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
借调这个词,机关单位的同志应该很熟悉。
单位里工作忙,又没有编制,借调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以往,国文社是极少有借调这回事的,要借调也是别的单位从国文社借调,比如当年老牛就被借调去了文协下面的《中国》杂志。
从来兵强马壮,甚至已经到了冗余程度的国文社,第一次出现了“人才荒”、“编辑荒”,听到这个消息,作为社长的程早春不仅没有慌张和焦虑,反而心怀大畅。
社里缺人说明什么?
说明发展的好啊!
不仅如此,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内的人才流动。
要知道这几年,他几乎每年都会为这件事犯愁。
谁不想进步啊,可社里的领导岗位就那么多,能力够了,职务却跟不上,有野心的年轻人还不跑?
“这事我来联系,再给你们布老虎丛书编辑组加4个人,你们编辑组工作量太大,社里再单独给这几个人开一份补助。另外你们编辑组的其他人,也有一份补助。”
了解完情况,程早春大手一挥,破天荒的大方了一回。
林为民诧异的看着他,这是转性了?
程早春倒不是转性子了,而是看到了布老虎丛书的潜力。
第一批三部小说上市一个月,狂卖了180万册,这种成绩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不是所有作家都叫林为民,在当代文坛,作品能够在一年之内卖到100万册,就足以在文坛掀起一股滔天的潮流。
比如程忠实的《白鹿原》、比如于秋雨的《文化苦旅》,都是在上市当年卖到一百万册以上,在文坛和读者群体当中掀起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按照布老虎丛书第一批三部作品头一个月的销量预估,几乎没有一本书的销量是会低于200万册的,销量最夸张的《废都》甚至很有可能达到千万册。
老程是抠,但不是傻。
要想马儿跑,当然要给马儿吃饱。
马儿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啊!
程早春亲自出马,从几家兄弟单位借调了4位年富力强的编辑,一下子充实了布老虎丛书编辑组,让已经劳累了两个多月的编辑组众人终于能喘上了一口气。
虽然未来的工作肯定还是一如既往的忙碌,但最起码不用担心自己猝死了。
好事,好事啊!
布老虎丛书在短时间内虹吸了大量的长篇小说书稿,对于国内的各大出版社和文学刊物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这些单位惊奇的发现,近一个月开始,投稿到编辑部的稿件或者是编辑们能组到的稿件正在锐减。
随便打听了一下相熟的作家,编辑们才知道,原来是书稿都涌向了燕京、国文社、布老虎丛书。
面对这种情况,众多同行忍不住亲(ma)切(ma)问(lie)候(lie)国文社一番。
伱说你搞丛书就搞丛书,怎么还来釜底抽薪呢?
不当人子啊!
很多文学刊物和出版社的长篇小说收稿量告急,连《当代》这个自家人都无法幸免。
京扶刚刚写完的《八里情仇》本来是说好了要发在《当代》上的,但眼看着好友贾平娃的《废都》入选布老虎丛书之后销量一飞冲天,京扶哪能经得起这个诱惑啊!
果断将书稿寄到了布老虎丛书编辑组。
得知消息的贺启智气急败坏,去找京扶质问,可京扶先是装疯卖傻,然后又举起了高剑群的例子。
高剑群的《最后一个匈奴》上半部去年12月份发表在《当代》上,好评如潮但也因为已经在刊物上发表过,所以无法入选布老虎丛书。
看着贾平娃的《废都》一个月就卖出了100万册的销量,高剑群心中除了羡慕嫉妒,已经没有别的情绪了。
三个月,就三个月的时间,如果《最后一个匈奴》上半部他晚些完三个月,说不定现在一飞冲天的就是他了。
京扶不想重蹈高剑群的覆辙,反正作品还没发,食言就食言了,总不能为了面子,连钱都不要了。
贺启智万万没想到京扶竟然摆出一副死皮赖脸的姿态来,他拿京扶没办法,只能跑到布老虎丛书编辑组来找麻烦。
大家都是一个单位的,你们搞丛书,我们还支持过,可现在竟然挖起了我们的墙脚,这就说不过去了。
贺启智不敢去找林为民,逮住了高贤骏,一顿输出,喷的他满脸口水。
高贤骏擦了擦脸,无奈的苦笑道:“老贺,你这就冤枉我们了。人家作家都是自愿投稿,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啊!”
虽然很清楚高贤骏的话没毛病,可贺启智却死抓着他不放,理解归理解,书稿不还给我们,这事绝对不能罢休。
治不了作者,我还治不了你?
高贤骏无语道:“老贺,你先松开我行不?”
“你先把稿子给我。”
“人家作家指名道姓要投给我们,我把稿子给你,你敢要吗?”
