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
繁体版

第三章:我曾观雨更观瀑

    河边柳树上凄风苦雨的一夜,林寒璧数次惊醒、噩梦连连。

    夜雨时而停歇时而复下,深夜的山中十分寒冷,林寒璧运转体内的那一点真阳之气不断的气行周天,苦苦挨到东方熹微,便爬下了柳树。

    腹中饥饿、身上寒冷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好在,四处搜寻了一会儿,山中物产丰饶,芭蕉树的叶子可以挡雨,枇杷树上的果子可以充饥。

    吃过几个酸涩的枇杷果,林寒璧拖着几片巨大的芭蕉叶又艰难的爬上柳树,折腾到日上三竿,这才勉强在树上搭起了一个避雨的临时住所。

    这时,山雨又来,落在芭蕉叶上砰砰作响,远处的瀑布声势又渐渐大了起来,树上独坐寂听风雨,林寒璧心中的悲苦渐渐被瀑布的声势夺去。

    莫名想起那首《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于是低声念道:

    “我来正值连朝雨,两崖逼束风愈怒。”

    松涛一涌千万重,漭泉冲夺游人路。”

    ……

    初始悲愤,饱含凄苦,待念道“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皆休息”时,胸中浩气渐生。

    是啊,这天地之间,千山绿水,唯有自己的歌声。

    “我曾观潮更观瀑,浩气胸中两仪塞。”

    “不以目视以耳听,斋心三日钧天瑟。”

    ……

    “挟以风雨,浩浩如河江。”

    林寒璧没有钱塘大潮可看,但有千山骤雨可观,又有飞瀑独赏,渐渐的一切嘈杂渐渐远去、消散。

    唯有林寒璧思绪空明,一呼一吸渐与天、地、风、雨相合,丹田真阳之气自然流转,在体内迅速运转生发。

    “卧听风雨久,来与天地合。”

    此情此景此境,林寒璧抓住那一点天机,开始了冲击第二境。

    《炼体三重秘要》上讲,炼体第二境:

    锻体境!

    锻体九重,筋骨重塑。

    所锻的乃是人体之中脊椎、股骨、胫骨、腓骨、肱骨、脏骨、颅骨、腕骨、趾骨等九大骨骼,以增强骨骼的耐力、强度。

    武夫体横,本体最重。

    林寒璧没有配合锻体的锻骨丹,唯有体内真阳之气,以气锻体,想来并不容易。

    引气,出下丹田,入督脉逆行而上,开脊椎两侧窍穴,穴气充盈,反复冲刷根骨,初始如针刺入骨,而后渐渐酥麻,再然后渐渐轻盈。

    摸着石头过河的林寒璧不知道这算不算锻体第一重淬炼脊椎的完成,身体、根骨的轻盈是显而易见的,但进境实在缓慢,如那老农耕田,一锄一锄,无有尽头。

    而林寒璧有的是时间和耐心。

    接着是股骨、胫骨、腓骨……林寒璧依法施为,不断的用真阳之气包裹每一块骨头不断的冲刷,犹如在浑浊的水边磨洗玉石,这一练便没完没了,仿佛无始无终。

    若是有个师父在,便会告诉林寒璧他这锻体,不只锻了骨头,还顺带着开了骨头旁边的窍穴。

    野路子出身,比那按部就班依法修炼的武夫、修士竟然还要迅速。

    只不过林寒璧少年心性,急于一步登天,便以为自己不是什么天才!

    华阳洞天的守静真人说林寒璧没有仙骨、灵根,其实也算不得错。

    只不过林寒璧并非是什么惊才绝艳之辈,比自己的弟弟林墨林青云差了千里万里,这才没有让林寒璧也一同拜入华阳洞天。

    这就导致林寒璧以为自己是废柴,如今修炼起来又难又慢,心道自己确实没有仙缘。

    这其中就有了误会,林寒璧没有师父,便没有人告诉他,除了根骨,还有两样最重要,那便是境界和耐心。

    吃苦耐劳的耐心,林寒璧这个耕读传家的良家子有。

    境界,并非指的是修道的境界,而是知识和智慧。

    一个人的根骨,决定了他能不能走上修道之路。

    而代表着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的境界,自我修持的能力、修为,则决定着一个人所能到达的高度。

    在这方面,融合了两世记忆、知识和智慧的林寒璧,无疑是天下独一份。

    日落、星移,月上中天。

    当林寒璧终于将所有的骨头都重新锻炼,继而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冲刷之时,那种身体的轻盈之中带着无尽的厚重和强韧,是林寒璧未曾体验过的巅峰。

    后世的焦虑、压抑、拖延、贪吃、疲惫、懈怠,其实就是身体的失控,或者说是身体在掌控自己。

    而现在,林寒璧知道掌控这具身体的主人是他自己。

    ……

    三天破两境,这样的速度,何其迅速。

    林寒璧不敢就此停歇。

    下一步,炼体第三境:

