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朱雄英,最稳皇太孙
繁体版

第91章 朱雄英:不会吧,不会吧,明天就要去上学了??

    “希望如此吧。”

    “李善长,如今你身居高位,自从胡惟庸死后,你的位置也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是你这人心太贪了,还想获得更大的权利。

    甚至还想威胁皇权,光凭这一点,足以杀你千万次。

    而魏国公徐达,在这种事情上就做得很好。

    魏国公徐达,虽是平民出生,但是跟随皇爷爷征战,一起击退北元,创立大明,徐达此人,被咱大明百姓称之为军神。

    但!徐达此人,知进退,那些不该得的,他一律不会去伸手,甚至也不会向皇爷爷讨要。

    皇爷爷这一生,也杀过不少开国功臣,但是也有几位开国功臣,一直活得好好的。

    至于什么原因,咱相信你不会不知道。

    总之,你回去好好想想吧,等想通了,咱会看看效果。

    如果可以的话,将来咱只有用得到你的地方。”

    “老臣谢过皇长孙殿下!!今日皇长孙殿下点醒了老臣,不然老臣只怕会一直犯错下去。

    请皇长孙殿下放心,以后有用得到老臣的地方,老臣一定肝脑涂地为皇长孙殿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只要自己做出改变,以后再也不参与任何关于朝廷的事情。

    也不仗着自己的余威,去帮助家里人或者帮助亲戚,那么只要皇长孙能够在陛下面前为自己求情。

    那么他确实能够免除一死。

    而且皇长孙殿下也说了,只要自己改了这些,皇长孙殿下以后还会用到自己。

    那么自己只需要辞官回家后,安心在家等着,哪怕是等个几年,只要自己还活着,自当为皇长孙殿下尽心尽力!!

    得到了这么一个好的承诺,李善长那悬着的心,这才慢慢褪去。

    “行了,你也这么大年纪了,别一直跪在地上了,早点回去吧,毕竟今晚上你可有得忙了。”

    “老臣谢过皇长孙殿下,老臣告退。”

    李善长脸上终于露出了一抹笑容。

    对于以前的事情,他突然感到释怀了。

    是啊。

    自己的年纪已经这么大了,可以说甚至没有多少年可活了。

    为何还要去关心朝廷之事呢?

    待明日辞官后,自己就在家里好好养身体。

    到时候皇长孙殿下需要自己时候,自己才能够用一个好身体,来回报皇长孙。

    “皇长孙殿下,老臣告退。”

    “嗯,去吧。”

    等李善长离开后,朱雄英这才往坤宁宫内走去。

    “大孙,跟李善长聊完了??”

    “回皇爷爷的话,已经聊完了。”

    “那你觉得,李善长此人,皇爷爷是否该杀之??”

    “皇爷爷,孙儿以为,李善长此人,暂时还不能杀。

    孙儿已经告诫李善长,让他明日将自己所犯之罪,一一向皇爷爷述说,向皇爷爷请罪,然后辞官还乡,从此闭门不见任何人,不再关心朝堂之事。”

    “噢?那你觉得此人会答应吗?”

    “启禀皇爷爷,只要李善长想活命,那么他自然会答应。

    至于他是否能够按照孙儿说的去做,那就要看他自己。

    如果他当真不思悔改,那么到时候再杀也不迟。”

    “哈哈,说得好。

    不过大孙,咱听你的意思,好像是在保着李善长,难道此人对伱有大用?

    如果真的对大孙有大用,那么咱就好好敲打此人,争取让李善长只忠心你一人可好??”

    “皇爷爷,此话严重了,虽然确实想保着李善长,毕竟李善长作为开国功臣,其才能之出,也有许多可取的地方。

    所以孙儿想,等将来,让这李善长当一名老师,用来教育学子。”

    “让他教育学生??呵呵,以李善长的性格,怕是不会答应吧。

    毕竟他现在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果让这样的人,去教育学生,按照他那眼高手低的性格,如何能够教育好那些学子??”

    “皇爷爷,这个你大可不用担心,孙儿自然有自己的办法。”

    “不过,刚好说到这件事情了。

    孙儿突然想起,上次皇爷爷答应孙儿,赏赐孙儿土地和盐山一事,好像这赏赐到现在都还未到来。”

    闻言,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了一抹尴尬。

    “咳咳...那个,大孙啊,你是知道皇爷爷的,最近皇爷爷比较忙,而昨天又发生了那样的事情,所以这才导致土地和盐山一事被搁置了。

    你放心,等会咱就下旨,将应天附近的山林赏赐给你,至于盐山的话,应天周围可没有,到时在应天城外,八十里路附近,有一种被空置的盐山,如果你想要咱就将那座盐山赏赐给你。”

    “那孙儿就多谢皇爷爷了。”

    朱雄英面色一喜。

    有了盐山,他才能够做试验。

    要是能够将精盐给提炼出来,那么再也不用吃大明这粗盐了。

    毕竟精盐的美味程度,可要比粗盐好上几十倍!!

    甚至到时候,还能依靠着精盐赚钱!!

    见朱雄英的脸上出现了浓浓的笑意。

    朱元璋也跟着笑了起来。

    “大孙啊,明日你可得去大本堂上学了。

    不过皇爷爷可以答应你,每上五天课,就可以休息两天,至于其他人?暂定每月可休息五天。”

    “啊,皇爷爷,孙儿真的要去上学吗?可以不去吗??”

    “呵呵,你说呢?这件事情,可没得谈!!”

    “可是皇爷爷,孙儿以为,大本堂的那些老师,应该教导不了孙儿什么。”

    ‘额....’

    朱元璋面容一滞。

    这孩子这么说话,要是被那些大本堂的夫子听见了,不怕被弹劾吗??

    不过自家大孙好像说得也有些道理。

    那些老师,好像确实教导不了自家大孙什么。

    难道自己要给大孙找几個老师??

    作为皇长孙,大明第三代君主,朱雄英要学的自然有很多。

    四书五经是必然。

    除此之外,还有军事知识,射箭骑马,文书典籍等。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治国之道!!

    如果一个皇帝,连治国之道都不懂,那么他即使登上皇位,注定也是一个毫无作为的皇帝。

    那个时候苦的自然是天下黎民百姓!!

    至于帝王之道?

    那自然是由他朱元璋亲自教导。

    但是其他事情,他朱元璋就算想要教导,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

    毕竟自己每天还有不少的政事要处理。

    所以必须得给自家大孙找几个老师,来教导他其他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