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秋
繁体版

第三十六章 皇帝陈黎

    “钱爱卿所言不错,是朕考虑欠妥,来人,赐坐!”

    陈黎继承皇位,虽然景元皇帝给他铺好了路,就连他的两个兄弟,景元皇帝都想办法给解决了,可他解决不了陈黎身边缺少的可以被陈黎信赖的谋士大臣,信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的,就连景元皇帝留下的京畿十六万将士,陈黎都没有绝对信任!

    他现在只相信自己的判断!

    钱尚书的一些话确实打动了他,幼年的交情放到现在来说,确实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可未必会适合此时的处境,对于李青城的过分信赖,导致了自己对于局势判断的失误!

    李青城的崛起,离不开景元皇帝的支持,自己看到的文书细节和陈总管的佐证,李青城确实和自己父皇有过书信往来。另外,李青城可能还和楚王有联系,所以,李青城背后站着的不是一人,而是整个皇族势力和青州势力,细思这些东西,也惊的陈黎一身冷汗!

    以前是个可有可无的人,只是为了活着而已,现在是齐国皇帝,最是无情帝王家!

    钱尚书坐着,等着皇帝慢慢消化自己的言语。不是说自己的话有多难以抉择,而是皇帝本人还没有适应他现在的身份!

    旧有的一切关系,都会慢慢摒弃,都说请皇帝吃饭难,难的不是皇帝的安全如何保证。而是皇帝不需要那顿饭的人情,天下都是他的,何况一顿饭!

    钱尚书都没有想到事情会变成这个样子,他也注意到了皇帝的一些言行,皇帝似乎在思考身份转化的问题,对于钱尚书而言,这种东西他是最熟悉不过的,虽然因为各人性格问题,不愿去谄媚他人,但是,官场上的礼节自己却不得不遵守,见到上官卑躬屈膝是必须的,自从做了一部尚书,能让自己主动行礼的也就那么几个人了!

    刚开始还不适应,生怕自己硬气了,别人会生气,这都是做侍郎时候从不会去考虑的问题,对待下官也是如此,自从做了兵部尚书,就开始患得患失,生怕一些小事影响自己名誉!

    慢慢的,自己就想通了,适应了,身份这种东西,向更高等阶转换时,需要时间去消化!

    景元皇帝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却是一位优秀的帝王,对于陈黎的成长中缺少了一个父亲的关爱,却并没有少了权术的培养,陈黎只是一时未适应身份的转变,甚至有的时候急了,说话仍然用我,不可否认,陈黎已经在快速适应!

    “钱爱卿想多了,朕尚未成亲,这子嗣都没有,如何放心去御驾亲征!”

    钱尚书内心狂喜,面上却丝毫不敢表露,只要自己答得好,未来可期!

    钱尚书站起身来。

    “回陛下,国之大门将破,要后方庭院何处?京畿之地乃大齐龙兴之地,陛下在一天,京都就是陛下的,若陛下亲征,于民,得心,守成足矣!于国,得望,天下归心,四海皆定!陛下此行,民心可用!”

    钱尚书的一番言辞,自有自己的道理,只是现在还不能说破,景元皇帝二十年未动刀兵,轻徭薄赋,重视农商发展,百姓繁衍生息,乐足安康,虽未到人人有书读的境地,只要踏实肯干,老婆孩子热炕头是有的,这不就是老百姓所期盼的!

    自己在右侍郎任上待的心烦,便会去游山玩水,遍访世间,百姓对于景元皇帝的敬爱,尊重,不是寻常几句话可以表达的!

    京畿之地百姓自发披麻戴孝,自可窥见一二,这还仅仅是知道的地方,各地的文书报告所写并不是虚假做作,这些都是朝中之人所没有重视的!

    井底之蛙!

    钱尚书本不想说这些,奈何酒后误事。民心所向是好事,来不及用也是白搭,历朝历代权臣比比皆是,得民心者也不在少数,一旦失势,该抄家抄家,该砍头砍头。

    天下还是你家姓氏,你却死了!

    钱尚书本想做个不沾边的臣子,官场沉浮数十载,安心养老是所求,奈何!

    只要齐皇顺利出征,民望已成,民心大定,王家不足为虑!

    钱尚书的一番话,确实打动了陈黎。他在皇宫待的太久了,有必要出去晒晒太阳,见见外人,需要一个窗口,向世人表达出自己。

    齐国皇帝,陈黎!

    “钱爱卿的话,当真是醍醐灌顶,朕受教了!国难当头,朕一国之君,怎么能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历代祖宗抛头颅洒热血得来的天下,不能毁在朕的手里!”

