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兴亡二百载
繁体版

第四十一章 皇太极病逝 福临继位

    洪承畴投降以后,明朝不知道他已经变节,思宗闻之大震,辍朝特赐祭九坛,又命在都城外建立专祠,与巡抚邱民仰等一班忠臣,并列祠内。祭到第九坛的时候,崇祯帝御制祭文,将入祠亲奠,谁知洪承畴密书已到,略说:“暂时降清,勉图后报,”崇祯帝长叹一声,始命罢祭。阅书中有勉图后报之言,遂不去拿究承畴家眷。并因马绍愉等赴清议和,把松山失败的将官,一概不问。

    且说马绍愉等到了清都,由孔有德等迎接入城,见了皇太极,设宴相待,席间叙起和议,相率赞成,彼此酌定大略。及马绍愉等谢别,皇太极赐他貂皮白金,仍命孔有德等送至五十里外。

    马绍愉等回国先将和议情形,密报兵部尚书陈新甲,陈新甲阅毕,搁置几上,其家童误以为是塘报,交给各省驻京办事处传抄,事起泄露,群臣哗然,朝上主战的人,统弹劾陈新甲主和卖国,崇祯帝极为恼火,把奏疏压在宫中不发下。过后颁发一道严厉的圣旨,严厉批评新甲,要他自我解释。陈新甲不引罪自责,反自诩其功,崇祯更加愤怒。

    时值给事中马嘉植又弹劾新甲,1642年七月二十九日,崇祯帝将陈新甲下狱,陈新甲从狱中上书乞宥,崇祯不许。陈新甲只得贿赂高层,给事中廖国遴、杨枝起等多方营救,大学士周延儒、陈演亦大力援救,都以失败告终。九月二十二日陈新甲被斩于市。

    原来陈新甲因为南北交困,与崇祯帝密商和议,崇祯帝依新甲言,只是要顾着面子,嘱守秘密,不可声张。崇祯帝在把议和一事交给陈新甲以后,和他手诏往返过几十次,都告诫他不要泄漏出去,后又以马绍愉等出使,廷臣尚未闻知。旋因家童无意间泄露消息及和议发抄,崇祯帝恨陈新甲不遵谕旨,又因他出言挺撞,激得恼羞成怒将他斩首。从此明清两国的和议,永远断绝了。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冬,皇太极发动了生前最后一次攻明之战。这次进军的统帅是努尔哈赤第七子大将军阿巴泰。两翼大军分别从界岭口及黄岩口毁墙而入,长驱南下,至山东兖州。

    十二月八日,清军攻至兖州,各将分门死守,力不支,城破。驻守兖州的鲁王朱以派,系明廷宗室,仰药自尽。乐陵、阳信等郡王皆死,兖州知府邓藩锡战死。后清军又攻破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败明军三十九处,获黄金二千二百五十两、白金二百二十万五千二百七十两,俘人民三十六万九千口及牛马衣服等物,此外明朝殉难的官民,不可胜计。

    此时明朝山海关内外设两总督,昌平、保定又设两总督,宁远、永平、顺天、保定、密云、天津六处,设六巡抚,宁远、山海、中协、西协、昌平、通州、天州、保定设八总兵,在明廷的意思,总道是节节设防,可以无虞,谁知设官太多,事权不一,个个观望不前,一任清兵横行。阿巴泰从北趋南,从南回北,简直是来去自由,毫无顾忌。

    明廷乃惶急的了不得,拣出一个大学士周延儒,督师通州。这周延儒还真是个龌龊人物,当他赶到通州时,清军东起津门,西至涿鹿,横亘三百余里,车载骡驮,浩浩荡荡,然而明军只是在远近城楼日夜不停地鸣炮恫吓而已。周延儒在通州城内,每天忙于和幕僚、随从、统兵将帅饮酒作乐,勤王四总兵刘泽清、唐通、周遇吉、黄得功,轮流在绛色幕帐内大摆筵席,宴请周延儒及随征四臣(方士亮、蒋拱宸、尹民兴、刘嘉绩),四臣又回请四总兵“陪酌”周延儒,大家都置战事于不顾。每天午后,督师衙门为了应付门面,开门办公,收受公文,然后早晚两次向宫中飞报“大捷”,最后还收取诸将贿赂,为他们叙功。

    周廷儒于1643年五月还朝后,崇祯帝还欲加封他为太师,但其督师期间的行径随即由锦衣卫都督骆养性等密告于崇祯帝,因而被勒令致仕回乡。不久,言官雷縯祚、郝䌹、蒋拱宸等揭发其招权纳贿、结交内侍,触怒崇祯帝,周延儒被再召至京师,于崇祯十六年十二月(1644年1月)赐死,时年五十五岁。

    却说阿巴泰一共攻克八十八城,逼降六城,俘虏人口牲畜九十二万,掠得黄金一万二千两、白银二百二十万两。还略沧州、天津、三河、密云。于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崇德八年)五月,全师由墙子岭退军回师,皇太极闻阿巴泰凯旋,派遣济尔哈朗、多尔衮等于盛京郊外三十里迎接阿巴泰大军,并照例的论功行赏,摆酒接风。酒过数巡,是夕皇太极竟发起寒热,头眩目晕。次日,宣召太医入宫诊视,一切朝政,命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暂行代理,倘有大事,令多尔衮到寝宫面奏。又数日,皇太极病势越重,医药罔效,后妃人等,都不住的前来谒候。多尔衮手足关怀,每天也入宫问候几回。

    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年52岁,万人缟素,全国哀号。皇太极在生前并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一场激烈的权力角逐正悄悄展开。福临的异母长兄豪格和叔叔多尔衮争位,多方利益权衡之下,最终多尔衮扶立福临继位。

    最后皇位落在了只有六岁的福临身上,或许是多尔衮从大局出发,为避免内乱而作退让。但促成这一举动的,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庄妃的幕后活动。庄妃是否笼络多尔衮,官修的史书实录没有留下任何记载,私家著述也没有留下更多的记录。

    单说福临,时年六岁,于八月二十六日嗣位,行登极礼,六龄幼主,南面为君,倒也气度雍容,毫不胆怯。登极这一日,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两位亲王,率内外诸王贝勒贝子及文武群臣朝贺,行三跪九叩首各仪。当由阁臣宣诏,尊皇考为太宗文皇帝,嫡母生母庄妃并为皇太后,以明年为顺治元年。王大臣以下,各加一级。王大臣复叩首谢恩。新皇退殿还宫,王大臣各退班归第。自是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因母以子贵,居然尊荣无比;但她是聪明绝顶的人,自念孤儿寡妇,终究未安,不得不另外画策。

    终皇太极之世,清军不曾通过山海关,但没有他们扫清道路,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清兵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