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繁体版

第258章 又一个来路不正的作者

    李光复从来没把装修这事当成主业看,一个外快能赚自己半年的收入,多好的事。

    还有一点最关键的,林老师这人敞亮,手里外汇券花不了,有需要了跟言语一声,简直不要太方便。

    别看李光复帮林老师装修房子好像帮了很大的忙,实际上因为经常性的能弄到外汇券,李光复也成了身边亲戚、朋友圈里的红人。

    所以啊,对于李光复来说,给林老师帮忙这事,他是有里又有面儿,太值了。

    四合院装修到现在这个进度,得入冬差不多才能收拾好,再加上地下室还要去去潮气,今年是够呛能进东西了。

    林为民跟李光复一边聊着,一边找了个饭店吃了点饭。

    期间聊起了韩壮壮的那处房子,李光复兴致勃勃道:“院里都听说壮壮找了个外国女朋友,没见过真人,传的沸沸扬扬的。”

    “是有这么把事,他女朋友原来燕京大学留学的,现在在燕京大学当外教。”

    “嘿,您这一家,全是文化人。”

    林为民心里吐槽:壮壮也算?

    吃完了饭,林为民特意将李光复送回了家,才自己开着车回了什刹海。

    翌日,国文社。

    编辑部最近的工作重点变成了长篇小说精选丛书,办公室比前几天忙了不少。

    下午还没到下班,林为民先跑了,他今天要去人艺看看《让子弹飞》的排练。

    来到前楼前面取车,就见一个小眼睛、刀条脸儿的年轻人正蹲在国文社门口,面容愁苦。

    林为民打量了他一眼,发现他腰腹间夹着一叠纸,估计应该是被前楼退的稿子。

    林为民刚走过去,好像又想起点什么,停下了脚步,看向年轻人。

    “同志!”

    年轻人抬起头,这小眼睛要是放到三十年以后,属于韩式审美中的帅哥。

    “过来投稿的?”林为民问道。

    小眼睛、刀条脸儿的年轻人看了林为民一眼,点了点头,“是。”

    “看你这个样子,稿子没录用啊?”

    年轻人没说话,您不会聊天就别聊了,这不废话吗?

    感受到年轻人的那股小情绪,林为民不以为仵,笑着问道:“稿子能让我看看吗?”

    年轻人再次抬头,打量了一下林为民。

    看起来比自己还要年轻,但这毕竟是在国文社里,指不定就是那个编辑室的编辑。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理,年轻人将稿子从怀里拿出来,递给了林为民。

    林为民瞧了一眼稿子的第一页,看来没认错这张脸。

    “别跟这儿蹲着了,上我们办公室坐一会儿,正好我看看稿子。”

    凑巧碰上被退稿的后世名人,林为民也不打算去人艺了,拉着对方回了编辑部。

    年轻人看着编辑部门口的“当代”两个字微微愣神,然后跟着林为民进了办公室。

    “诶,为民,你怎么回来了?”

    同事们看到早退却去而复返的林为民有些惊奇,再看到他身后的年轻人和他手里拿着的稿子,立马就意识到了情况,眼神里充满了好奇。

    年轻人在听到大家叫林为民名字的时候,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呼吸急促了起来,情绪有些激动,但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在林为民翻阅稿子的时候,同事们和蔼可亲的围住了年轻人。

    现在大家对于林为民通过各种各样的场所捡回编辑部的作者和作品极为敏感,因为这往往意味着《当代》很有可能又发掘出了一块璞玉。

    年轻人没见过什么世面,面对着众多平易近人的编辑,将自己的信息如数吐露,毫无隐瞒。

    他是部队专业分配到了燕京市公安局劳改局,成了一名光荣的狱警。

    家就住在国文社对面,去年上班的时候路过国文社,脑子里突然就冒出了个想写本书的念头。

    在家憋了一年多,还真就让他给憋出来了这部小说。

    他不做二想,满腔热情的直接来到了国文社,没想到直接被拒稿了。

    几个同事听完年轻人的叙述,心里有点犯嘀咕。

    你个狱警,以前连部短篇都没发表过,出门看了一眼我们国文社的大门就想写本书?

    这个风格大家越听越觉得耳熟。

    当编辑的邪,捡回来的作者也一个比一个邪性。

    “行了,干嘛呢?什么时候养成的这毛病?回回来了不认识的作者,先得盘一下道啊?”

    林为民将几个同事给轰走,迎上了年轻人期待的目光。

    “这个,刚才听伱跟他们聊天,就叫你小吕吧!”