贺启智不说话了,这样当然不行,“那你们先把稿子退了,就说不符合入选标准。”
“老贺,你这不是为难我吗?《八里情仇》也的不错。而且,你就不怕京扶一气之下另投别处?”
贺启智闻言也有点犯愁,确实啊,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现在除了耍无赖,也想不到太好的办法。
“要不……去找总编商量一下吧!”高贤骏建议道。
贺启智犹豫了一下也只能这样了。
两人来到林为民办公室,说明了情况,林为民听完之后也有点哭笑不得。
这都叫什么事啊!
“为民,你可得给我们做主啊!”贺启智喊道。
“京扶那边是什么想法?”林为民问道。
“他现在就认准了布老虎。贾平娃这一本《废都》威力太大了,不止是京扶,很多长篇稿件本来投稿的第一选择不是《当代》就是《收获》,现在可好,都被布老虎丛书给垄断了。”贺启智不满道。
“老贺,你别闹情绪。布老虎又用不了那么多书稿,刷下来的书稿不还是得回流到你们那?”
“黄花大闺女和寡妇她能一样吗?”
话糙理不糙,高贤骏忍俊不禁,林为民也笑了出来。
“行了行了,别发牢骚了!”林为民劝了一句,他沉吟片刻,说道:“这样吧,京扶那边我沟通一下,《八里情仇》还是由《当代》来发。”
贺启智闻言顿时满脸喜色,“谢谢总编。”
用着了就是总编,用不着就是为民,嗯,很真实。
高贤骏着急了,“总编……”
林为民摆了摆手,“这回就这样吧。老贺,我可跟你说好,以后再有这种事,我可不能再让布老虎这边吃亏了。”
贺启智要回了《八里情仇》,心情大好,点头道:“没问题。”
等两人走后,林为民联系上了京扶,听说因为自己的书稿引起了国文社的内部矛盾,京扶也有点不好意思,可财帛动人心,他还是没打算将书稿转投别处。
林为民只好劝道:“《废都》的热卖有他的特殊性,布老虎丛书也不是每一部都是这样畅销的。”
京扶也明白这个道理,他没奢求自己的《八里情仇》能到《废都》那种程度,但哪怕是《苦界》那种水准也行啊!
一个月30万册,卖个200万册应该不费什么事。
弄明白了京扶的想法,林为民笑道:“《八里情仇》的成书质量很好,好好宣传一下,就算是不入选布老虎丛书,一样能取得不错的销量。”
京扶对他的话将信将疑,林为民又道:“不如这样吧,《八里情仇》还是在《当代》发表,我们国文社安排尽快出版,同时大力宣传一番,销量肯定不会差的。”
林为民是国文社总编,能打电话来专程沟通这件事,已经让自己很有面子了,他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京扶也知道自己再坚持就得罪人了。
“好,那就听您的。”
总算是说通了京扶,林为民将这个消息告知贺启智和高贤骏,让两人把《八里情仇》的书稿交接一下。
忙完了之后,林为民忍不住叹了口气。
清官难断家务事,要不是国文社自己内部出现这种事,他哪里会给京扶打电话商量。
好在结果还是不错的。
数日之后,《最后一个匈奴》作品研讨会在国文社大会议室内举行。
去年12月份,《最后一个匈奴》上半部发表在《当代》第12期上,因为仅有半部内容面世,所以作品研讨会迟迟没有举行。
直到这个月《最后一个匈奴》下半部发表在了《当代》今年的第4期上,作品研讨会才得以召开。
这些年,有名气的作家在作品发表或出版后,别管反响如何,召开一场作品研讨会似乎已经逐渐成了惯例。
这回《最后一个匈奴》的作品研讨会,国文社照例邀请了一群作家、文学评论家和学者来,另外还请了两位记者参与,等作品研讨会之后,记者可以发点新闻稿,扩大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大清早,一群人走进国文社。
文学是个圈,大家都在圈子里混,彼此之间都很熟悉三言两语便聊了起来。
韩晓慧是《光明日报》的记者,今天第一次受邀参加作家的作品研讨会,看着众人的熟络,感觉很是好奇。
贺振邦是国立文学院院长、教授,也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今天特地受邀出席研讨会,一见到林为民就热情的说道:“为民,你们国文社这是要把陕西的作家一网打尽啊!”
林为民笑道:“校长,您说反了。不是我们要把陕西作家一网打尽,而是陕西作家们‘挥剑东征’啊!”
“东征?嘿嘿,这个说法有意思!”贺振邦说道。
在一旁的韩晓慧闻言,心中一动,看向队伍中的几位陕西作家,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