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夜袭
燕军据守坞城,防守严密。在白日观阵过,东魏军感觉很难找到机会之后,夜袭也就成了很切合实际的选择。
张弘平说是否是要效仿甘兴霸,几人一听颇有些荒谬的感觉。
当初甘宁甘兴霸百骑劫营,可是令曹魏大军震动的。孙仲谋还称赞道:“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且先不说甘宁能不能比得上张辽,但夜袭这种事的确算是投入小,回报高的战法。
可问题的关键是。他们虽然既是江东,但又是实实在在的曹魏啊。
而曹元静在认真思考过后,显然不准备百骑劫营。
因为他打算来把大的。
回到南岸之后,曹元静与一众将领开始制定了夜袭战术。商定由他的心腹爱将王雄延和韩陵各自精选八百精锐武士,在入夜之后悄然乘坐小船,由濡须口东西两边的各约二里处的岸边上岸。
这一千六百人都是曹元静起家的丹阳子弟兵中挑选的,是东魏军的精锐,他们轻兵上阵,除了携带刀盾之外,还携带了飞虎爪,打算用来攀爬东关的坞墙。
而在夜袭前队之后,曹元静率和苗先云、曹成三人各率本部的精锐在后面接应。
只要夜袭的精锐攻入的濡须坞坞堡的任何一处,接应队伍就立马登岸助战,力图一口气攻下东关濡须口坞堡。
计划是很不错的。
但可惜的是,他们遇到了李元徽。
因为看过太多因为大意而导致战役失败,指挥者自己也因此丧命的案例。
所以李元徽的谨慎小心是从来不用人提醒的。
就以第四次濡须之战为例,魏嘉平四年十二月,由司马昭担任都督,统领征东将军胡遵、镇东将军诸葛诞共七万大军攻打东兴濡须。诸葛恪从建业率四万援军日夜兼程救援濡须口。
胡遵到达濡须后,马上投入战斗,命令部队架设浮桥渡过湖面,列阵于东兴堤上,分兵攻打濡须东西二城。
但城堡建在陡峭处,易守难攻,魏兵几次进攻都被击溃。
这时东吴的先头部队三千人马在丁奉率领下仅两天就赶到了濡须。此时天降大雪,魏军众将正在营内饮酒,毫无戒备。
丁奉命令将士脱去厚重的铠甲,丢弃长枪大戟,只带头盔、短刀和盾牌,轻装突袭魏军前部营垒,魏军一触即溃,诸葛恪的后续大部队也陆续赶到。
吴兵登上东兴堤,擂鼓呐喊,奋勇向前,魏军惊恐溃逃,争渡浮桥,人多桥断,落水和自相践踏而死者达数万人。
前部将军韩综、乐安太守桓嘉阵亡。魏军烧毁营寨败退,吴军缴获大批军需物资。
司马昭因为在他督领下的胡遵军、诸葛诞军遭到败绩,坐失侯。
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魏吴濡须之战,以东吴彻底完胜而收官。
其中,魏军自身的大意,是战役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李元徽自然是不会犯这种错误,事实上不光是为了防止魏军夜袭,而是一开始燕军各营都做了充足的准备和训练。
甚至把防备夜袭直接作为训练的必要重要部分。
夜间如何集结,列阵,各级军官该如何下令,处置,以及如何设置夜巡队和明暗哨探。
甚至还以军令的形式,要求各营主将和所部校尉要轮流当值,检察本营的夜间巡逻和哨探,各营还要分别设置口令,以供巡逻队和哨探之间避免因为黑夜可视程度低而发生误判事件。
夜间没有口令闯营可以格杀勿论。
此外,李元徽的亲卫营还会不定时的巡逻查探各营岗哨,以避免各部懈怠。
因此江淮燕军的夜间遇袭的反应能力完全超出了魏军的理解。
还没等他们的飞虎爪甩上坞墙开始攀爬,就有夜袭的魏军士卒因为掉进了燕军的陷坑,引发巨大的响动以及惨叫声。
原来坞堡和营房外,燕军都是挖有陷坑的。
都是由各部当过猎户的老猎手挖掘布置的,里面有捕兽夹和倒刺桩。
燕军士卒有都知道营外是不能随便乱跑的,但这黑灯瞎火的魏军是没有任何准备和征兆,就调入了燕军准备的陷坑之中。
造成了伤亡不多,但是随后的惨叫声,却暴露了魏军的踪迹。
于是,一声“敌袭”之后,防备夜袭的鼓声和锣声开始响起,各部开始按照预案起来结合,准备作战。
锣鼓声响起之后,夜火也被全部点燃,江淮燕军包括李元徽,都从睡梦之中惊醒,而后在各级将校乃至老兵的催促下,开始穿衣,披甲,准备作战。
王雄延和韩陵在夜袭失败之后,并没有准备前行攻打坞堡的意思,而是转身带着伤兵撤到江边,没等燕军作出反应,就迅速登船离开了。因为夜袭打的就是突然性和隐蔽性,都被对方发现了那就不叫夜袭了,那是强攻。
魏军虽然撤走,但江淮燕军依旧是在按照夜袭时候的应对,轮流休息。
李元徽没穿甲胄,只穿了一身圆领袍,就登上了西侧坞堡的坞墙,望着江面。
不一会的功夫,就看见江面上亮起无数灯火,那是夜袭失败后魏军战船上重新点起的灯火。
之前为了怕被燕军发现,都停在江心处熄了灯火。
韩全在披甲之后才匆匆赶了过来,还替李元徽拿过来一件披风。
李元徽接过披风之后,自己披上了,系好带子,然后看向江面道:“这东魏的曹贼,第一天就夜袭,看来是不想让咱们过安生日子啊。”
韩全道:“东魏想要夜袭咱们江淮军,那是痴心妄想。”
李元徽闻言笑了笑,然后道:“还是不能大意,传令各部,轮流休息,一营最少要有三百人披甲备战,决不可给曹贼可乘之机。”
“诺,我这就让牙兵过去传令。”韩全领命而去。
李元徽也没在坞墙上待太久回了自己的居所。
大江战船上,曹元静在听完两员大将的回报之后,也是面露凝重之色。
“倒是没想过,这姓李的小子,如此谨慎,不要外围的陷坑了,我刚才在船上看到了,江淮燕军的反应很快,鼓声想起之后各部的夜火立即就被巡逻的士卒点燃,就看这一点,就可以知道燕军的军纪严明,反应迅捷,就连咱们的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