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秋
繁体版

第五十章 皇宫

    青州城,十里红妆。

    三兄弟就李青城先准备了妹妹的嫁妆,也就他一个没来,李清河哭着拜别父母兄弟,坐上离开青州的花轿。

    齐国立国百余年,贵妃娘娘出过不少,这皇后尊位却仅李清河一人。青州的百姓沿街送别,这也是他们的荣耀。

    一同出嫁的还有孙家与王家的贵妃,只是他们就不敢这么铺张,不敢抢了皇后的风头。要是平时他们也会别一别苗头,这种动乱时刻,少一分岔子就少一分岔子。

    “三弟,你也别难过,皇位没挣上也是没办法的事,舅父,也很为难,青妹那……你也别太伤心,天下各处无芳草,我回头让你二嫂给你物色物色。”

    “哼,他有权有势了不起,我就是是,是个落魄鬼,什么秦王,狗王差不多,狗还有人赏饭吃呢,我呢,只能要饭,哈哈哈,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明日酒醒接着喝,哈哈哈。二哥你也喝,喝,来,陪兄弟走一个!”

    二人正是景元皇帝二子三子,陈黎继位后封王,晋王,秦王。楚晋封地在孙氏地盘里,秦王封地在北疆,有名无实。

    王家争后戚,皇后人选自是物色好了,只是这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人是嫁入皇宫了,嫁错了人,名分自然也不一样。

    王家嫡女二人,自是天作之合,不论俩兄弟谁是皇帝,王家仍然是后戚,可皇帝换了人,能配的上贵妃名位的,依然仅有这二人,天下人都知道的事,王家家主进王自是不敢做手脚,俩兄弟自是有一个倒霉蛋。

    算是青梅竹马的女孩成了别人的媳妇,秦王陈融自是酒上浇愁,晋王劝不动,心里也乐的劝不动,舅父看到老三这副模样,自是全力支持自己。明里暗里的挑拨兄弟跟王家的关系,你是要饭的,我可不是,将来我还会赏饭给他们吃,等着瞧!

    “来来来,哥哥知道你难受,等会哥哥带你去个好地方,好好放松一下,忘记这些烦恼,来,喝!”

    “喝,还是自家兄弟靠的住,那,那,陈黎算个什么东西,当初我,就该打死他,都是那该死的李,李王八蛋坏事,下,……”话没说完,一头栽倒在地。

    “就这流量还学人借酒浇愁,啧啧,去,把他抬到落霞苑去,侍候好了!”晋王挠挠头,虽然看不起老三的熊样子,到底说到做到,摸摸光洁的下巴。

    “不知,青妹知道了,会是怎样的反应。嘿嘿。”

    陈融不知不觉进了温柔乡,好哥哥陈轩去给贵妃娘娘出嫁送行。

    孙若谦也在喝酒,十四岁的小妹,赶上皇帝选妃,李清河还好,不能伸把手,不至于落井下石,王家那是攒出来的人精,再加上皇宫那吃人不吐骨头的地界,不是实在没人选,真不想自家妹妹嫁过去,一个十四,一个十七,还有王家老妖精二十四,孙若谦送了妹妹上了轿子,也借酒浇愁去了。

    这有什么看不开的,说不定将来生个皇子继位大统,荣华富贵一辈子,有什么不好,孙若虚瞧着孙若谦,一脸鄙夷不屑。

    皇宫各处紧张有序,最近几年因为景元皇帝的身体状况,总是阴霾霾的,看天空都是暗的,皇帝不允许皇子皇女们成亲,没有一点喜庆事,所有人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不敢出一点差错。

    礼部尚书派头十足,前些时候这帮家伙什么事都推给礼部,就连出京都十里探亲都来问自己违不违反大礼仪,着实给自己恶心坏了,这逮着机会,那个问自己能不能探亲的家伙,给派去城外十里望风,隔一个时辰报一次信,让你探亲探个够!你部的老大我也不为难,城门口喝西北风等着接驾!一个个的都觉得礼部好欺负!

    “丞相如何?”

    陈黎得空,忙里偷闲,赶紧处理了这几天堆积的奏章,婚礼流程太过繁琐,祭拜天地,祖宗,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两日没处理,奏章堆积如山。

    奏章分两批,一边是内政,一边是军事,陈黎刚才给朱鹜的是藏金谷的奏章,而他手里拿的是天门关的奏章,还没给朱鹜看过。

    “战事进展跟我们预期差不多,除梁国东部氏族,各方都没动,前两日兵部的消息是准确的,青州也是按兵不动。天门关的兵马该出动了,不出几日,就出结果了!”

