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繁体版

第十六章圣心难测

    涿郡,原本是东征辽东时候天下精兵的集结之所。在得知杨巡叛乱之后,也成了大军回师的必经之路。

    慕容英令征东大将军慕容定和辅国大将军段义弘的主力,以及镇东将军高晃的水师,迅速回撤。

    令左将军郑果率军殿后,自率大军迅速通过了渝关,并在涿郡上了船,开始南归之路。

    而为了迅速回师,军资、器械堆积如山,皆弃而不顾。左将军郑果率领的后军数万人被高句丽追随抄击,羸弱数千人被杀。

    皇帝乘坐的龙舟高四十五尺,阔五十尺,长二百尺,上有四层楼,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房一百二十间,下层为内侍居处。

    如此大的龙舟,看起来有四五层楼高,运河两边帮助拉纤的民夫就有数千人。

    最上层正殿内,慕容英凭栏而立,望着外面的堤坝上的柳树久久不言,身后站着的内侍冯谨也一言不发。

    在皇帝身边侍候了超过快二十年,从一个没品级的小宦官到如今的权倾禁中的内侍令,哪怕是皇后,也没有他待在皇帝的身边的时间长。

    能够在一个喜怒无常的皇帝身边一路升迁,二十年屹立不倒,冯谨自然是对慕容英无比了解。

    圣人在等,等洛阳方面的消息。

    而且这些时日以来圣人还很焦虑,所以才会一直不召见大臣讨论军机。

    还有些怕,怕这些那些人精一样的大臣看出来他的焦虑和底气不足...

    而在正殿外的甲板上,尚书令段世桓,中书令柳壑,侍中慕容惠,兵部尚书薛楚,户部尚书崔固安,大理寺卿薛知运,左羽林将军慕容芝等一众随侍大臣都在等候召见。

    这些大臣都是跟着慕容英从征辽东而去,没想到几月的功夫就又要随着慕容英回去了。

    卫尉卿李源是从怀远跟上队伍的,当时就得到了皇帝的嘉奖,“办事勤勉”。

    却对于他密奏杨巡可能谋反之事只字不提。李源也明白,圣人必然是不会把这件事拿开说的。

    毕竟有人提前预警杨巡谋反,还上了密奏,圣人也见到了不过没当回事,这事对圣人英明神武,睿智多谋的形象可是有一定影响的。

    所以对于自己上过...不,他就没上过密奏。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下次出征,老夫应该不成行了。”

    年近七十的段世桓看着运河水面突然感叹了一句。

    一旁正值壮年的中书令柳壑道:“段公何处此言,您老身体康健,精神矍铄,圣人和大燕,还都得倚重您老呢。”

    段世桓笑着摇摇头:“老而不死是为贼,我年近古稀,精神不济,等这次平定叛乱之后,就会告老致仕,这庙堂诸事,辅弼圣人的重任,还要诸公努力啊。”

    这位段公,是真的觉得自己该退了。

    虽然他自觉身体康健,即便在活个十年八年都不成问题,但月盈则亏,从先帝时候就开始担任宰相,他可是与已故的司徒、太师楚国公杨素共事过。

    现在杨素的后人造反作乱,肯定是成不了气候的,等大军回师,一月只能就能平定叛军。

    杨家的下场也不必多想,必然是要夷其族的。

    虽说这是自作孽不可活,但杨家走到今日这一步,也不单单是杨巡野心膨胀。

    若不是慕容颌步步紧逼,持续打压,想必杨家也未必就会铤而走险。

    而段氏自太祖开始就是一等高门,现在的辅国大将军令支王段义弘就是他的侄子。作为鲜卑贵胄,和慕容氏的关系比起汉人大族杨家肯定是更为亲近的。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形势在不断的变化,经过杨巡这场叛乱,慕容英的猜忌之心肯定是更胜以往,所以急流勇退谓之知机,还是早点抽身朝堂的好。

    还有一点,拜圣人的雄才大略所赐,现在各地民变蜂拥而起,豫州的瓦岗贼,冀州的刘胡之,幽州的张狗儿,淮南的郭凤凰...

    若是圣人就此改道,剿灭叛贼,与民生息,轻徭薄赋,这大燕尚能中兴。但以圣人的脾气,这第二次征高句丽无功而返,是因为杨巡叛乱。等到这场叛乱结束后,第三次肯定是要再次提上日程的。

    想起这些事,段世桓都觉得头隐隐作痛。

    罢了,就让这些年轻人折腾去吧。

    而柳壑、慕容惠、薛楚等人闻言心中又是另一番计较,嘴上说着社稷和圣人都离不开段公,心里想着这老不死的终于要致仕了。

    朝中可称得上宰相的,只有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和左右仆射,加上中书令、侍中,算是宰相。

    其中尚书令权柄最大,杨素致仕之后,段世桓接任尚书令已经有五六年了。以他在朝中的地位和圣人的倚重,再干个五六年也不在话下。

    如今他萌生退意,也就意味着很多人都能更近一步了。

    诸人心中各生波澜,一份从东都来的战报终于送达。

    片刻之后,冯谨出来,宣众人入殿面圣。

    但一众大臣见到慕容英的稍霁之后,顿时心下都松了一口气。

    洛阳的战事必定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了。

    “卫尉李卿?”

    李源有些诧异,怎么第一个叫的是他?不过还是立即应声道:“微臣拜见圣人。”

    “李卿真是有个好儿子啊。”

    慕容英面带笑意,显然是心情很不错。

    见到李源不明所以,心情更好了,“冯谨,将战报内容告知诸位卿家。”

    “七月二十五日,高阳王领关中援军救援洛阳,在北邙遇敌,战不利,被围,翌日洛阳守军出兵,左领军将军赵翊率军两万余,与叛军战于洛阳北郊,初时不利,众军退却,左领军将军赵翊临阵大喝乃至,众军反身交战,李卫尉卿之子云骑尉李元徽发一矢,射杀逆贼杨巡之弟杨熙,战阵之中人皆以为杨熙乃杨巡,于是士气大震,乃胜之,拔高阳王余众归洛阳,叛军溃败...”

    众人一听闻言战报都齐声道贺:“恭喜圣人...”

    只有李源还是不敢相信,自己家的那顽劣的四郎,竟然如此出息?

    四个儿子之中,长子孝俨处事周密,沉稳方正,是王佐之才。

    次子鸣岐骑射俱佳,胸怀韬略,是将帅之才。

    三子玄庆沉静深远,膂力过人,才器不可测。

    惟有四子元徽,骑射功夫在李家只能说得过去,文武皆末等,竟然有此运气,临阵射杀敌将?

    “李卿做事勤勉,教子有方,真乃国之柱石也。”

    李源闻言只能谦逊道:“回圣人,小儿临阵射杀杨熙逆贼,不过运气使然,乃是圣人之洪福庇佑,不敢居功。”

    “哈哈哈,朕在辽东,如何庇佑?”

    “圣人乃天子,洪福齐天,即便是千里之外,也能庇佑我大燕将士无往不利,平定叛匪...”

    慕容英现在的心情很是不错,看李源也越发的顺眼,督运粮草军械办的不错,行事谨慎,心中已经在想着等平叛之后要给他的爵位在提一档,来个国公。官位也该往上挪一挪,九卿做过了,完全够资历任一州刺史,或是都督...

    还有朝野内外许多人都在位置上待得太久了,正好该让他们动一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