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虞氏歌
繁体版

第二十六章

    长安,太极殿。

    八月十五,中秋。

    每月逢三、五、九都是例行朝会的日子,今天是中秋,按惯例,朝中大臣们上完早朝,进呈庆贺皇帝的贺表,除当日执勤的官员,其余大臣都会有半日的假期与家人共度佳节。

    但今日的早朝似乎没有往常的节日氛围,一大早,大臣们都在窃窃私语。他们都在讨论皇帝李宪将在不久后的朝纲大整顿,此次整顿规模之大,牵涉之广早就在京城掀起大波了,甚至已经波及到京外。许多大臣或多或少都听到些风声,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不得不让他们紧张起来。大臣们在今日的贺表中极尽谄媚之词,希望能得打动圣心,看在自己无比‘忠诚’的份上,能对自己网开一面。

    “陛下驾到!”

    通传内侍一亮嗓,喧闹的大殿不一刻便安静下来,但平静的表面之下都涌动着一颗颗浮动的心。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内侍又是一记亮嗓,大臣们顺声共应:

    “谢陛下!”

    李宪端坐在龙椅上,神情严肃,这是他朝会的一惯风格。他身旁的内侍吴信依旧穿着寻常的宦官服饰,他看了一眼李宪,然后出班上前对众臣宣道:

    “中秋佳节,陛下念众臣辛劳,借此佳会,赏赐群臣,君臣同乐。在京文武官员,除照例赏赐外,本月增发双俸!”

    照例赏赐,还赏发双俸,李宪对臣子的严苛是出了名的,今日为何会突然这么“善待”群臣了,大臣们来不及细思,赶紧谢恩:

    “谢陛下洪恩,恭祝陛下眉寿无疆,春秋万年!”

    “人各有命,春秋万年!?朕不敢有此希冀,只希望在位期间将大虞治理得四海升平,万姓同乐便知足了!”

    “陛下孜孜求治之心,天下臣民风闻无不欢欣拥戴,真乃社稷之福,天下辛甚!”尚书令封德彝出班贺道。

    “哈哈哈……”李宪笑道:“治理天下不是朕一个人的事,前人早有名言,‘亲贤臣,远小人’乃是社稷兴隆之道。朕掌管万方,欲至太平少不了贤臣辅佐,像封德彝,赵秉谦,哦!还有大将军朱执礼等,就是我大虞不可多得的贤臣,能臣。朕治理天下,就需要像他们这样的人。但是……”李宪眼神犀利,话锋一转,“俗话说独木难支,至近贤臣,不去小人,则上令难以下达,下情难以上通,所以要双管齐下。”

    李宪看了看群臣的脸色,继续说道:

    “此次整顿朝纲,想必诸位都听到些风声了。”李宪顿了顿,缓和了下语气,“今日能站在这里恭贺朕中秋的官员,明年就不一定了。不过你们放心,只要是为国为民者,有才有德者,朕通通都会留下,反之,那些贪官墨吏,昏聩无能之辈,朕也一个不留!”

    李宪的声音响彻在整个大殿内,许多大臣听完后左顾右看,都想同身边的同僚分享此刻的想法,但碍于这里是朝会,四周还有殿中御史时刻关注着他们,将他们所有殿前失仪的举动都记录下来,然后弹劾,他们不得不强压下此刻激动的心情。

    “好了,今天是中秋佳节,朕也放你们半天假,今日也就不议事了,你们都回去同家小欢度佳节吧!”

    “退朝!”

    李宪说完,在内侍和护卫的拥簇下返回内廷去了,只留下些一群手足无措的臣子们。

    皇帝走后,群臣们彻底炸开了锅,几个眼明手快的早就围在赵秉谦周围,奉承的奉承,恭贺的恭贺。赵秉谦还不习惯这种场面,只能和他们说些客套的话,然后努力从人群中抽身。

    朱执礼和封德彝则是相互对视一眼,宛然一笑,而后在各自的亲信拥护下退出了喧嚷的太极殿。

    散了班后,中书舍人王衡忙抽身出殿,快步赶上李宪的乘撵,母舅张志远紧紧跟着,他们要一同去永年宫。

    “陛下,臣有要事要奏!”

    “是王衡啊,有什么事明日再奏吧,回去跟家人好好过个节!”李宪会回却道。

    “不,陛下,事关社稷安危,臣现在就要奏!”王衡急道。

    “王中书,言重了吧,怎么还关乎社稷安危了?”一旁的张志远道。

    “你这个轴人,说吧!”李宪道。

    “陛下,臣以为此次整顿吏治牵涉太广,实在不宜冒然行事,还要再加斟酌才是!”