    “哈哈哈,不愧父皇赞不绝口的丞相,看看这份,天门关的奏报,青州西边有情况呐,这诺大的冀州,都惦记着,朕口边的肉,他们也想咬两口!”

    小太监把奏章递给朱鹜,朱鹜细细品阅,天门关将军夏道权请军出战,提前占领冀州,不过,朱鹜的看法和他不同。不过,他想先看看皇帝的看法。

    “陛下觉得可行?”

    “丞相觉得有几成把握?”

    “五成吧。”

    “若是失败,我们能得多少?”

    “夏将军没说具体行动计划,臣自是不敢妄言,臣认为,不论成功与否,半数不能再少。”

    “陛下这,这夏将军出战跟您御驾亲征是不是有点冲突?”

    “不冲突,他打他的,打败了,他背个黑锅而已,这点他看的很明白,朕不会要了他的命,再说了。朕亲征,跟你之前说的不是做个样子嘛,他李家能做,我们也能做,做的还更多!”

    得到的也更多!

    “既然丞相不反对,那此事就下发兵部了,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批复吧。”

    朱鹜本打算再劝劝,皇帝御驾亲征,名头更足一些,且不会节外生枝,新官上任还有三把火,这皇帝第一次发布重大事件政令,自己不好阻拦,也罢。

    “陛下英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到时陛下御驾亲征,顺理成章接收冀州,老臣提前恭贺陛下!”

    朱鹜站起跪拜。

    “平身,借丞相吉言,去,速度送到兵部批复!”奏章由小太监送走,皇帝亲自扶起朱鹜,君臣相宜。

    礼部尚书依着门框打盹,随行的几人,也各自找地方瞌睡,没日没夜的赶了半个月了,是个人都累,丞相朱鹜从旁边经过,看到礼部尚书这幅样子,摇头失笑,打发人把这几人弄地睡觉,他在现场盯着,当年景元皇帝的婚礼就是他安排的,礼部尚书才刚进礼部,当时自己也没累成他这样。

    处理了几个小问题后,就没有人再寻过来问问题,礼部尚书是一回事,问丞相就是另一回事,在丞相这里问的多了,那就是处事不力的印象,朱鹜等到天黑都没有人再来找自己。

    明日,这礼部官员应该就不会这么忙了,朱鹜笑着摇摇头离开了,都抓着一个人问,都不动脑筋,再强盛的王朝都会衰败。

    凡事有利有弊,景元皇帝推行各司其职,效率其事,但有一点,不是每个人都会尽心尽力,总有懒人,这是人性,非人力所能改,景元皇帝还在的时候还好,皇帝压着,现在新帝登基,德信,威信不足,弊端就出来了,比如出城十里,本部批准即可,不必上升到大礼仪,然而,一句非分内之事,不宜越俎代庖,就能给顶回来。

    一件事,百种借口,千种方式。

    对于朱鹜来说,跟景元皇帝同朝三十九年,皇帝的脾性他很清楚,齐国朝廷的秉行他也了解,一朝天子一朝臣,只希望,在他告老还乡之前,新皇的威望足矣。

    陈总管掌管整个皇宫太监,现在宫外的事他也涉足,这即是皇帝在抓权,也是皇帝在分散陈总管的权利,皇帝在培养心腹,这个心腹不包括自己,当然也不包括陈总管,现在想想,那张圣旨上,或许写的是自己的死期,年纪大了,想多了。

    朱鹜回头看看皇宫大门,正德门,明年改元明熙,皇帝自己想的,新生的光明吗?

    三日后皇后车架才到,也不知道折腾这么早图个什么!

    就在朱鹜出宫回家的同时,一匹快马载着骑士带着兵部的命令前往天门关。皇帝通过钱尚书,除了朱鹜知道外,瞒着所有人,直接给天门关下令,一旦消息外泄,第一个要死的就是送奏章的小太监,接下来就是丞相朱鹜!

    楚王安心在家守丧,足不出户,圣旨不到,不出家门,最起码得等到皇帝大婚之后,青州来信之后,他就闭门不出,天门关的事他已知道,朱鹜死不死,仅在自己一念之间,当然,或许剑门关的战事结果,能给他留几分机会。

    十里红妆,铺就风光大嫁。

    “混账东西!”皇宫里一声厉喝,吓得周围的小太监全都禁声跪下,齐皇伸手招了招,下午送奏章的小太监赶忙起身近前。

    “以后,你就是陈总管!”

    “谢陛下,”

    愣了一下,小太监狂喜,然后躬身退出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