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兴亡二百载
繁体版

第十一章 喜欢搞事情的纳林布禄

    我们前文讲过,在女真南迁的两百年间,女真内部不断分裂为若干部族,大体分为建州部、长白部、扈伦部、东海部。

    其中最强大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野人女真)被称为女真三大部。

    叶赫部因居叶赫河而得名,在满洲北方,包括蒙古土默特氏(相传慈禧祖上就是土默特氏)和女真纳喇氏各一支。与哈达、辉发、乌拉三部互为联络,名扈伦四部(即扈伦部),明朝称他为海西卫。又以哈达居南,叫作南关,叶赫居北,叫作北关。

    此时叶赫部大贝勒名纳林布禄,又称那林孛罗,姓纳拉氏。纳林布禄你可能不熟悉,但是他的妹妹叶赫那拉氏正是清太宗皇太极生母。

    要说这纳林布禄到是和努尔哈赤同病相怜,纳林布禄的老爹叫杨吉努,这扬吉努也不老实,与清吉奴兄弟二人屡次率部抢掠明朝边境,不受明廷约束,被明总兵李成梁诱杀于阵前。没错,又是李成梁,这位辽东总兵确实是一位猛人。

    扬吉努死后,纳林布禄继任为叶赫部贝勒,尽收叶赫部余众,欲为其父复仇。

    纳林布禄父亲扬吉努被杀,与哈达部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纳林布禄将复仇的目光首先瞄准了哈达部。哈达部酋长王台掌领部众时,势力强大,更兼有明廷的支持,叶赫部不得不听其挟制。

    王台死后,其子康古鲁、孟格布禄,孙子岱善(扈尔干的儿子)三人为继承权问题互不相让,各率自己的部属,打击对方。内讧初期,明廷边官明确表示支持岱善继承王台权位,纳林布禄便会同明边官出兵,以平息哈达部内讧为名,进攻哈达攻击康古鲁部众。

    纳林布禄率兵进攻哈达,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既帮助了明廷,自己又活捉了康古鲁,带回自己部中,拒不交给明廷。明廷在向纳林布禄索要康古鲁过程中,纳林布禄拒不交还,并屡次出兵攻打岱善,不断地侵扰明边,明廷决定对其实施军事打击。

    万历十六年(1588)年三月,明辽东总兵李成梁统帅海州,辽阳明军以三日急行军的快速奔袭,率军至开原。为了防止哈达部岱善属下的军士遭受误杀,李成梁命令岱善的部众军士皆以白布条缝在肩头,以作辨认标记。鸡鸣时分,李成梁督军急行三十里,从威远堡直扑叶赫部的村寨落罗寨。

    落罗士兵见明军势大,不敢率众抵抗,即打开寨门迎降。李成梁命明军竖起一面明军旗帜于寨门,派十名明军守护,严令军士不得侵扰,随以落罗兵为向导,直奔叶赫西城。叶赫西城主布寨,一见明军突至,吓得弃城而逃,逃到东城投奔了纳林布禄。叶赫西城布寨的部众,在布寨的率领下与东城纳林布禄的人马合在一起,于东城外隔道结阵与明军相拒。

    李成梁虽然督军甚严,但明军惧怕纳林布禄部众的骁勇,不敢先发起进攻。相拒之中,纳林布禄突然率骑兵向明军发起进攻,当即杀死明军三人,然后返回。李成梁见自己的队伍受挫,立即下令大队全线出击,力图重创纳林布禄部众。

    明游击将军吴希汉率部首先冲击叶赫部众,纳林布禄一声令下,箭如飞蝗射向明军。吴希汉被箭射中,“流矢集于面,创甚”。

    其弟吴希国见哥哥身受重伤,冲入叶赫阵中,斩杀射伤哥哥的叶赫军士,自己亦受重伤。

    明军在李成梁的严令下,结队“如墙进”,纳林布禄率众退入城中。

    叶赫东城,外城以石垒墙,“重叠障”,又以巨木为栅。内城中,以石木垒墙,在城中的山上,上凿山四围为绝壁,山上构筑八角楼,以作纳林布禄居室和指挥场所。退守城中的叶赫部众,凭坚拒守,明军猛攻二日,才攻破外城两道木栅。明军的进攻,一接近城墙时,城上石木齐下,“先登者辄死,城坚不可拔。”

    无奈之中,李成梁只好下令停止攻城,于城外“发巨炮击城,城坏。穿楼断檐,叶赫兵死者无数,斩级五百五十四人。

    在明军巨炮的轰击下,城中的叶赫部众开始恐慌起来,“城中皆号泣”。

    明军攻破外城后,以车载梯于内城下,又将攻城的巨炮对准了内城,纳林布禄这时才感到害怕起来,出城向李成梁乞降,并表示愿意归还所抢掠的哈达部敕书,接受明廷条件,按期向明廷纳贡。

    总兵李成梁接受了纳林布禄的乞降,下令停止攻城,禁令军士侵掠叶赫部众,“毋发其窖粟,遂引师还。”四月初,纳林布禄按乞降时李成梁的要求,放还了被自己囚禁的哈达部酋长康古鲁。

    对待纳林布禄,明廷仍然放心不下,在其乞降放还康古鲁后,明廷还下谕纳林布禄,明廷的恫吓,使纳林布禄往日的行径有所收敛,不得不按明廷的旨意,与哈达部均分敕书,分守部境。

    万历十六年(1588年)九月,纳林布禄率队将先年父亲杨吉奴许婚给努尔哈赤的妹妹,亲送建州与努尔哈赤完婚。

    纳林布禄的到来,两部实现了联姻。联姻后的纳林布禄,将部族侵掠的目光又转向了自己的妹夫努尔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