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兴亡二百载
繁体版

第三十六章 灭蒙古 获玉玺 号大清 征朝鲜

    我们上文说到后金两次入明,所得财帛,不计其数。又把内蒙古各部落,统已收服,正是府库日充、版图日廓的时候。遂于1635年(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二月,命十四弟多尔衮、大贝勒代善长子岳托、代善第三子萨哈廉、长子豪格领兵一万,第三次远征察哈尔。

    三月,多尔衮在西喇珠尔格地方遇到林丹汗的大福晋囊囊(娜木钟),得知林丹汗已于1634年病逝,并得知其子额哲所在地。四月二十日,后金兵渡过黄河,四月二十八日,后金兵趁着大雾包围了额哲营帐,并派苏泰之弟南楚劝降。于是苏泰太后、额哲母子奉传国玉玺出降,蒙古帝国正式宣告灭亡,漠南蒙古也全部收归后金版图。皇太极得此传国玺,又被以额哲为首的漠南蒙古四十九个封建主尊奉为“博格达车臣汗”。

    十二月,群臣以察哈尔降服及获得“传国玉玺”为由,请皇太极“早正大号”,被皇太极推辞。

    1636年(明崇祯九年、后金天聪十年),诸贝勒再次联名上表,请进尊号,边外诸国,亦都遣使奉书,愿为臣属。皇太极又征询汉官儒臣的意见,鲍承先、宁完我、范文程、罗绣锦等都表示赞成。

    皇太极遂创设三院:一名内国史院,一名内秘书院,一名内弘文院。国史院是编制实录,记注起居,秘书院是草拟敕书,收发章奏,弘文院是讨论古今政事得失,命范文程作为总监,汇集三院文员,恭定称尊典礼。复营建天庙天坛,添造宫室殿陛,不到数月,大礼已定,建筑告成。

    四月十一日,皇太极在盛京天坛祭天,然后“践天子位”,改族名为“满洲”定都沈阳,改名盛京,受尊号为“宽温仁圣皇帝“,定国号“大清”,改元崇德,天聪十年是为崇德元年。

    适值天气晴和,晓风和煦,清朝文武百官,都随皇太极至天坛,司礼各官,已鹄候两旁,焚起香烛。皇太极下了御驾,龙行虎步的走近香案,对天行礼。拜跪毕,由司礼官读过祝文,于是诸贝勒拥着皇太极从中阶到中间绣金团龙的大座椅前,徐徐坐下,但觉得万人屏息,八面威风。

    诸贝勒大臣,及外藩各使,都恭恭敬敬的向上行三跪九叩礼。孔有德、耿仲明等降将,格外谨肃,遵礼趋跄,不敢稍错分毫。

    宣诏大臣,捧了满、汉、蒙三体表文,站立坛东,布告大众,坛下军民人等,黑压压的跪了一地。等到宣诏官读完谕旨,一齐高呼万岁万岁的声音,远驰百里。礼毕,皇太极慢慢下坛,由众贝勒大臣扈跸还宫。

    次日,上列代帝祖尊号,谥努尔哈赤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太祖,追封功臣,配享太庙。命名宫殿正门为大清门,东为东翊门,西为西翊门,大殿正殿,仍遵太祖时所定名目,惟后殿改名中宫,皇后居中。中宫两旁,添置四宫,东为关睢宫,西为麟趾宫,次东为衍庆宫,次西为永福宫,罗列妃嫔。

    册封大贝勒代善为礼亲王,贝勒济尔哈朗为郑亲王,十四弟多尔衮为睿亲王,十五弟多铎为豫亲王,长子豪格为肃亲王,大贝勒代善长子岳托为成亲王,十二弟阿济格为武英郡王。此外文武百官,都有封赏。拜范文程为大学士,作为宰相。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降将,亦因劝进有功,得了恭顺王、怀顺王、智顺王的称号。

    盈廷大喜,独皇太极尚未尽惬意。只因当日称尊登极,外藩各使,统行跪拜礼,只有朝鲜使臣,不肯照行,因此逆了皇太极的意思,正是

    南面称尊,居然天子;

    西略东封,雄心莫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