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之四海
繁体版

第39章 退路

    潭州,元廷将鄂州行省并入了潭州行省,也称湖广行省,此处正是治所。行省丞相是樊城、沙市、静江等屠城者,镇压湖广起义军的元凶,平章政事阿里海牙,此时正在整兵,准备出兵琼州,以断宋廷南下退路。

    琼州城,很小,比惠州府城还小,周长不过三里,但和惠州府城外的合江渡码头相比,琼州城东门外的海口浦码头可就大多了,只是此时不见往日的繁忙,原本此时正是大宋及各国海商随南风北上的季节。

    此时的海口浦冷冷清清,有一艘商船刚刚停靠,看模样似乎是来自三佛齐。一个商队管事模样的人,带了几人抬着几个木箱下了船。

    琼州并没有市舶司,百年前,占城国曾向大宋申请在琼州通商,但朝廷并未同意,所以商队的货物交割多是在广州和泉州,很多商队只是在此稍作补给,少有海商上岸。

    东门的守兵见到商队,随口问了几句,听说是海岛棉种,打开看了下,见到货物无误,便收了税钱,放了商队进去。

    没走多远,便进了一间杂货铺,屋檐下挂一个招牌,上面就只有一个“金”字,商队进门后,未做停留,径直走进后院,却见此时院中已经有五六个人年轻男子,其中有两人看样貌和黎母山的山民十分相似,看到商队进来,其中一人问道。

    “怎样,还顺利吗?”

    那管事接口道。

    “还行,没有细查,但确实比之前更严,这个赵安抚使多少有些本事。”

    先开口的男子,原本是石碌村上游的山民,但因为很早就和公司一起做事,后来索性搬出了山寨,也许是跑惯了山路的缘故,体能十分了得,考入了保卫部,后来又在神机营的训练考核中名列前茅,此时正是神机营第五小队的队长。此时的山民基本还没有姓,干脆就依黎母山作姓,叫黎小河。

    商队管事则是公司贸易部的同事,贸易部有一支特别的商队,负责在重要港口和城市设立据点,收集情报,并不以利润作为考核目标,神机营最为熟悉的同事便是他们了。

    商队招牌和公司的四海招牌也不同,就叫金记,起因是这支商队最初的本钱都是公司自己弄的金子。海南和占城这块的负责人就是此人,大家一般唤他陈掌柜。

    此时,大家一起帮忙,将箱子打开,推开表面的棉种,便见到夹层,撬开夹层,便是公司的新款步枪,公司内部一般叫它四号枪,据说是因为这是科技工业部设计的第四款枪,但也有传言说是科技部的大佬陈老四设计的,所以才这么叫。

    不过,名字不重要。火力才重要。四号枪有长短两种,分别叫老四和小四。此时箱中便多是老四,因为小四并不难带进城。

    琼州城以前并不怎么盘查,是雷州失守后,才开始严格检查,这样以来,神机营的老四就不好带进城了,只好托商队出马了。

    自从知道琼州城中有鞑靼人的奸细后,公司就设了点在这里。凭借昌化江那边建立的和山民之间的良好的关系以及沿海疍民的帮助,公司在琼州的非宋人群体中的基础非常好,相比宋人,公司和山民、疍民们交易时从不欺骗,价格也公道,并且,公司也欢迎这里的山民和疍民加入公司,所以多少能找到一些沾亲带故的人,因此,陈掌柜就知道了一个有点古怪的人。

    原本公司只知道这里有大都那边的暗线,还以为是北方汉人或色目人,所以一开始的筛查目标都是集中在商人身上,一直没见到什么可疑之处。

    琼州城东门外有个熟黎和疍家人混住的村子,里面有户人家,是宋人,宋人混在疍家人的村里,这事虽然少见,但也不至于没有,尤其是有些专门和熟黎、疍民做生意的宋人。

    但这户人家是官人,刚搬过去没几年,之前大家也没当回事,因为东门外船来船往,什么人都有,这家人平时和大家往来友善,大家就以为这是哪家官人入伙了些船队的份子,所以在这弄个落脚点。