    “乱世用重典,急症下猛药,事已经定了,怎可朝令夕改?”李宪有丝不快。

    “陛下,适才大殿内人心惶惶,此事弄得太急,恐怕会生乱啊!”王衡担忧道。

    “够了!”李宪的不快已溢于言表,“你官升的太快不习惯吧,此事无需再议,中秋过后即刻施行,你退下吧!”

    “陛下……”

    “退下!!!”李宪大怒。

    王衡直接跪下,拉出乘撵,“陛下三思啊!”

    李宪紧咬牙关,眼色凶狠。

    “来人,叉下去!”张志远赶紧吩咐羽林拉开王衡,然后赶紧催促侍卫快走。

    王衡被羽林拉下仍在不断挣扎,口中不断喊着“陛下三思”!李宪坐在乘撵上丝毫不为所动。

    待乘撵走远,王衡瘫坐在地上大哭,口中依旧喊着“陛下三思”。身旁的羽林提醒道:“王中书,陛下已经走了!”

    王衡看着远处空旷的宫道,悲伤地摇着头。

    长乐宫,中秋夜宴。

    大虞标榜以孝治天下,任何节庆都要提现孝道,朱太后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后,所以中秋夜宴便设在了长乐宫。宴会上,李宪坐在面南正中的尊位上,左边是生母张太后,右边是朱太后,席间左右则是张、朱两家外戚。其中有个例外是赵秉谦,因贵妃赵氏的缘故,他也被安排在此宴会上。

    再众人恭贺皇帝和两位太后之后,李宪宣布宴会开始,李宪平日里很是严肃,席间众人都有些拘谨,几场歌舞杂技过后,李宪龙颜有些舒展,宴会逐渐有些氛围。

    见李宪心情好,张太后问道:“听说陛下在今日朝会上宣布了整顿吏治的事?”

    李宪对母亲微微一笑,“外朝的事,儿臣自有主张,不劳母后费心!”

    李宪总是这样,对于朝政向来不喜后宫过问,张太后不想触这个霉头,也就没在追问,转而说道:“近来天还是太热了些,我想去骊山行宫住几日,待天凉些再回来!”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仲秋了,天也渐凉了,来来回回也太奔波了些,儿臣不想母亲如此辛苦!”

    “话是这样,可这宫里实在太热,我夜里常常难以入睡,所以……”

    李宪笑着问道:“这仅是母后的意思?”

    “额……这…”张太后被李宪问住了,“皇太后也有此意,我俩想一同去骊山住几日。”

    “哦!是吗?”李宪故作疑问。

    一旁的朱太后也开口道:“陛下,实不相瞒,实际上是我想去,这宫里太热,往年我和先帝都要去骊山行宫避暑,如今陛下操劳国事,我本不想打扰陛下,可这几日实在是热的受不了,所以我才央求永年皇太后跟陛下请个旨!”

    “太后说得哪里话,您是国母,如何请得我的旨意。今年是朕疏忽了,对二位太后照顾不周,是朕孝心有缺!”李宪道。

    “陛下孝心可鉴日月,不过如陛下方才所言,天也快转凉了,我和永年皇太后也就再忍耐几日吧!”

    朱太后此语让李宪有些难为情,如果不让两位太后去骊山行宫,今日这么多人在场,传出去岂不是说自己不孝顺,可让她们去了,他又担心自己的母亲。

    “皇帝,也就是住几日,躲躲余暑!”张太后道。

    李宪转念一想,朱太后暂时离开皇宫也好,自己可以借机调整宫廷宿卫,省的她在宫中反而有诸多不便。

    “朕只顾着国事忽略了两宫皇太后,是朕的疏失。不知两位太后想什么时候去骊山行宫?”

    “就过完中秋吧!”张太后道。

    “这么急嘛!”

    “我们其实早就打算好了,只是你整日忙于政务,没机会跟你说而已!”

    李宪思考片刻,“好,行宫护卫事宜我让舅舅来安排!”

    “大将军都安排好了!”

    李宪警觉,“两位太后身份尊贵,多做些准备错不了。”

    张太后明白儿子的用心,便不再推辞。帝后三人相互劝了几杯酒,三人又接受了其余人的祝贺,宴会逐渐欢乐热闹起来!

    长安的夏日确实酷热,可如今秋深,确还留着着些许暑气,可这宫中种种布置,也不至于到难以忍受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