    “林老师,您……”小吕见林为民说话,赶紧站起身来。

    从他进门看到“当代”两个字和听到“为民”这个名字就已经猜到了林为民的身份。

    “别紧张!”林为民摆了摆手,让对方坐下,他将稿子摊在桌上,斟酌着说道:“你这部小说,确实是差了点意思。”

    听到林为民这么说,年轻人脸上顿时露出失望的神色。

    下午刚刚被拒绝过一次,本以为遇上林为民是时来运转,没想到还是被拒稿了。

    “你也不要太灰心。你这部小说我看了一下,少说也得有四十多万字。光是能把控这么长篇幅的作品,就已经说明了你的写作能力。你这部小说的故事性是没有问题的,就是在思想性上差了不少。”

    林为民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用“思想性”这个词来作为拒稿的依据,见对方面色有几分不解,他又说道:“这么说吧,你这部小说是一部很不错的通俗作品,但要想作为文学作品登上《当代》这样的文学刊物,差强人意。”

    林为民说到这里,年轻人已经彻底死心。

    他将桌上的稿子收起来,朝林为民微微鞠了一躬,“谢谢您的意见,我回去再修改修改。”

    他正准备转身,却被林为民拦了下来,“年轻人别着急,话得听完才行。”

    年轻人看向林为民,面露不解。

    刚才都说的挺明白了,这稿子达不到你们的录用标准。

    “我刚才也说了,你这部小说啊,整体通俗性很好。虽然够不上我们《当代》的刊物发表标准,但最近我们正在策划《当代长篇小说精选丛书》。

    收录的主要是往年发表作品和那些没采用的遗珠之憾,我想把你这部小说放到丛书里面,你看怎么样?”

    林为民说完这句话,年轻人大喜过望。

    “丛书?林老师,您的意思是我这部小说能发表了吗?”

    林为民摇摇头,道:“准确的说,应该是出版才对。丛书不是刊物,是出版图书。”

    我哪儿管什么出版还是发表,只要能印成铅字就行!

    年轻人满是激动的握住林为民的手,“谢谢,谢谢,谢谢您,林老师!”

    林为民使劲将手抽出来,“好了好了,先别激动……”

    安抚了一下年轻人的情绪,林为民接着叮嘱,稿子他并没有完全看完,做出采用的决定很大胆。

    未来少不了需要年轻人配合改稿,但这都要等编辑部的同事们审完稿之后再决定。

    而对于年轻人来说,自己的小说能出版已经是邀天之幸了。

    改稿?那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反正他家就在国文社对面,有问题了随时沟通,简直不要太方便。

    聊完了稿子的事,林为民便将年轻人送走了。

    等他再回来,林为民发现桌上的稿子已经不见了。

    扭头找了一下,在贺启智的手里。

    柳荫摇着头,语气中带着感叹,“我就弄不明白了,为什么为民你找来的作者和作品来路都那么不正呢?”

    “这话说的,什么叫来路不正啊!”林为民不满道。

    “就是说你是歪门邪道呢!这都没听出来?”姚淑芝调侃道。

    同事们笑成一团。

    那边,刚看了开头几万字的贺启智抬起了头。

    “为民啊,我觉得你现在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一点?要是按照开头的质量,其实放到咱们刊物上也不是不可以。”

    林为民笑着说道:“关于丛书的事,其实我是有一些考量的。”

    大家见他这么说,神色正经起来。

    “之前也和大家说过,我们这次的长篇丛书不光是要筛选已经发表过的作品,还有那些遗珠之憾,包括发表等待周期过长的作品,这里面当然有为了缩短稿件发表周期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为了能让读者有新鲜感。

    除此之外,大家这几天筛选稿件,可能也会发现,我想留下的作品更多的还是通俗性较强的作品。

    丛书是新瓶装旧酒,要全是旧酒,味道还寡淡,喝着就没意思了。

    强调通俗性,是在跟我们《当代》做区分,我们的丛书不光是要圈定以往的读者群体,更要开辟新的读者。

    小吕的这部小说,要是放到水准整体差一些的时候,确实是可以发表的,但我觉得那样还不如干脆放到丛书里面来。

    只要丛书的销售情况能够达到预期,我相信对于小吕的加成,不会弱于在《当代》发表的。”

    众位同事听完林为民的想法,沉吟片刻,不得不承认林为民想的就是比大家要高远不少。

    他是从编辑部的整体出发考虑问题,而不单单是从稿件水平的角度。

    难怪社里会考虑给他加担子!

    贺启智心里感叹,一只手抚摸着小吕的稿件,首页上赫然写着四个字。

    今天就两更了。太累了,我得缓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