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东出
九月末,秋高气爽,天气渐凉。
关中、两淮、徐州、荆州的宛城附近的秋收,已经接近尾声。
长安城这几日又捷报频传,李家三兄弟联手取得颍川大捷之后,李三率军从洛阳南部进军,李二则率军动静至虎牢关,李四率军围困襄城。
不多时,襄城的郑果出降,李四在安顿好后方之后,也率军北上,并接管了围困新郑的指挥,同时还要负责督运粮草。
整个中原战场上,形势可以说是一片大好。按照这个势头,不久之后洛阳就应该易主了。这还是长安方面不知道娄居士和段义弘已经被慕容鞅诛杀的消息。
光是中原战场这些正面作战上的捷报陆续传到了长安之后,整个西燕政权全都沸腾了,因为谁都能看出来,他们这个政权,将要取得全天下。
如果说有人不高兴,那么可能就是皇帝本人了。因为在取得天下之后,义宁皇帝慕容昌可能是在新朝之中,唯一没有他位置的人。
唐王李源和他的大丞相府幕僚们,作为长安的实际掌控者,也开始了更为紧张的忙碌。
已经升任尚书令的大郎李孝俨整日就在忙着筹集物资、粮草,为大军东进做准备。
而李源作为最高决策者,却尚在犹豫。
因为亲信幕僚,丞相府长史、前军师裴继奉劝李源,这次出兵洛阳,不妨以大郎李孝俨为帅。
理由是作为嫡长子,李大郎宽厚仁德,行事稳重,品格良好,作为继承人是十分够格的。
并且嫡长子的身份,在礼法上,也天然的就该成为世子人选。
同时,洛阳的周边的局势已经没什么太大的变数了,李二李三李四兄弟三人已经在颍川击败了段义弘率领的东军主力,即便是洛阳还能凑出十万大军来也是残兵败将,不足为虑。
这时候让李孝俨为帅,正好建功立业,又没有太大的风险。
但是如果让下面的几兄弟攻下洛阳,那李孝俨几乎是寸功为立,日后要如何面对这几个兄弟呢?
裴继说的在李源看来,自然是很有道理的。
但对他来说,这不仅仅是继承人的问题,大郎是长子没错,但那哥仨儿也是嫡亲儿子。
一碗水不能说端的太平,但也不好太偏颇。
大郎虽然有过跟二郎一同作为都督指挥大军出征的经历,但在军中资历还是尚浅,并且这次指挥上虽然以二郎为主,但名义上四郎才是职位最高的。
兄弟三人能够摒弃杂念,齐心协力拿下颍川这场战略决战,他作为父亲是很骄傲和自豪。
但这时候要把老大派过去作为主帅,去统领几个兄弟,从长幼有序的问题来说,完全没有问题。
但要是从功绩、威望上来说,就有些不够了。
若只是让他作为主帅之一,去分一杯羹,好像也不合理。毕竟作为未来继承人,还是在长子。而且也容易影响战事。
在被裴弘德说过之后,李源觉得一切都要以能战胜敌人为前提。
所以李源很犹豫,该如何处理兄弟几个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父子关系都够他操心的。
随后他就想到了尚书左仆射裴弘德,上次及时劝他出援兵支援颍川战场就是裴弘德帮他下的决心。
所以这次李源直接来到尚书省,跟正在当值的裴弘德进行了一番谈话。
李源旁敲侧击的讲出了自己的顾虑,大概就是这几个儿子如今战功赫赫,但大郎却是积功甚少,若是要立大郎为世子,担心其他几个兄弟不服云云。
裴弘德却给出他一个全新的选择。
“唐王何不率军亲征?若非如此,克服东都之功绩,便在诸位郎君之手,届时功高难赏,而军中也不知道还有唐王了”
裴弘德这一席话算是说中了李源最为核心的利益诉求,甚至是李源自己都没想到还应该又这些顾虑。
为什么李源一个还没权臣,还没开始走禅让流程呢,就敢把十几万精锐大军交给别人统御?
因为这个别人本质上来说就算不上别人。
不是宗亲,不是亲信,不是同乡什么乱七八糟,而是嫡亲儿子。
这才是他敢于把军权交出去,甚至连个监军都没有,也不担心前线的将领们胡搞一气。
但裴弘德这一席话却让他想明白很多事情,那就是他作为执政者,几乎可以肯定要接受小皇帝禅让,然后建立新朝的。
如果作为皇帝来看,军队只知道将领,而不知皇帝,这无疑是很危险的。
同时他也想起袁姓术士的话来,那就是晚年可能为子所欺。
若是等几个儿子打下洛阳,两都在手,这立国之战都不是他指挥的,难免会有损他的威信。
于是在裴弘德的点拨之下,李源又一次悟了。
决定这次洛阳之战,他要亲征。
毕竟对于如今的西燕所统属的诸部大军之中,他的控制力确实没那么强。
关中的中军经过了一些列的调整,已经基本完成了整编,是目前西燕最为核心的军队,除了负责拱卫长安、关中,还是对外征战的主力之一。
目前监护中军的三个将领分别是长子李孝俨,降将宇文涉和女婿柴荣。
十个直接统兵的总管,多半都是他的亲信。
益州军虽然现在归三郎统率,但也是他的旧部为主,不需担心。
而凉州陇右军队,作为目前西燕战力最为强悍的军队,人数不多,只有数万人,却都是李二郎一手掌控。
而规模最大的江淮军,更是李四郎在江淮这几年一手拉起来的队伍。从上到下,除了几个亲属晚辈,余下的将领甚至他都不了解。
经过裴弘德这么一提醒,他立即也就把这些处境都想明白了。
所以接下来的要做的,那就是加深他的存在感,不管是中军还是江淮军,凉陇军,都得明白,你们的老大都是我儿子。
想明白之后,李源就准备出征了,他走了,留守的自然是大郎李孝俨。
临行之前,还特意封李大为唐王世子,任西京留守。
出征队伍包括三万禁军、六万中军以及雍州镇戎军一万五千人,突厥从骑五千人。
同时还命人幕僚们根据战报,制定给众人对于颍川之战的奖赏,并且命三省草拟诏书。
首先是他的三个儿子,全都晋升为国公。
老二是秦国公。
老三是晋国公。
老四是齐国公。
柴荣、宇文涉为皆为郡公。
同时朱德裕、常雁衡、翟思训、慕容三藏、黄君汉、徐懋功、郭兴、张共烈、张坚、张镇恶、刘元庆、萧释之、丘行恭、张谨、宇文觉、宇文萧、王弼等数十个有功之臣,皆为县侯之爵。
十月初,唐王李源带着他的恩典爵赏,以及十一万大军西出长安,东进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