    “陛下圣明,祖宗基业怎可拱手相让!”

    “钱爱卿请起,那就烦劳钱爱卿再辛苦些时日,尽快就此事做好安排,尽快拿个章程出来!”

    “是,臣遵旨,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负陛下期望!”

    钱尚书拍了几句马屁,跟皇帝又闲聊几句兵部事务,回去时已到深夜,真是福兮祸兮!

    本以为大祸临头,虽然皇帝没有杀了自己的想法,但稍有差错,贬官是少不了的,这遗漏战报当真是要命,又是这等重要的战报!总之,这件事是躲过去了!

    钱尚书也未折返回家,直接去了兵部衙门,祸事是没了,但这差事办不好,一样要坏事,皇帝出征,绕不开楚王,丞相那里到好说,毕竟不牵涉军权,又是一桩要命的差事!

    送走了钱尚书,齐皇独自返回紫宸殿,钱尚书本来是景元皇帝留下的一个和事佬,和稀泥,争执不下时,就由钱尚书出面解决,皇帝刚刚登基,根基薄弱,钱尚书耽误国事,自己本想趁机收回部分兵部权利,以制衡宗亲,谁知道,阴差阳错,获得意外之喜!

    景元皇帝驾崩那天,其他人都在其背后,只有自己在近前,他其实还说了一句话,静默无声,齐皇近些天一直在思考父皇归天时说的是什么!始终不得其解,既然父皇不想让听到,那就索性不去思考了!

    齐皇摆脱脑中的执念,认真思考钱尚书所说的可行性,绕不开的楚王,这是此行的最大障碍,除此之外,除了要担忧孙王两家,还有青州的婚事,半个月,剑门关一定要撑住半个月,等朕的婚事完成,青州的思虑暂时可以放一放,朕定当御驾亲征,这是朕作为兄弟送你的一份大礼,亦是最后一份礼物!

    齐皇陈黎如是想着!

    剑门关成了水中浮萍,海中孤影!

    齐国朝廷反应如此之慢,前所未有,超出寻常,比梁帝以白狼山为饵下钩子还要离谱,自白狼关开战至今已十数日,如果白狼关不是齐国土地,那武关被占领也总得有点反应!

    这超出常理的反应,让严嵩山稍稍有点担忧,膈应的心慌!

    不过转念一想,这场仗就是为了败才打的,怎样打的不留痕迹也是朝中几位众臣和陛下所担心的,如今进展的如此顺利,严嵩山都想请命,一举拿下剑门关,攻入齐国腹地!

    到底还是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严嵩山明白,前锋的胜利,只是这半年来一点一点积累的胜势转换而来的胜利,眼前的剑门关,才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当年父亲能把剑门关打成无将之地,今日自己定当再进一功!

    严回礼打的齐国将领不愿去剑门关镇边,被梁国在国书中戏称为无将之地!取武将谐音,羞辱齐国武将!然而齐国上下无可奈何!

    这么多年,梁国调整国策,才使得剑门关最后的附属关隘九环落成,不然在李向哲死后,剑门之地依然是无将!

    严嵩山已经陈兵剑门关外一日了,加上凑热闹的东部氏族的兵力,总兵力已经不下四十万!

    虽然前期仍然得看自己能不能取得优势,一旦功成,这些人捞东西倒是一把好手!

    严嵩山看看日头,太阳已经西沉,大概再有一个半时辰,天就黑了,这秋冬季节天黑的就是快!

    来了一天了,兵营琐事已处理的差不多了,那些氏族王公们也接待的差不多了,看客们已经到场,那这场大戏就宣布开场!

    今天有时间,先来点开胃小菜!

    严嵩山命令徐茂财率领降兵进攻剑门关!

    白狼关随着徐茂财投降的齐兵着实不少,只有少数战死,自白狼关两门被破,徐茂财投降,大多数都随着投降了,北门不是严嵩山临时改变决策,齐兵也跑不出去几个。随着武关覆灭,这支徐家的主力部队是彻底没有了!

    去掉伤兵,此刻战场上的降兵不下五万之众!

    严嵩山要他们攻城,就是让他们去送死,消耗城中物资!

    徐茂财也没办法,既然降了,已经考虑到这一步,齐国已经容不下他,只能待在梁国,惜命的人总是不在乎他人的命,都是向上爬的垫脚石。徐茂财跟自己亲兵及亲信将领,混在梁兵督战队里,凶狠的驱使齐国降兵向剑门关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