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离于凤
繁体版

第20章:诗词首秀

    明月听了三叔的话,上前牵着三叔的衣襟,仰头问道:“三叔,我听说秋闱考中了,就是举人了,以后就能做官了,是不是啊?”

    明礼低头笑道:“可不是么,明月,你小小年纪,知道的还真不少啊?是你舅舅家表哥告诉你的么?

    “嗯,是我二舅家表哥跟我说的!那三叔明年中了举人,不就成了官老爷了?”明月一脸羡慕的看着三叔。

    这羡慕可不是装出来的,明月是真的羡慕三叔,前世今生,自己还就没机会试试当官是什么感觉。

    明礼看着一脸羡慕的明月,叹息道:“考中举人,也不是一定就有官做,那也得看时运,运气来了,就能得个一官半职,运气不好,就只能干等着,做官还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儿。再说,举人也不是那么好考的”

    三叔的话,明月心里也很清楚。考中举人,只不过是有了做官的资格,就跟上岗证一个作用。

    但能不能做官,就要看方方面面的因素了,比如说,正好某个地方的官员告老了,举人才有做官的机会。

    这个时候,就要看哪个举人的背景深厚,靠山更稳。没有背景没有靠山的,有钱也行。什么也没有的,要么继续等着,要么就是继续参加科考,要是一朝中了状元探花什么的,自然就一飞冲天了。

    就三叔而言,自己家里没有权势,没有靠山,更没有钱财。就算三叔中举,只怕要等到有官做,也是遥遥无期。

    更何况,三叔能不能中举,还是一回事。平心而论,明月是希望三叔中举的。家里有个秀才举人,在村里也能让人高看一眼,就算自己家将来分了出去,人家也会记得这事举人老爷的哥哥。

    明月看着一脸忐忑的三叔,心想就算三叔念了这么多年书,对考举人这事儿,心里也还是没底的。不过,如果考中了,三叔出去做官了,说不定爷奶也跟着过去了,自己家不就能落个清静了?

    对!就是这样!一定得让三叔考中才行!明月转着心思,隐约记得,这个朝代,考举人的时候,可以找有名望的官员举荐的,那样考官会对考生高看一眼,若是能得考官提点,那就等于踏进了举人的门槛了。

    明月和明礼说着话儿,明义听着心里好笑,真是的,也不知道三哥哪根筋不对,跟个不懂事的小丫头说科考的事儿做什么?算了,懒得听他们扯皮,自己还是去地里帮爹娘干活去吧。

    明义想罢,跟明礼说了要去地里帮忙,明礼也就随他去了。

    明月看着四叔离开,也懒得搭腔,继续跟明礼说道:“三叔,我听说,考举人的时候,可以找有名望的官员举荐,不知道三叔有没有想好找谁举荐呢?”

    明礼诧异的看了一眼明月,心想难得自己这个侄女这么聪慧,小小年纪,就知道这么多事儿!

    “找谁举荐?我倒是有个人选,只不过咱们家这情况……,唉,还是不要费钱了,考不考的中,全凭天意吧”明礼一脸的落寞,有种壮志难舒的感觉在心头萦绕。

    没办法,谁让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呢?光凭本事,也是没用的,还得有人脉,有钱才行。

    明月装作疑惑的问道:“三叔,找人举荐,一定得花钱吗?我听说那些有名望有本事的人,最看重的,还是学问和人品,三叔找个真正有本事的人举荐,不就省下花钱了?”

    “唉,那样的人,也不是没有,就咱们县里的钱夫子,就是个有真本事的人。他家祖上三代都在翰林院呆过,虽然只是六品的小官,不过官声倒是不错。他本人,是进士出身。家里清贫,也不看重钱财。不过有一样,要得他举荐,必得有真本事才行,我一个小小的书生,哪里能得他另眼相看?”明礼说着,心里一阵怅然。

    明月点点头笑道:“三叔也是有学问的人,只不过钱夫子没听说过三叔罢了。三叔,要是你把自己的文章什么的,让大家都知道,把名声传扬出去,钱夫子不就能知道三叔了?到时候三叔再去拜访他,不就行了?”

    明礼顿住脚步,惊异的看着自己这个小侄女,刚刚这番话,绝不是明月表哥程水云会说出来的。

    程水云他也认识,是一个谦厚温文的书生,除了念书以外,就是在家帮忙干活,一向低调的很,绝不会想出名的。

    明月见三叔盯着自己看,赶忙解释道:“三叔,这是我自己想的,前几天我去地里拔草,偶然听一个老头儿跟他儿子说的,那个老头儿听口音是外地人,好像是路过咱们村的。他还跟他儿子说了好些话,我记得不大清楚了”

    明礼见明月解释,当下就信了,因为他实在无法相信明月这么小的人,会有那么成熟的想法。

    “明月,那个老头儿,不是,那个老爷爷,还说了些什么?你再仔细想想?”明礼想了想,又问道。

    明月挠挠头,装作努力的想事情,半晌答道:“那个老头儿还说,无论做文章也好,作诗也好,都要以生活为参考,不能空口说白话。不然任凭你口灿莲花,也不过是个空壳,没了灵魂,就算不得好诗”

    “不能空口说白话?不错,就是这样!没了灵魂?诗词也有灵魂?”明礼喃喃自语道。

    明月一路走着,心想要先去河边,把菜洗一下,再拿回家,反正自己家离河边也不远,省的还要去村里打井水。

    因为明家没有水井,要吃水,都是到村东头的井里面打水回来,这活儿一向都是明孝的。

    明月和三叔一路走到河边,见三叔还在喃喃自语,好像不大明白的样子。心想还得跟三叔说的明白点才行。

    “三叔,你看河里的大白鹅,多好看啊!三叔,给大白鹅做首诗吧,作的好了,明天拿到学堂里,让周夫子在学堂念念,三叔的名声不就慢慢的传出去了吗?”明月指着下游的大白鹅说道。

    明礼抬头,茫然的看着河里的大白鹅,搜肠刮肚的想诗句,半晌却没得出一句来,不禁有些气馁。

    明月暗自叹息,忍不住开口道:“鹅鹅鹅,伸脖向天叫,白毛映绿水,红掌乱扑腾!”

    明礼正埋头苦思,猛然听见明月作的“诗”,忍不住笑了:“明月,诗词怎么能乱做一气呢?伸脖向天叫,这倒挺实在,不过这么个实在法,就不叫诗了,那是大白话”

    “三叔,我这可都是根据鹅的具体特征来作的诗,虽然不大好听,三叔给改改,不就成了?”明月没有一点丢脸的自觉,反而得意洋洋的说道。

    明礼看着白鹅,想着明月的“诗”,忽然福至心灵说道:“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好诗,三叔好厉害!这么一改,听着就舒坦多了”明月在一旁叫好。

    明礼有些羞愧,要不是小侄女的提醒,自己哪里能想出这么好的诗句来?自己还不如个五岁的小女娃,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明月却不管这么多,一个劲儿的叫好,明礼红了脸不好意思,赶忙把篮子放下,拿出油菜和莴苣,放在水里把泥土洗去,然后装在篮子里,领着明月往回走。

    明月牵着三叔的手,心想好在三叔心思正,人品还算不错,也能听进人言,这总算是个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