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繁体版

第773章 父亲的故事

    收购《童话大王》、签约郑渊杰,耗费了国文社大量的资金与资源。放在以前,老程肯定要唠叨几句的,不过现在他没有啥发言权了,每天除了审稿就是审稿,终于过上了牛马的生活。

    这话不是林为民说的,而是老程同志的抱怨。

    对于他的这种抱怨,不用林为民发话,老周同志就教育他了。

    “你看看你这个老同志,革命分工不分高低贵贱,你这个思想啊,现在很有问题!”

    程早春闻言冷哼一声,“我看伱们俩啊,现在就是一丘之貉。”

    老周肯定是不会承认他这种指控的,林为民就更不会承认了。

    大家都是同志,哪来那么多山头?

    刚开完会,林为民和程、周二人打了几句屁,然后又问两人。

    “下午《不见不散》试映,过去瞧瞧?”

    老程和老周立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他们年轻的时候,最能消磨时间的娱乐方式就是看电影了,那个时候连看书都不行,只有电影才可以。

    中午吃完了午饭老程和老周也不用社里的车,就蹭林为民的。

    三人来到文华影视,为了方便内部放映,于东在这里专门弄了个小型放映室。

    《不见不散》是冯晓刚独立执导的第三部电影,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无名小卒了。

    《甲方乙方》去年火爆国内大银幕,让他的名字响彻国内电影圈。

    只不过现在的国内电影圈,依旧是文艺片和学院派占据主流,一没奖项、二没出身的冯晓刚依旧不受主流电影圈待见。

    他这个名,出了约等于没出。

    老程和老周是头一次出现在这样的场合里,林为民把两人介绍给《不见不散》剧组几位主创。

    今天来的除了冯晓刚,还有汪硕这个编剧,和男女主演葛优、刘蓓。

    老程这厮竟然还趁着放映之前的空档,找刘蓓合影要签了个名,把大飒蜜给高兴坏了。

    这么大的领导找她签名,这事儿说出去有面儿!

    林为民用怪异的眼神看着程早春,“老程,没看出来啊,心思还挺花!”

    程早春被他揶揄的脸上露出几分窘迫,“我这是欣赏……”

    “懂懂懂。心中偶像嘛!”

    林为民不给他解释的机会,又朝旁边的老周问道:“老周,你不去要个签名?”

    老周面露不屑,“都多大岁数了,要那玩意干啥?”

    这话一出,对老程产生了暴击伤害,他脸色涨红,心中更加笃定林为民和老周就是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几人斗嘴的功夫,电影开始放映了。

    熟悉的片头过后,空镜头,运镜,出租车车内视角。

    一身为非作歹装扮的葛优操着家伙将车玻璃凿碎,取出车里的现金盒,轻松离去。

    镜头切换角度,露出正在拍摄的剧组,这显然是一场戏中戏。

    葛优上车,驾驶着一辆车离去。

    “停,好样的!”现场的导演喊了一声。

    ……

    第三部电影了,一开场,冯晓刚便显示出了比前两部电影更加游刃有余的掌控力。葛优的表演也更加松弛,那是一种他只有在汪硕的剧本和冯晓刚的镜头里才会表现出的状态。

    《不见不散》的剧情与林为民后世看到的没什么两样,除了女主角变成了刘蓓,反正林为民是觉得,刘蓓跟葛优演情侣更配一点。

    电影片长100分钟,内容比《甲方乙方》更加丰富,也逐渐摆脱了小品式的剧情。

    放映完毕,冯晓刚满脸堆笑,问众人:“各位领导觉得怎么样?有什么意见尽管提,我们积极改正。”

    作为一部喜剧片来讲,《不见不散》的完成质量非常高,大家又不是那些追求高大上的影评人,观影之后齐齐给出了好评。

    接受着大家的赞美,冯晓刚眉开眼笑。跟他的春风得意比起来,汪硕的存在感越来越低了。

    虽然他依旧是冯晓刚电影的灵魂人物之一,但现在“冯晓刚”这块招牌已经逐渐打了出去,相形之下,他的光彩再也没有以前那么夺目了。

    是以,今天的试映活动,汪硕表现的既不开心,也不兴奋。

    在现场其乐融融的时候,老程发现老周竟然跑去找葛优合了张影,他立刻阴阳怪气起来:“都那么大岁数了,还追星呢?”

    老周笑眯眯的说道:“我这可是给我老伴儿要的。不像某些人了,一把岁数,满肚子花花肠子。”

    老程被怼的哑口无言,想了想,也跑去找葛优合了张影。

    有了这张合影,要刘蓓的合影就显得合理多了,他回家好交差了。

    至于老周的揶揄讽刺,他根本不在乎,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地了?

