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齐往事
繁体版

第二十九章 齐襄公初掌国政

    齐僖公去世后,太子诸儿继位,历史上称为齐襄公。是齐桓公的哥哥。

    齐襄公的执政风格和他的父亲齐僖公很不相同,他不藏拙,也不怎么在乎别人的评价,恣意妄为。绝不是那个时代所推崇的领袖——明智、勇武、谦逊,能够德服人。尤其是他被指控与文姜有着兄妹不伦之恋,并因此杀死了鲁桓公。这一桩离奇的命案让这位大国之君在千秋史笔之下名声扫地,几乎永世不得翻身。

    实际上,作为一个国君,齐襄公还是积极进取的。

    在服丧期间(公元前698年冬季),齐襄公就干了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老国君在纪国战败,郁郁而终。整个齐国上下也都笼罩着一股失败的阴云,无精打采,像极了万物萧条的冬天。齐襄公派出军队,联合宋国、卫国、陈国、蔡国,以五国之力进攻郑国。

    五国联军来势汹汹,鲁桓公一看这阵势,怕惹火上身,没敢对郑国进行支援、策应。

    郑国只得以一己之力面对来人多势众五国联军,任凭郑厉公个人的军事能力再高,也架不住这种实力上的碾压。郑厉公使出浑身解数,还是战败了。

    五国诸侯联军长驱直入,一举攻破了郑国的都城,焚烧了郑国都城的渠门(郑都西门),郑军被迫进行巷战,进入到了郑国都城的大街上(逵路),一直攻打到郑国的王宫,占领了郑国的太庙,把郑国的太庙(祖庙)给拆了,把太庙房顶上的椽子做为战利品带回国去,后来做为宋国都城郊外的大门---卢门的椽子。这对郑国来说这可真是少有的奇耻大辱。

    五国联军从郑国都城退出后,又随便攻打郑国的东郊,占领了郑国的一个城邑牛首(今河南省通许县)。

    这一战可以说终结了郑国的“小霸”地位。从此郑国开始了二流诸侯的可悲生涯。

    齐襄公元年(鲁桓公十五年,公元前697年)四月己巳日,齐襄公办完了先君的葬礼,安葬了齐僖公。随后向鲁国发出了邀请函,邀请鲁国国君到齐国访问,议题是安定许国。

    郑、齐、鲁三国攻打许国,攻下许国后,三国国君让来让去,最后许国交由郑国处置。郑庄公将许国一分为二,“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就是担心后代无法消化许国。

    公元前697年,郑国再次发生内乱,郑厉公想干掉权臣祭足,结果被祭足获得了消息,于是祭足先下手为强,郑厉公仓皇逃出郑国。随后祭足迎接郑昭公世子忽回国继位。郑厉公为了夺权,又请鲁桓公从中说和,要求宋庄公帮忙,并许诺,这回上位之后决不会说话不算,上回答应得好处一定如数送来。眼前又出现个大大的胡萝卜,为尝尝它的滋味,宋庄公竟然又答应了。立马儿纠合鲁、蔡、卫三国攻打郑国,郑昭公虽然在政治方面幼稚,但军事才能也没得说,四国联军无功而返。宋庄公帮忙没帮成就于公元前692年薨逝,郑厉公于是蛰伏了起来,十三年后才回到郑国当国君。

    趁着郑国一波又一波的内乱,无暇他顾之际,许庄公的弟弟许叔乘机夺回都城,赶走郑国军队,复建许国。

    以上是齐襄公和鲁桓公讨论许国问题的背景。

    齐襄公把会面的地点选在了艾地(今山东省新泰县西北),可谓是考虑得相当周到,此地的距离离临淄和曲阜差不多相等,二十年前其父齐僖公和鲁国国君鲁隐公曾经在这个地方举行过会盟。

    两国国君就许国的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一致认为许国并不涉及两国的利益冲突,许国复国对于削弱郑国是有好处的,符合齐鲁两国的利益。最后决定支持许叔复国,于是许叔得以复国,东西二许统一。许国又延续了数百年,最后被楚国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