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有女不一般
繁体版

第23章 眼界决定境界

    看着铺在炕上的红纸,看着红纸上歪歪扭扭的大字。大柱激动得脸都红了。

    终于能用笔墨写字了。

    可是除了“福”和“满园春光”,还能写什么?

    大柱看看帮着裁纸的大姐:“姐,你写一个?”

    大麦笑道:“还是你写吧。”

    大柱又问一边眼含羡慕的二旺,“二旺,你也写一副?”

    二旺连忙摇头:“我不会。”

    大柱又看向小棉。

    小棉笑道:“你们写,我用别的。”

    她挑了几张黄纸,然后一气呵成,画了几张平安符。

    小稻好奇地问:“二姐,这是啥?”

    小棉笑着道:“给你,用红纸包好,放身上,保你平安的。”

    小稻兴高采烈地把平安符一个个都包好,又挨个送给家里人。

    自家人都知道小棉有点神神叨叨,所以大家接到平安符,啥也没说,都高高兴兴的揣了起来。

    在小三顺气哼哼的咬牙切齿吃肉声中,迎来了大年三十。

    早上起来,李氏几次欲言又止。

    宋氏皱眉:“想说啥就说,有啥不能说的?”

    李氏低头道:“大嫂,咱爹那边……”

    过年了,总得过去看看,大嫂断亲了,可自家男人断不了亲啊。

    还有孩子们,总不能真的不认老爷子吧?

    宋氏点头:“嗯,我把这事忘了。”

    她真不愿意和老宅有一点点的牵连。

    宋氏道:“本善腿刚好,走路不是还有点隐隐的疼吗?就别让他去了。让二旺去一趟吧,送两百钱过去,你看行不?”

    李氏连忙道:“送什么钱,咱家治病还塌着窟窿呢,孩子们连个新衣裳都没钱买。咱家没钱。”

    李氏说着,指了指几个孩子,道:“大年初一去老宅磕个头就行了。大嫂看中不?”

    她就是怕大嫂真的让孩子们和老宅断了亲。到时候人言可畏,别害了孩子,大嫂再落个里外不是人。

    就是走个过场,意思意思,可没想送什么钱去的。

    宋氏点头:“成。咱爹那人,是不能惯着。”

    李本善无语。

    他真不知道自己能说什么。

    有心想替爹爹辩解点什么,可这个家,仿佛他最没有发言权。

    李本善只能看着孩子们,期待有人能发表不同意见。

    可别真的空手去拜年。以赵氏那性子,还不得闹得人尽皆知?

    不拿东西,说不过去的,到时候丢人的可是自己这个做儿子的。

    孩子们各干各的,仿佛没听到没看到这边大人们的动静。

    李小棉也没看到二叔的无奈,不过她有自己的想法。

    李小棉:“娘,二婶,年礼不能省。”

    家里的三个男孩子,是一定要送学堂的,三个人,万一出一个读书的料子呢?

    所以,“孝”字一道,不能有污点。

    小棉说了自己的看法,李本善眼睛一亮。宋氏和李氏也不由心神一荡。

    是啊。家里有了这个手艺。也不愁挣不到孩子们上学的钱。或许真能出个有出息的呢?

    宋氏皱眉问:“那要不两家都送两百文过去?”

    小棉笑道:“送什么钱呢?二婶不是说了咱没钱吗?咱们不是都没钱买新衣服穿吗?”

    众人都看向小棉:那你这是啥意思?

    小棉狡黠一笑:“咱家有啥就送啥呗。”

    大麦和大柱对视一眼,姐弟俩秒懂。

    大麦:“我给爷做了个荷包,装烟叶。”

    说着她拿出一个粗布的荷包,上面还绣着一艘小船。本来是给三顺用来装糖雪球的。

    大柱笑道:“我和二旺写两张大字,爷看我们识字肯定比吃山珍海味还开心。”

    二旺皱眉:“大哥,我就会写自己的名字。”

    还只是用木棍在地上画的程度,哪敢动笔墨?

    “怕啥,我教你。”

    弟兄俩进屋准备大字去了。

    小棉笑道:“我这还有一张平安符。是一位游方道姑送给我的。我送给爷聊表心意。”

    小稻:二姐瞎话随口就来,明明是她自己乱画的。

    小三顺抓着两颗糖:“我给爷一颗糖。”

    小稻急了,“我送啥呀?”

    她身上可啥都没有啊!

    大麦:“要不,你把你那花送爷一盆?”

    由于屋里有了火炕,小稻这个爱花的孩子,在炕头养了几盆山里寻来的兰花,开得还挺好。

    小稻急道:“不行,爷家没火炕,小花到他家得冻死了。”

    李本善叹口气,对苦恼的女儿道:“我这有一包烟叶,你给你爷送过去吧。”

    李氏知道,这烟叶本来就是给老爷子准备的。自家男人放身边好多天了,就等着老爷子来串门呢。

    她连忙笑道:“对对对,你大姐送荷包,你送烟叶。正好。”

    于是,姐妹六人,穿着旧衣服,背着自己的小背篓。就连小三顺也挎着一个小布包。一起往老宅走去。

    路上遇到人,就笑呵呵的叫人,打招呼。

    “哟,大麦呀,你们这是干啥去呀?”

    “婶子过年好,我们去给爷送年礼去。”

    “哎呦,这孩子们可真懂事。都送的啥呀?”

    “是我们能拿出来的最好的东西。”二旺很自豪,这副写着“平安”的大字,真的是他写得最好的。

    看着二旺的表情,大家唏嘘不已。

    “看看,人家这孙子多好,小小孩子就知道用最好的孝敬长辈了。”

    “本善家虽然做生意挣了钱,可他那腿也花了不少,看看,一群孩子,过年了连个新衣裳都没有。”

    “还是这几个孩子孝顺,自己没吃没穿的,还知道孝敬老人。”

    老宅。

    李老汉皱眉看着高高低低一串孙子孙女进了们,这一个个的,穿得像要饭的似的。

    大麦:“爷,过年了,俺们给你送年礼,表表心意。”

    说着拿出荷包道:“我自己做的,爷装烟叶用。”

    老爷子接过荷包,笑道:“嗯,大麦长大了,都会做荷包了。”

    李香媛听说大麦送了个荷包,凑过来看了一眼,撇撇嘴:“真丑。”

    大麦顿时红了脸。

    她的手工的确不好,和小姑差得远。

    小棉看了自家大姐一眼,笑道:“姐又不做绣娘,要那么好的绣工做什么?”

    大麦顿时就心情舒畅了。

    自从她去县城卖糖雪球以来,眼界见识都开阔了不少。

    听说府城还开了女学,女孩子都能上学了。

    听说还有人做女账房,女掌柜。

    听说京城还有女官…

    她以前是羡慕小姑,觉得小姑绣工好,能用绣活挣钱,是她的偶像。

    可是现在她想法变了。

    她可以卖糖雪球,可以做生意,她也可以自己养活自己的。

    大麦心情平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