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兴亡二百载
繁体版

第十六章 萨尔浒之战(一)

    努尔哈赤整兵休息三日,忽报广宁总兵张承胤,领三路兵马来夺抚顺。

    努尔哈赤问李永芳道:“张承胤是个怎样的人?”

    李永芳答:“是一员勇将。”

    努尔哈赤道:“既是勇将,想必不肯投顺,不如发制人。”

    遂一面派兵守城,一面发兵迎敌。离城约十里,探子报明军已相离不远,努尔哈赤命部众继续前进。

    此时明总兵张承荫,正与左翼副将颇廷相,右翼参将蒲世芳,率军前来,两军对阵,人人酣战。恰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材。从白天打至傍晚,两边都不肯退兵。

    忽然天色昏暗,一阵大风从西北吹来,直扑明营,把明军的旗帜,刮去了好几面。眼见明军正支持不住,努尔哈赤率军如泰山压顶般驱入明军。

    明军不由得退走,任张承胤勇猛过人,也自禁止不住。当下且战且退,适值路旁有山,正思觅径而入,忽山侧闪出一支敌军,大叫道:“贝勒多铎在此,敌将何不下马受缚?”

    原来努尔哈赤见拿明军不下,特派多铎绕出后面,夹攻明军。张承胤腹背受敌,无心恋战,只得杀开血路,领兵前走。可奈天色昏暮,不辨南北,努尔哈赤军又紧追不舍,张承胤力战身死。

    颇廷相兵败突围出,见张氏阵亡,复帅兵杀还。“战亦死,不战亦死,不如与他拼命,就使死了,也不失为大明忠臣。”总兵张承荫、左翼副将颇廷相、右翼参将蒲世芳,以及游击梁汝贵一同战死。

    败报传到明京,抚顺等地接连失陷,让明神宗感到事态严重,遂召见群臣,问京外将帅,何人可御胡虏?大学士方从哲保荐了一个人材,姓杨名镐。神宗准奏,立即召见,授兵部尚书,赐他尚方宝剑,往任辽东经略。

    杨镐,字京甫,号风筠,河南商丘(今河南商丘谷熟镇)人,万历八年,中进士,授南昌知县。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日本侵略朝鲜,任命为右佥都御史,奉命经略援朝军务。二十六年正月,明军在蔚山大败,杨镐隐瞒败讯不报,谎报军功,被罢职,以万世德代之。

    后来调抚辽东,又是乱杀边民,被御史奏参,革去官职;此时,又复起任边防,主持辽东防务。并决定出兵辽东,进攻后金。但由于缺兵缺饷,不能立即行动,遂加派饷银200万两,并从川、甘、浙、闽等省抽调兵力,增援辽东,又通知朝鲜、叶赫出兵策应。

    万历四十七年,天命四年(1619年)正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进攻叶赫部,得到二十多个寨子。听说有明朝的军队来了,这才回去。

    杨镐既到辽东,闻报沈阳南面的清河堡,又被满洲军夺去,守将邹储贤、张旆两人,统已战死。副将陈大道、高炫逃回辽东,杨镐请出尚方宝剑,把二逃将斩首示众。

    杨镐派遣使者去后金商议罢兵,努尔哈赤回覆书信拒绝。二月,明到辽东的援军抵达,加上叶赫兵一部、朝鲜军队,共约20万,号称47万。明神宗一再催促杨镐发起进攻。于是杨镐坐镇沈阳,命兵分四路围剿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