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有女不一般
繁体版

第17章 守护

    老头说了,保和堂在北街,穿过这条胡同就到了。

    可这条胡同咋恁长嘞?

    还有刚才那男人看他们眼神咋恁怪嘞?咋像今天他们问路那俩人的眼神呢?

    大柱越想越害怕,拉着妹妹一步挨着一步走得飞快,而且再快也不敢跑。

    在他的心里,只要不跑,那就不是心虚。

    小棉被哥哥拽着,兄妹俩走出了竞走运动员的感觉。

    穿过胡同,小棉一眼就看到“保和堂”三个字。

    “哥,看那边,那一家就是。”

    看了到保和堂,大柱也没有放松,就是询问跑堂的保和堂小二时,嘴都在打哆嗦。

    “我,我们找娘,找,找我娘……”

    小二眨眨眼,来个找娘的。

    “你娘是谁啊?”

    小棉叹口气,连忙道:“我二叔腿伤了在咱药堂住着。他叫李本善。”

    “哦,知道了,有这么个人,你们跟我来吧。”

    直到跟着小二到了后堂住院部,见着了宋氏,大柱这才松了口气,一屁股坐在地上,叫道:“娘,我饿了。”

    小棉:我也饿呀!

    宋氏正在收晒干的被单,咋一看到两个孩子,下了一跳。

    “咋了这是?出了啥事了?”

    这俩孩子衣服破的一条一条的,脸上汗印子一道一道的。

    儿子这手还绑着布条,这咋还带伤了呢?

    “是谁啊这是?谁欺负你们了?啊?是不是你奶奶又作妖了?”

    宋氏首先想到的,就是赵氏在家找几个孩子的麻烦了。

    大柱急道:“娘,我饿了,先给弄口吃的吧。”

    小棉有气无力地道:“先来口水也行。”

    又累又饿又渴呀!还有困。

    二婶听到动静出来,也吓了一跳,见两个孩子喊饿,顾不得多问,连忙喊着二旺出去买吃的。

    二旺看到俩人的模样,吃惊地张大嘴,接过李氏手里的铜板,跑得飞快去买东西了。

    兄妹俩首先来了个水饱,然后才打水洗脸。

    收拾干净后,二旺也买了三合馅饼回来了。

    兄妹俩边吃边说这一天的遭遇,听得另外四个人跌宕起伏。

    小棉笑着掏出十七两半银子,大柱骄傲地掏出一堆铜板。

    二婶吓得连忙关紧房门。

    财不露白,可不能让别人看见了。

    一阵激动过后,宋氏收起十两银子,剩下的推给李氏。

    李氏吓了一跳,连忙推过去。

    “大嫂你这是干啥?你快收起来。这都是俩孩子挣的,存起来给大柱娶媳妇。”

    “给你拿就拿着,先把欠人家的钱还了,再给二弟换成好药。我这不是还有十两吗?到时候不够我再添。”

    “大嫂……”

    李氏抹眼泪。

    要不是大嫂,她这些天都不知能不能熬过来。

    宋氏瞪她:“哭什么,咱家有钱了,不用欠外债了,二弟用了好药也能快点好起来。这都是高兴事,可不准再哭了。”

    “我不哭了,就是欠着大嫂的,太多了。”李氏说着,泪水最终还是流下来了。

    李氏耸动着肩膀,不知道是伤心哭,还是开心哭,反正哭得人人动心。

    李本善眼眶红红,对宋氏道:“大嫂,你的恩情弟弟记下了。”

    宋氏道:“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你和大柱他爹是一母同袍的亲人,我们就是分了家,也是一家人。说恩情就外道了。”

    李氏连连点头,带着哭腔道:“大嫂放心,长兄如父,长嫂如母,以后我们都听大嫂的。孩子们长大了,都得孝敬您。”

    二旺也道:“大伯娘,我也记着呢,我长大了和大哥一起孝敬您。”

    李本善又笑着安慰李氏,“等我腿好了,也去山里转转,说不定也能找到棉丫头说的那个什么石斛的。”

    二旺眼神坚定地道:“我和爹一起去。”

    有了石斛,他们就能把欠大伯娘家的钱还了。

    李小棉连忙道:“即使没有石斛,也有其他草药。”

    可不能让二叔和二旺一心想着找石斛。

    石斛大部分都生长在悬崖上,采摘很危险的,别到时候再出现意外就不好了。

    今天在乱石坡发现石斛,也是他们幸运,再想没有危险的好事,难呢!

    兄妹俩又说了家里的一些事。

    比如小三顺拉了两天肚子,大姐熬了涩拉秧水。

    比如三顺等在鸡窝前面等着母鸡下蛋,因为大姐说了,鸡蛋都是他的。

    又比如隔壁梨花婶子送了两张油饼;赵强婶子送了一大碗炖好的兔肉,李老汉亲爷爷也去家里看了两回。

    一家人说说笑笑,眼看天落了晚霞。

    “大嫂,剩一床被褥了,我一个人拆洗就行,你领俩孩子回去吧。”李氏催着。

    十来天大嫂都陪在这里,吃不好,歇不好,重活累活都是她干,人都瘦了一圈。

    李氏又道:“三顺这孩子不省心,这几天可苦了大麦了。大嫂在家,大麦也能松快松快。她也还是个孩子呢!”

    宋氏查看了一下李氏的头,这才点头道:“好,那我就先回家。”

    十来天过去,李氏头皮已经结痂,也没听她说头疼,反胃想吐什么的,应该是没大碍了。

    但她还是不放心的叮嘱:“记得出门就围上头巾。”

    “你放心吧大嫂,我记着呢。”

    紧赶慢赶坐上三爷爷的牛车,天擦黑到了家。

    第二天一大早,宋氏就去借了梨花婶子家的架子车,张罗着几个孩子去拉石头垒火炕。

    大麦问:“娘,不是说开春打土胚再垒吗?”

    宋氏道:“你二叔的腿冻不得。伤筋动骨一百天,这个冬天好好养着,明春就好利落了。”

    哦,原来是给二叔家垒火炕。

    可是石头却是拉回自己家的。

    这是顺便也给哥哥垒一个?

    当李小棉听说这就是给二叔一家垒的,她不高兴了。

    小棉把宋氏拉到一边:“娘,你要让二叔一家住到咱家里?”

    宋氏点点头,“嗯,你二叔家太远,他又不能动,三顺太小,身子骨也弱。住这里我们都能照应着。”

    自从李本善腿折,李氏头发被拽下来一大把以后,宋氏就觉得二弟一家是替自己家挡灾了。

    在她心里,二弟和弟妹替自己和大柱顶了劫,这一难现在也算是过了,

    可三顺还有一个死劫在等着呢。

    她害怕,害怕小三顺像她梦里一样早夭。

    所以现在三顺就是她心中的重点保护对象。

    宋氏决定把三顺放身边养着,这也是让二弟一家都住在这里的原因。

    得多买些鸡蛋,给这孩子补补,吃得好了,孩子长壮实了,就能躲过早夭的命运,长大成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