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有女不一般
繁体版

第46章 人情练达即文章

    刘应道仿佛没看到几人的反应,怒目圆睁。

    “小丫头不知天高地厚,那丸药岂是看几页书就能炼制的?”

    得,这又成小丫头了。

    李小棉冷笑:“你怎知我炼不成?”

    老娘仙丹都炼得,岂止区区凡药?

    刘应道也冷笑一声,“小丫头,别怪我没提醒你,你要是胡乱炼药,可不是药效减半那么简单。”

    一个黄毛丫头,口气真不小,老子炼了半辈子了,也没有成功过。

    他突然伤感的叹口气,坐下来,换成低沉的语气,苦口婆心的样子。

    “药效药理很复杂的,炼制时各种药添加的先后顺序,火候都得把握好。一个不慎,良药就变成毒药了。”

    刘应道敲着桌子,“毒药,会死人的,懂不?”

    这道理小棉当然懂。

    小棉道:“我既然敢炼,自然会小心谨慎。良药毒药,我还是分得清的。”

    老头看着李小棉。

    小棉抬头,不亢不卑与他对视。

    刘应道皱了皱眉,“丫头,你没必要对我这么敌视,我是为你好。”

    李小棉:…

    你哪只眼睛看到我敌视你了?

    我只是平静地无视你好不?

    宋氏突然上前一步,对刘应道施了一礼。

    “刘大医说得有理,制药救人自当谨慎。

    等我女儿炼成丸药,我们会拿来给大医过目。

    大医说好,我们就卖,大医说不成,我们就再炼。”

    刘应道:……

    看来这家人是铁了心要炼丸药了。

    罢了,罢了。

    自己好心相劝人家也不领情。不让他们撞撞南墙,是不知道回头的。

    但愿他们知道轻重,别拿人试药,惹出祸端就好。

    唉!老了老了,干嘛多管闲事?

    何苦来哉?

    离开安济坊,小棉不满地问:“娘干嘛对那老头客气。”

    这老头老眼昏花,不识金镶玉不说,还态度恶劣。

    质疑她的人品可以,居然敢质疑她炼丹的水平?

    宋氏温声道:“刘大医是大医世家出身。

    咱家种着草药,你还想炼丸药。

    这都得和医馆大夫打交道。

    都在凤凰岭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得罪了他,他要是给你使绊子怎么办?”

    “再说了,做生意讲究的是和气生财。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对头少堵墙。”

    李小棉惊讶地看着娘亲,这还是家里那个护短的农村妇人吗?

    “娘懂得可真多。”小棉诚心夸赞。

    李本善也道:“是这个理,还是大嫂想得长远,我当时都没想起来。”

    因为要炼制丸药,李小棉需要打制一些器材。

    空间里是有丹炉,如果有灵力,有地火,她一个丹炉什么器材都能代替。

    但现在她没有那么多灵力好不好?

    练气一层,就是比凡人体质略略好那么一点点而已。

    论实力,她连一个练武之人都打不过,比如列炎,她就打不过。

    她需要利用一些器材进行特除的提炼。

    比如她回家就要做的红花油。

    除了铁器,她还需要一个耐火的陶罐。

    转了一圈,定制了器皿,买了陶罐,又给小三顺买了些糖果点心。

    当他们准备回家,路过安济坊时,正好跟出门的刘应道大医走了个对面。

    宋氏冲着他微微施了一礼。

    李本善也本着大嫂说的,“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对头少堵墙”的原则,对刘应道拱了拱手。

    刘应道回了个僵硬的笑,当看到小棉瞪着他时,突然“哼”了一声,扭头进去了。

    李小棉:……

    这人咋跟个孩子似的?

    接下来的日子,李家又开始了新一波的忙碌。

    一家人帮着李小棉准备材料,李本善甚至跑到深山里去砍翠竹。翠竹是做蒸馏时的管道用的。

    然后又一起看着她炼制出红花油,薄荷油,甚至是各种花露。

    李本善对红花油很满意。磕啦碰啦扭了腰了,涂一涂,搓一搓,就好很多。

    宋氏和李氏,还有两个读书的哥哥尤其钟爱薄荷油。能提神醒脑。

    大麦和小稻则对花露爱不释手。每天身上都香香的,恨不得一天换一种香。

    每个人都很开心,只有小三顺皱眉苦脸。

    这一家子人都是什么味?坐在一起吃饭,他呛得眼泪鼻涕都出来了。

    这一天,吃过晚饭,大柱突然道:“二妹,咱家薄荷油还多吗?”

    宋氏一听,连忙道:“薄荷油在我这,还有半坛子呢。”

    大柱和二旺对视一眼,两人又同时看向宋氏。

    二旺道:“大伯娘,薄荷油我们能拿来卖吗?”

    嗯?

    一家人刷的抬头,都看向他俩。

    大柱摸摸鼻子道:“我们同窗想要。”

    “卖”,李氏一拍大腿,“挣钱呢,咋能不卖?”

    李本善看向宋氏,“大嫂,我们卖?还是送?毕竟都是俩孩子的同窗。”

    他的意思是,要不要顺便给俩孩子拉拉关系。

    以前三弟可是时不时就和同窗串个门,来个交流会啥的。

    宋氏看向大柱和二旺。

    这俩孩子一直跑着去学堂,她每天除了多给两人各五文钱,还会让每人带俩鸡蛋,两张肉馅煎饼。

    这是小棉要求的。

    果然几个月吃下来,个头窜高了不少,也壮实了。

    二旺见大伯娘看他,连忙道:“不用送,是他们自己非要掏钱买,咱能挣钱,干嘛白送?”

    大柱也道:“我明白二叔的意思。我们是去上学的,交朋友也是志趣相投才能长久,靠送礼拉关系交朋友,没必要。”

    二旺:“就是,买来的朋友不叫朋友。”

    小棉笑了笑,两个哥哥去了学堂就是不一样了。最起码有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初步的判断能力。

    至于怎么交朋友,怎么和同窗相处,小棉觉得自己没有发言权。

    虽然她几世的年龄加起来,一百五十岁有了。

    可她真不擅长人际交往。

    山门的所有事宜都是大师兄操心,她只负责炼丹修炼。

    只记得师傅一句话:没事就自在修行,有事了也别怕,蛇打七寸就是了。

    至于蛇的七寸在哪?自有大师兄操心。

    大师兄让打哪她就打哪,打完了回去接着修炼就是。

    有师兄师姐护着,万事不愁。结果失了庇护,就啥也不是了。

    所以,大师兄出事后,她才连还手之力也没有,就被人炮灰了。

    人情练达,阴谋阳谋,她都差得远。

    哥哥们的成长,自有母亲和二叔指导,就是自己,也在慢慢摸索学习中。

    本就不精,岂敢乱为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