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繁体版

第730章 米国反馈

    在众多想要采访林为民的米国时政杂志中,名气最大的是《新闻周刊》。

    《新闻周刊》是米国的老牌时政杂志,曾因出色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文章而获得众多媒体荣誉,与《时代周刊》、《米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并称为米国三大新闻周刊。

    仅全米销量就高达每期300万份,同时它还在世界范围内出版多个语言版本,全球销量超过400万份。

    在米国,它的销量和影响力在时政杂志当中仅次于《时代周刊》,但这并非是实力的原因,而是因为《时代周刊》的综合性更强。

    从广告费这一点就能看出来,多年以来,《新闻周刊》的广告收入大多数时间是超过了《时代周刊》上的。

    而在风格上,《新闻周刊》的观点通常比《时代周刊》更加自由一些。

    米国的政治生态,向来是没有中间派生存的空间的,这一点在米国媒体界同样适用。

    放眼望去,米国媒体中几乎找不到走中间路线的成员,要么向左、要么向右。

    在传统的米国媒体界,《新闻周刊》历来以L著称,在水门事件、拉链顿事件等众多负面新闻当中冲锋陷阵,搞的历届政府颜面尽失,后来这份刊物也为此吃尽了苦头。

    《上帝保佑米国》的风格如果放在米国来说,当然是L的不能再L了,完全戳中了高级知识分子的心窝。

    《新闻周刊》是米国自由主义的代表性刊物,看见《上帝保佑米国》,他们就像是鲨鱼闻见了血腥味,根本控制不住自己。

    林为民跟罗杰·斯特劳斯沟通了十几分钟,他人在国内,工作又繁忙,不可能抽出太多的时间来接受访问,只答应了《新闻周刊》这个影响力最大的刊物的采访。

    他也不可能出国,所以只能是由《新闻周刊》的记者跨越半个地球,来到国内进行采访。

    定下了采访的事,罗杰·斯特劳斯又兴奋的和林为民介绍起《上帝保佑米国》的销量。

    10月7号上市发行,到现在一个月多一点,销量轻松突破了70万册,稳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这个月的销量势头依旧不减。

    上市第一个月,《上帝保佑米国》的销量直接爆炸,得益于各大连锁书店的强力宣传。

    这些年,林为民的作品一直是众多大型连锁书店的热门图书,再加上之前罗杰·斯特劳斯将林为民和理查德·耶茨的名字捆绑到一起宣传,让二人均收获了巨大的名声。

    米国大众对那次的舆论热潮印象深刻,这个时候林为民的新再度发布,而且写的还是米国政治题材,书商们常年接触林为民的作品,知道这位作家对于米国社会的洞察十分深刻,试读之后更是被内容惊艳到了。

    《上帝保佑米国》与传统的政治讽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尺度更大,并且里面政治人物的操作,已经完全突破了传统政治讽刺的想象。

    也因为这其中突破尺度的各种行为,让内容笑料迭出,但同时林为民的节奏和底限又做的非常好,可以让读者轻易的相信中的内容就是有可能真实发生的。

    总体来说,在保持了极强烈的讽刺性和荒诞的黑色幽默的同时,又符合大众的阅读口味,就差把“销量冠军”这四个字写到封面上了。

    上市之后,果然没有辜负书商们的期待,第一个月销量便冲破了70万册,这已经是林为民作品引进米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了。

    而在第二个月,的销量依旧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并没有像很多畅销书那样因为一开始的舆论宣传和读者的新鲜劲过去之后便出现下滑迹象。

    相反的,在11月份,很多刊物上面都刊发了关于《上帝保佑米国》这部的评论文章。

    《巴黎评论》《纽约书评》《大西洋月刊》《书页》……

    众多一线文学刊物和文学评论刊物的评论文章,已经代表了林为民如今在米国文学界的影响力。

    对于大多数文学刊物来说,宣传自身“知识分子读物”的定位,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上帝保佑米国》放在米国充满了对权威的嘲讽、对权利的蔑视和对政客的不屑一顾,很明显就是自由主义风格的产物,完全契合这个年代米国文化界和知识界的风气。

    这样的风格不仅讨喜,并且好卖,他们恨不得将林为民和他这部宣扬的人尽皆知。

    《从看米国皿煮政治的得失》《浅析中的政治人物》《西方皿煮政治是否已到末路?》……

    短短一个月时间内,超过10篇来自于米国知名评论家的评论文章发表,影响力覆盖数以百万计的米国读者。

    这些评论家对于《上帝保佑米国》的超高评价,让众多读者对于这部充满了兴趣,反映到现实中,各地书店内前来购买《上帝保佑米国》的读者络绎不绝,销量节节攀升。

    罗杰·斯特劳斯从事出版行业四十多年,深耕文学领域,热卖的作品向来不多。

    但自从他和林为民合作以后,爆款图书就像潮水一般汹涌而来,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

    如此丰厚的回报,让罗杰·斯特劳斯不止一次的庆幸自己当初舔……积极促成与林为民的合作。

    “林,我敢打赌。两年,只需要两年时间,你这部一定会打破一千万册的销量。”罗杰·斯特劳斯在电话中很是亢奋的说道。

    林为民语气淡然,“希望如此。”

