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1985
繁体版

第001章 算不算数

    “宋婵,你以前说的话还算不算数?”

    村支书黄茂生的三儿子黄根才,瞅着眼前这位像钢球一样,身材有些横长,行动还算利索,扎着两个冲天小辫的黄毛丫头宋婵哀求道。

    “回去问你爹去!”

    钢球一样的女孩宋婵发出了尖叫与怒吼。

    自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紧挨着117国道的宋虎屯村,最近几年老百姓通过各种致富方式,已经出现了像宋婵这种万元户家庭不下15家了。

    其实,宋婵这样的女孩并不是太受男青年欢迎的,尤其是村支书家的儿子应该更看不上。

    一是因为她长得不够条件:除了钢球一样的身材,还有一张尖叫的嘴巴。只是脸庞还算俊俏,否则很可能成为村里的剩女。

    二是由于她家发家起步相对比较晚一些。她家只是农村改革开放七八年之后才赶上并超越了万元户。

    黄根才之所以和宋婵谈对象,是因为受到了来自他父亲那边的强力重压。

    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忠诚可靠的人。依靠在村里当厨子,并且给乡亲们上礼厚重而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后来才赶在换届当上了村支书。

    宋婵的家庭背景则是非常普通的。这一点我比较清楚。因为我毕竟是她父亲上初中时的同班同学,而且还当过一学期同桌。

    上初中那个时候,她父亲的同村同学都叫他的小名——“臭包”,其实人家的学名叫宋运福,还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好名字。

    那个时候他家和大部分家庭一样,条件相对比较困难。常常看到他带着用笼布包裹的高粱面或者玉米面菜团子吃,甚至是树皮野菜吃。

    就这样我们度过了三年困难时期。

    只是宋运福这个人脸皮比较厚,担子也比较大,从不会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去吃。越是这样,其他同学越发同情他敬佩他,同学们也会时不时地把自己带来的相对好吃一点东西给他吃。

    这样习惯之后,调皮的宋运福甚至还会开着玩笑,逗着嘴巴,主动去同学手里抢着吃。同学们都没有把他当成外人,很快她的父亲就和周边同学打成了一片,像是一家人一样融洽。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她父亲具有比较强的组织和应变能力。

    就这样,很快到了毕业的时刻。

    他的成绩并不算差,在班里完全可以排在中等以上。有些科目的成绩比我还要高出十几分甚至更多。

    那时候我问他是不是要去县城里上高中,他的脸马上就会显出非常尴尬的神情。我不想知道他有多少种想法,当时一个孩子家,哪里顾得上思考那么多问题。

    尽管我不再问下去,他还是像吃菜团子一样,喜欢和我们一起分享他的日后打算。

    他说他家里弟兄姊妹五个,他是老大,爹娘都是老百姓,没有什么挣钱本事,根本养不起他们五个弟兄姊妹都上学。要说不上学,也只能从他这个排行老大这里牺牲。

    他说出来这话的时候,脸上几乎已经黑云压城了。这个时候,我就会寻找一个新话题,引领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去打球或者搞其他活动。

    就在跑着到操场玩耍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地补充几句:“虽然我以后不上学了,可是我喜欢看书学习。《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和《三言两拍》这些书我们看过,所以,我长大以后不一定比那些上学出来的混得差!”

    因为是跑着,我们看不到他说这话时脸上的严肃神情和豪迈自信,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他语气里透出来那股子坚毅和刚强。

    果然如他所料,就在改革开放没几年的1985年,也就是初中毕业的地25个年头,他真的发了家,而且发得挺厉害的。他由一个菜农摇身一变成为当地一个响当当的暴发户。

    成为暴发户的事是我后来才听说的。

    因为之前的几年时间里,我常常见到他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车后面带着两个大小相当的荆编篓子,篓子里盛满了他自己种植的韭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

    那时候他是一家菜农,为此,我也没有少吃了老同学盛情递给的各种蔬菜,尤其是春天里那绿油油鲜嫩鲜嫩的韭菜。

    因为我后来真的来到县城上了高中,后来又顺利地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基层待了几年,后来就被调回县城里工作,并且还安排了一份我非常满意、非常喜欢的文联和作协工作。

    这时正值老同学宋运福大搞种植蔬菜的黄金时期。于是,第一次吃到了他的蔬菜。

    不过,我这个人也不爱沾光。因为第一次是偶遇,当时他沿街沿村叫卖时在大街相遇,他非得让我尝尝他家种植的韭菜,我还邀请他到我家里吃饭,他硬是没有去。

    有了第一次,就不希望第二次遇见老同学。可是,县城就巴掌那么大,稍不留神,就听到后面的叫声,所以,我也就吃过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和第五次。

    无独有偶。有一天城关南街的南北大街里成立了蔬菜批发和零售市场。我就趁着早起散步的机会,顺便到菜市场走走看看,买一些家常菜备用。

    这次爱人显得比我机灵。在沿街走了不远的地方,她用手指指着前面一家菜摊给我说:“你快看,那里不是给咱菜吃的你那个老同学吗?”我好奇地向老婆指的方向看去,没错,就是他和他的女儿正在一起跟客户做交易。

    “走,快快掉头,不转了,回家去!”

    我快速地拉起老婆的手离开了南街菜市场。

    “你这人也是的,我不想出来转,你非得拉我出来。我出来还没走几步,你又要拉我回家!”老婆有些愤懑,立刻从我手里取出她那温暖的小手。

    “咱不能再往前走了,我们再遇见他怎么办?我们吃他的菜还少吗?”

    见老婆不高兴,我哄着老婆向南马路上转去。而此时老婆也彻底理解了我的善意。

    这事都时过境迁了。唉,人生不易啊!无论遇见谁,都应该很好地珍惜啊!

    现在再次回到二十多年前的宋婵这里。

    宋婵可不是一般人物,她亲自和爹娘一起见证了蔬菜种植和经营的全过程。她在蔬菜种植和经营中既是技术员、管理员,又是施工员、销售员的角色。

    她跟黄根才曾经叹息道:“命苦不能怨政府,要怨也得怨自己是家里的老大啊!”

    因为黄根才在支书家里排行老三,他根本体会不到宋婵那种刻骨铭心的体验和渴望求学的强烈愿望。所以,他们两个在一起,拌嘴已经是家常便饭。

    宋婵也是在她初中毕业之后不再上学的。

    她爹说,因为家里前边两个大的都是闺女,并且宋婵又是头大的闺女。因此,就应该像当年她爷爷不让他上学那样,也就停止了她宋婵的学习。

    因为,最近一个时期宋婵家里变化很大,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万元户了。

    她对黄根才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一直不冷不热的。这才引起他对宋婵的担心,他对宋婵已经失去了足够的信心和把握。

    村支书黄茂生对宋婵家里这几年致富的速度深感震惊,震惊之余是对宋运福致富能力的无限佩服,甚至也想跟宋运福学学。

    不过,他对于儿子的对象宋婵倒是不像儿子那样担心。他觉得自己这样“土皇上”宋运福是不会轻易得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