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兴亡二百载
繁体版

第六十五章 内战起

    公元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明永历八年)初,南明鲁王政权定西侯张名振率海舰攻入长江,直抵镇江。郑成功也遣兵攻崇明,清廷沿海一带告急。形势的好转,使李定国再度东征。

    三月,李定国率领数万农民军和十三匹战象,连破廉州(广西合浦)、雷州(广东海康),并占领罗定、新兴、石成、电白、阳红、阳春等县。五月,进攻高州,清守将张月举兵来归。六月,再攻梧州,虽因清兵有备,不克,但广东、广西各地义师群起响应。

    李定国控制了廉、雷、高一带,各地的百姓纷纷响应,抗清形势再度出现高潮。李定国准备约郑成功合攻广州,平定全广,再扩大到全国。于是他题字“一匡天下”,自比管仲复出。

    李定国明白,要想攻克广州,首先要打开广州的门户新会。这一计划必须要有郑成功的配合才能完成。七月,李定国再次致书郑成功,邀他合攻新会,但郑成功军队迟迟未到。李定国又联络了粤东水陆义师王兴、陈奇策等部,号称二十万大军,将新会包围得水泄不通。

    十月十四日,攻城开始,李定国军采用炮击,掘地道、伐木填壕等战术,但均被击退,连攻两月,未能奏效。这时李定国轻信了间谍城中粮尽的谎言,命令罢攻,采用围困战术,并且建造行宫,设置官仓,向诸县征收盐米,这使清军有了喘息之机。大西军中又突然起了瘟疫,士气不振,处于不利的境地。

    十二月,尚可喜、耿继茂及清廷靖南将军朱玛喇率十万满汉兵赶来,清军以铁骑兵冲垮李定国左军,李定国依恃的战象也被惊散,致使大西军全线崩溃。李定国派人向孙可望求援。孙可望不发一兵一卒,坐视李定国兵败。清军乘胜追杀二十里,尸横遍野。李定国只得渡横江焚浮桥解新会之围。

    李定国撤出新会后,沿途六、七十万百姓跟随撤退,李定国安抚百姓跟随大军撤退,连夜退走南宁。从此,广东高、雷、廉三府,肇庆、罗定所属三州十八县及广西横州、郁林一带全部沦入清军之手,广东义师也随之失败。

    孙可望听到李定国新会兵败,下令凡李定国部队经过之地,都要将粮草烧毁,以绝其归路,同时派出四万多人阻拦李定国向贵州靠拢。

    郑成功此时正与清廷议和,拖延了援粤之师,等十二月议和失败,郑成功才派林察率舟师赴粤,李定国早已败退,贻误了战机。同时,孙可望又切断了滇黔的物资援助,这一切终于导致了新会之战的失败。当李定国退抵南宁时,身边仅剩下六千人,从此他企图恢复两粤的事业终于化成了泡影。

    自从永历帝被孙可望接到安龙后,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孙可望自居贵州省城,大造宫殿,设立文武百官,开始的时候还遵守永历帝的名号,后来的行为和皇帝无异。朱由榔为了保住帝位,与大学士吴贞毓密谋,派使臣往广西召李定国护驾。

    李定国接密敕后,表示:“只要我李定国活一天,就不会让陛下受到屈辱,希望陛下暂时忍受,我这就去救驾,我宁可背负孙可望,也不会背负陛下。”不料文安侯马吉翔为讨好孙可望,将此事具告。孙可望便以“欺君误国,盗宝矫诏”的罪名,处死吴贞毓等十八名大臣。从此,孙可望更加跋扈,为防备李定国返滇,派刘镇国、关有才屯兵田州(广西田阳),加以阻止。

    新会之战的失败,也使李定国无法在两广发展。金维新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翦除奸雄的故事,劝他回师滇黔。公元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明永历九年)永历帝又一次派使臣赴南宁告孙可望“僭逼”之事。李定国接血字诏书,伏地痛哭不能起,表示誓死为永历帝铲除奸逆,恢复江山。此时洪承畴正用“两粤合剿”之策,全力压缩南宁,李定国备受威胁,于是他决计回黔。

    清顺治十三年,明永历十年(1656年),李定国火速赴田州,守军听说李定国军来了,要不逃跑,要不归降。孙可望为长期控制永历帝,又立即派出白文选迁永历帝于贵阳。白文选不满此举,便以“舆徒不集”为理由,拖延移跸时间。正月二十二日,李定国至安龙,于永历帝相见,君臣相抱持痛哭,李定国密誓效命,背出所刺“尽忠报国”四字给南明朝廷大臣,大臣们都说道李定国是大忠臣。经商议,决定迁朝廷入滇。

    当时,刘文秀和孙可望亲信王尚礼、王自奇、贺九仪等均驻云南,兵力合共五万。二月十一日,李定国抵曲靖,云南守将议论要以兵拒。刘文秀私下会李定国说:“我们认为孙可望是董卓那样的人,但是就算诛杀了孙可望,也难免会出现像曹操那样的人。”李定国指天为誓,决不学孙可望。

    永历帝平安入滇,并改昆明为”滇都”,封李定国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白文选为巩国公,所有大事都归李定国处理。

    李定国虽掌兵马大权,但是十分尊重永历帝,而且给永历帝的钱粮也颇为丰富,但是用人不当,金维新被授予吏部侍郎兼都察院,导致内讧四起,马吉翔则大力拍李定国的马屁。永历朝的腐败之气已在腐蚀着李定国。马吉翔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锦衣卫指挥使,在大明历史上是个有名人物,他之所以有名,一非文韬,二非武略,而是因为“拍马有术”。

    但对待孙可望,李定国仍从抗清大局出发,希望和解。他曾请刘文秀拿着敕书请孙可望回来,遭拒绝,又送孙可望妻子归黔,仍未达和解。他还不甘心,公元1657年(顺治十四年、明永历十一年)五月,派白文选入黔议和,孙可望竟扣押了白文选,而且把他的部队也给扣住了。

    又派孙可望旧部张虎去说情,临行永历帝赐虎金簪给张虎,令张虎从中开导孙可望。张虎两面三刀,见孙可望谎称道:“永历帝赐给我金簪,让我杀你。”孙可望大怒,联络王自奇、王尚礼、关有才为内应,内战终于由孙可望挑起。

    大西军绝大多数将士反对内战,孙可望部将马进忠、马宝、马惟兴密谋帮李定国,一致要求还白文选兵权。孙可望不知是计,便任命白文选为征逆招讨大将军,马宝为先锋,自己另率一军随其后,合兵十四万,以“清君侧”之名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