    聚气境。

    所谓,聚气九重,逆生死流。

    便是,引气入五脏,肝、心、脾、肺、肾,一一对应木、火、土、金、水。

    气入肝,则生木行之气,木气入心则生火行之气,而后入脾、入肺、入肾。

    这是聚气的前五重,讲究的是一个顺字。

    顺者生,五行相生,生则不息。

    第六重开始,便是五气逆行;肾之水行气逆入肺,逆转为金气,金气逆入脾,逆生土气,而后逆入心生火气,火气逆入肝生木气,讲究的是一个逆字。

    逆则仙,这是道家修仙的宗旨。

    内家武道一途,走的也是这个路子。

    聚气境的核心要义就是顺、逆。

    顺以生息,逆以修仙。

    逆生死流,返本归真。

    待到“气遍全身似水流”,林寒璧知道第三境也成了,全身上下唯有一种感觉:

    蓬勃!

    是啊!仿佛有无尽的力量。

    此时的林寒璧大有一番“返观内照、正本清源、心到即到”的通明感。

    正所谓:

    我行即道,我身即法。

    我身即道,我心即法。

    当相即道,即道而真。

    林寒璧不知道什么叫“心悟一切悟,身行万法行!”

    但是,并不妨碍林寒璧再次突破。此时,月上中天又落下,群星也纷纷睡去。

    这山中一夜,空明静寂,林寒璧只觉得风也温柔、树也婆娑,柳树的每一丝微小的震动都能清晰感知。

    “等等,树在震动?”

    悚然惊醒的林寒璧,睁开眼的一瞬间,便见一颗巨大的蛇头距离自己只有咫尺,刚要起身下一刻就在寒气直逼天灵的瞬间,被巨蛇收紧身躯迅速卷起裹紧。

    在你的巅峰时刻,要小心,因为那正是魔鬼来找你的时候。

    ……

    眼前的这条巨蛇,不知多长,但那缠绕在林寒璧身上的蛇身只盘了三圈便将林寒璧从胸口到脚底缠了个严严实实。

    那颗巨大的蛇头发出嘶嘶的声音,缓缓的靠近,殷红的蛇信子在林寒璧眼前不断吞吐着,在林寒璧陷入无尽的恐惧之时,巨蛇口出人言:

    “尨山很多年没有人类踏足了,凡人,扰我清修者,死!”

    说罢,张开血盆巨口,就要吞下林寒璧,突然巨蛇又停下,喃喃自语道:

    “我几时吃过食物来着?”

    “该是一月之前!”

    “好像不是很饿!”

    才入蛇口、吓的肝胆俱裂的林寒璧,被巨蛇口中的腥气熏的头昏欲裂,隐约中听见巨蛇说话,急忙道:

    “小子误入深山,无意打扰,无意打扰……”

    “唔!这样吗?”

    “求大王饶命……蛇君大人饶命……”

    顾不得小心遣词,林寒璧忍着浓烈的腥气连连求饶。

    “你是一名修士?本君能感觉到你体内的气息汹涌澎湃!”

    巨蛇不等林寒璧回答,又问道:

    “昨日是你观瀑高歌?”

    “把那首观瀑歌给本君唱一遍!”

    “哦哦!啊?哦哦!好!”

    所谓情形形势急转,林寒璧顾不得思考,急忙答应,稳了稳心神,这才开口吟诵:

    “我来正值连朝雨,两崖佰束风愈怒。

    松涛一涌千万重,漭泉冲夺游人路。

    ……

    山头草木思他徙,但有虎啸苍龙吟。

    须臾雨尽月华湿,月瀑更较雨瀑谧。

    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皆休息。

    ……

    我曾观潮更观瀑,浩气胸中两仪塞。

    不以目视以耳听,斋心三日钧天瑟。

    语罢月落山茫茫,但觉飞瀑之下烟苍苍、雷硠硠。

    挟以风雨,浩浩如河江。”

    胸中气足声震的林寒璧一口气将那首观瀑歌吟诵完毕,巨蛇如听天籁,喜不自胜,咂摸许久,这才又低头问道:

    “年轻人,你是道士,还是儒生?”

    冷静下来的林寒璧,急忙胡扯道:

    “晚辈林寒璧,自幼学儒饱读诗书,现今修道,儒道同修……”

    “本君见你一日破两境,端的是修道奇才,天地万灵,人也罢、妖也罢,修道不易,不忍害你大道机缘!你可明白?”

    巨蛇慢条斯理的话语,给了林寒璧一线生机。

    “你很幸运,本君现在不饿!快走吧!”

    说罢,蛇尾一松,林寒璧砰的一声从树上落下,那条巨蛇已经消失不见,声音幽咽,不知在何处:

    “快逃吧!三日后本君腹中饥饿,必来吃你!”

    巨蛇走了,遵循着不饿不杀生的百兽法则,他不饿,便不会吃人,不像人类那样贪婪。

    林寒璧虽然不懂,但十分庆幸,十分感激。

    郑重拜谢后,急忙遁入那苍茫的山林之中。

    只是,山中多险,才出蛇口,又不知将陷入何种危险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