伤害。

    所以,他打非所问,关心起老人来。

    “我说你在这里转悠个啥?”

    老村长听了滕长顺的话,认为他可能没有听见刚才说的话,因此,又重复了一遍。

    “你问我呀?我把宋运福的闺女给你三外甥说媒呢,现在他们在我家见面,这不,我就出来瞎逛逛呗。”

    滕长顺原来不想说这些八字还没有一撇的事,可是,他很少碰上老村长,于是临时起意,愿意给老人一个惊喜。

    大凡老人听到喜讯都会开心快乐,一个好心情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于老人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延年益寿。

    这位可是文萱的亲爹,村支书的岳父啊。

    另一个原因是,他不敢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新房基地的事可是最敏感的问题,不到万不得已是万万不能随便说出口的。所以,他只能用这个更现实的话来替代这无影无踪的设想。

    滕长顺一边和老村长说话,一边搀扶着老村长的胳膊向村里走去。

    “长顺啊,我都知道你是一个行善的好人,你给我外甥说媒,我记下了,等收秋种麦结束了,你一定要来我家里喝酒啊?我得好好谢谢你呢。”

    老村长拍着滕长顺的肩膀,很诚恳地说道。

    因为老村长对年的老慢支,他说话时,滕长顺可以听到他嗓子里传来的磕磕绊绊的呼噜声。

    在郝天庆老村长当村干部的过去的岁月里,滕长顺尽管很年轻,但是,因为一次救急,与老村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此,老村长念念不忘。

    当滕长顺把老村长送到家门口时,他远远看见宋运福的闺女宋婵沿着大街向东边走去。他心里马上打起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