    在老周和老程斗嘴的时候,林为民正和冯晓刚、于东聊关于《不见不散》上映事宜。今年冯晓刚携《不见不散》再度来袭,依旧锁定贺岁档,还是定档在12月24日,西方的平安夜这天。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流行过洋节了,特别是小情侣,这天即便不放假晚上也会出去约会。

    距离电影上映还有一个月时间,电影的宣传工作也差不多可以启动了,不过前期还主要是以媒体通稿为主,于东入主文华一年多时间,早已经对这套东西轻车熟路。

    这场内部放映之后,文华影视还会组织一场试映会,邀请的则是业内同行和媒体记者,这也是前期宣传工作的一部分。

    几人简单聊了几句,林为民又拍拍葛优的肩膀,调侃道:“有记者管上个月是‘江文月’,我看今年可以叫‘葛优年’。”

    葛优受宠若惊,“你可别害我,我就演个戏。”

    这两个月里《有话好好说》《秦颂》接连上映,还全都是大导演、大投资的电影,江文又是主角,这让他在国内电影圈的风头一时无两。

    跟江文比起来,葛优的表现丝毫不差,他在《有话好好说》里客串了一把,《秦颂》里也是主角,《不见不散》就更是绝对男一号了。

    唯一的遗憾是《秦颂》仅上映四天就下映,并未形成什么强大的影响力。

    冯晓刚也笑着说道:“我当导演虽然是个小辈儿,但我们葛大爷可是电影圈的重量级人物,江文跟他没法比。”

    “这话我记着,回头给你学给江文。”汪硕阴恻恻的说道。

    “硕爷您别逗我,我这不是顺着林老师的话说的嘛!”冯晓刚赶紧告饶。

    见冯晓刚没有了刚才得意的样子,汪硕满意的点了点头。

    周末,林为民一家三口去到石铁生家里做客。

    一家三口进门不长时间,又有几位朋友拖家带口的来到了石铁生家。

    大家的行动不约而同,十分默契。

    程西米说,石父在世时,他明明很少说话,但在他去世后,还是会感觉家里冷清了很多。最近石铁生的情绪很低落,他每天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总是想写点什么,可每到落笔时,却又不知道该如何下笔,这种感觉让他很痛苦。

    朋友们的到来,让冷静了几天的石家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连带着石铁生夫妻俩的心情也好转了不少。

    前几天“东海文学奖”颁奖了,因为石父的突然去世,石铁生并没有到现场领奖,但奖金和证书还是发到了他的手里,这倒算是一个好消息。

    大家聊了会天,程西米起身去准备午饭,今天家里来的人多,准备午饭也需要一段时间,几个女同志也跟着去厨房忙碌。

    小豆包正在研究石铁生家养的一盆多肉,表情跃跃欲试。看起来,不把这盆花弄死,她是不会甘心的。

    林为民喊了一声,制止了小豆包伸向多肉的魔爪,她不情不愿的跑过来,“爸爸,干嘛?”

    “来,给你伯伯背一首《望岳》。”

    万恶的大人们,他们摧残祖国的花朵最歹毒的手段之一,便是让他们当众表演节目。

    小豆包不情不愿的背道: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一旁的几个大人听的津津有味,听完之后还不忘夸奖,“豆包可真厉害,四岁就会背这么难的唐诗了。”

    小豆包心中不屑,这帮大人真是没见过世面,她会背的唐诗多着呢。

    “谢谢伯伯!”她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

    大家说说笑笑,气氛融洽,石铁生卸下了这些天来的沉重枷锁,主动提起了他最近正在酝酿的想法。

    “我总想为我父亲写点东西,可我写不出来。”石铁生的脸上露出几分愧疚。

    那种愧疚里不仅有对父亲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付出的内疚,也有身为人子和作家,却连无法书写一篇纪念性文字的自责,更包含了一种羞于面对,因为他在作品中给予过世母亲的待遇要远高于父亲。

    “我们中国人对于父母亲的态度是不同的,母亲一贯的形象是慈爱,而父亲的形象则总是威严的,相比母亲,父亲总是难写的。孙犁写《父亲的记忆》是在1984年,可那一年,距离他父亲过世,已经过去了整整37年。”

    林为民的话让石铁生心中生出几许安慰,他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也许是我太着急了。”

    他虽然嘴上这么说,但脸上却仍带着些许遗憾,他问道:“要是写父亲的话,你有什么好想法吗?”

    “写父亲?”林为民沉吟着,他的脑海中想到了石父,想到万先生,想到了这一世那已经模糊了印象的父亲。

    “要是让我写的,还是写小说吧。”

    “父亲的故事应该怎么写?”

    林为民的眼神望向窗外的远处,眼前闪过一些画面。

    “就写,有个叫老石头儿的男人,他脾气暴躁,每天总会早早的起床,在家属院到处巡视,他会大声的咒骂邻居家的吵架声,会指责隔壁占用公共厨房的时间太长,会一脚把没停进车棚里的自行车踹倒,然后再推进车棚,他还会诅咒对面楼里那个每天到了半夜就会哭闹的小孩子。

    老石头儿刚刚退休,他脾气古怪、嫌东嫌西,身上有一种坚不可摧的原则性,家属院就是他的领地,邻居们每天跟他生活在一起都深受其害……”

    一个固执、倔强随时都会发飙的臭脾气小老头在林为民的口中鲜活了起来,他与石铁生印象中的父亲截然不同,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却听的入了迷。

    不仅是他连周围几个人也逐渐沉迷在林为民那平淡的叙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