    罗杰·斯特劳斯那兴冲冲的态度被这一句话浇灭了不少,他忍不住说道:“该死的!我差点忘记,你已经有一部销量突破千万册的作品在手了……不对,要是算上其他国家,可能四五部都不止。”

    他又带着几分懊恼的语气说道:“哦,要是《霸王别姬》的出版权也在我的手里该多好!它的销量再有几年应该就能摸到2000万册的门槛了。”

    “罗杰,做人不要那么贪心,兰登书屋也是我的合作伙伴!《千与千寻》的销量不是也很好吗?算上《上帝保佑米国》,也差不多能打平《霸王别姬》了。”

    “我明白,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嘛,你可真是个机灵鬼!”罗杰·斯特劳斯调侃了一句。

    然后,他语气愉快的说道:“我认为,这两部作品相加的威力,可比《霸王别姬》要大的。所以,兰登书屋还是没有我赚!”

    “兰登书屋可能很赚,但伱永远不亏!”林为民打趣了他一句。

    “这话说的没错!”

    结束了和罗杰·斯特劳斯的电话,林为民想了想,起身去到老周办公室,跟他报备了一下。

    《新闻周刊》的采访定在了下周一,作为米国最重量级的时政杂志,林为民这个级别的干部要接受他们的采访,肯定是要报备一下的。

    老周闲的无聊,见林为民来,拉着他聊了好一会儿才放他离开。

    眼见到饭点儿了,林为民先去食堂吃了个饭,回到办公室之后正打算歇一会儿,门口便响起了敲门声。

    他说了一声“进”,推门而入的竟然是冯晓刚。

    “你怎么有空过来了?”

    冯晓刚还没说话门牙先呲出来了,“来跟您汇报汇报工作。”

    林为民无语,“别说没用的。你跟我汇报什么工作?有事说事!”

    被他斥了一句,冯晓刚脸上依旧笑呵呵,说道:“《甲方乙方》后制弄好了,想看看您什么时候有时间去瞧瞧。上午跟于总那边联系,他说联系不上您,我说那我就跑一趟吧!”

    “上午有一会儿没在办公室。”林为民解释了一句问道:“电影拍完了,给自己打几分?”

    闻言,冯晓刚的笑容淡下去几分,“我在电影这行就是个小学生,您要是让我给自己打分的话,我觉得6分应该有。”

    “对自己这么没自信?”林为民打趣道。

    “嗐!当着您的面儿,我可不敢信口开河。但实话实说,这电影我觉得导的还不错。”说着,冯晓刚脸上露出了几分得意的笑容。

    林为民点了点头,说道:“行,既然你那么有信心,那咱下午就过去看看。”

    他说着,拿起电话给文华影视那边打了个电话,让于东带着人都一起过去看看。

    冯晓刚见这阵仗,有点忐忑,“也没必要叫那么多人。”

    “怎么?怕了?”

    “嘿嘿!”冯晓刚笑了笑心情不言而喻。

    跟冯晓刚又聊了几句,两人一起驱车去往燕影厂。

    两人到燕影厂的时候,于东已经带着佟钟贵和谟言先到了,并且跟厂里借了小放映室。

    没过一会儿,汪硕和彭小林带着录像带来了。

    《甲方乙方》投资200万,燕影厂也是出品方之一,但并未出钱,说白了只是出个发行的资质。

    韩山平得知林为民来了,特地跑了过来。

    放电影之前,放映室内的灯光暗了下来,大家低声交谈。

    林为民身旁一左一右分别是于东和韩山平,林为民跟韩山平聊了几句,一旁的于东趁二人都没说话的时候,对林为民低声说道:“林老师,我最近打算给文华也弄个放映室,省得以后看片子还得到处跑,借人家的。”

    林为民微微颔首,“这个应该搞,你是总经理,看着安排就行了。”

    众人说着话,大银幕上出现了画面。

    红色背景,白色字体,第一个画面就是广电部办法的影片公映许可证,出品方是燕京文华影视有限公司和燕京电影制片厂两家单位。

    紧接着,银幕上一笔一画的出现了一只卡通形象的老鼠,然后出现一行字体:祝全国人民鼠年大吉。

    于东对林为民说道:“您之前提到‘贺岁片’和‘贺岁档’的概念,我们最近正在研究宣传策略,主要是渲染这个气氛,我们还准备了不少物料,还找了一些媒体做宣传,另外就是跟电视台对接,海总帮我们联系了一下央视的《正大综艺》……”

    于东低声的介绍了几句文华影视最近为《甲方乙方》上映提前做的宣传准备,等主人公姚远的旁白出现的时候,他便不再说话。

    “我叫姚远,现年三十八岁,未婚。人品四六开,优点六,缺点四,是个没戏演的演员。九五年的夏天,我和在家闲着的副导演周北雁、道具梁子、编剧钱康合伙填补了一项服务行业的空白,名曰:好梦一日游。”

    《好梦一日游》是好梦公司最早筹划的作品,但可惜两年前的冯晓刚太过稚嫩,折腾了半年多时间,空有一个名字,却没把电影鼓捣起来。

    经过了导演处女作《永失我爱》的磨练之后,冯晓刚终于能够独挑大梁,策划《甲方乙方》这部电影时,他心心念念着《好梦一日游》这个他导演生涯第一部失败的作品,将“好梦一日游”这个名字镶嵌到了电影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