    直到商队有个伙计,也是疍民,去村里时,听到这家人的一个仆役说起大宋的小皇帝要走了,就当了会吃瓜群众,听这仆役吹牛聊天,回来后说起这事,陈掌柜觉得不对。

    雷州失守后,琼州海峡就被鞑靼封锁了,琼州的米粮都送不过去,那边的消息自然也过不来,陈掌柜一直刻意打听都打听不到,听到消息后,陈掌柜去府城找相熟的官吏套话,确认了琼州府的人也不知道此事,都还以为小皇帝就在对面,还在千方百计的想把粮食送过去。

    此后,陈掌柜就开始调查这户人,姓唐,家主是县尉,但附郭州城的县尉嘛。此人平时是住在城中,偶尔会去东门外的宅子,陈掌柜查了一个多月,知道此人是随父亲流放来此,父亲去世后,荫补了县尉,三年前,突然发了财,还把家搬去了东门外疍家人的村子,在此之前,并没听说这家人有参与贸易,但就突然买了条船,据说是在跑占城。

    陈掌柜认为这人是鞑靼细作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向公司申请了神机营一支小队过来,对面雷州全都是鞑靼人了,谁知道鞑靼准备几时对琼州动手。

    潮州,韩江出海口的位置,有一块沙洲,当地人称大牙,原本是一伙海盗的老巢,为首者叫陈懿,连着他四个弟弟,人称陈五虎,二当家的叫刘兴,原是漳州那边的,被陈吊眼打得无路可去,带着人马投奔了陈懿,因此坐了第二把交椅。

    但此时,这伙人身份却不再是匪了,因为有了官身,陈懿,大宋右骁卫将军,知潮州兼安抚使。前段时间和陈吊眼那边打得有点狠,刘兴就给出主意,向宋廷投诚,于是陈懿便差人给驻扎正在惠州的大宋文相公送信,声称愿意替大宋守潮州抗暴元,宋廷很大方,陈懿就成了大宋在潮州的最高长官。

    此时,这帮官匪正在议事,因为有了官身,所以原来的暗抢变成了明抢,就有百姓跑去惠州向文相公告状,文相公写了信来申斥,这让陈老大觉得很没面子。

    正巧,这时泉州那边来了个熟人,孙胜夫,说起来也是不打不相识。陈五虎他们一贯是在潮州一带海面活动,蒲老二在泉州那边活动,之前偶尔越界大家还发生过一些摩擦,后来是蒲老二有胆魄,只身前来,和陈懿约定,陈五虎不抢蒲家的船,他们抢的其他货蒲老二包了,价格保证公道,这样大家两便,陈五虎就不用操心销赃的事了。

    孙胜夫是宋左翼军中一个水军将领,之前帮陈五虎包销脏货。这次来,是因为蒲家的这批香料船被张世杰给抢了,蒲寿庚和张世杰之间的过节,陈懿是清楚的,只是没想到这张世杰还很记仇,去年围了泉州快三个月,害得陈五虎的人三个月没开张,这次干脆直接在南边下手了。

    说起来,陈懿觉得自己现在也不必那姓蒲的回回差,被张世杰弄了几次后,蒲寿庚实力大不如前,自己现在也是潮州这边名正言顺的一哥,这会的陈懿是不会想起泉州的贸易量是潮州的不知道多少倍的。但泉州那边既然划了道了,陈懿觉得还是要和兄弟们商量下,接还是不接。

    蒲家带来的消息是,大元朝廷不准备再容忍大宋这海上小朝廷了,之前是因为大元北边出了乱子,所以才没工夫搭理广东这边,现在大元的大军已经在建康集结了,北风起时,大军就会南下,自己这大宋的知州还能做多久?是时候给兄弟们找条退路了!

    鄱阳湖畔,都昌县。

    夜色中的县衙,大元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贾居贞还在看一份文书,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名字,贾居贞随便点了个名字,问自己的幕僚。

    “这位姚克明,家中是做瓷器营生的,颇有些家财,因为信佛,常去东林寺,想是因此被列了进来。”

    “这位杜佑宁呢?”

    “这位确实是江右杜氏,不过都昌此地杜氏多是子美公曾孙洛水公的后裔,估计是因为此人姓杜,所以被牵连进来。”

    在都昌,甚至江右,杜姓乃是大姓,多是杜子美的后人,这些年开枝散叶,已经是扎根于此,耕读传家。此次因为杜万一一案,牵扯了不少杜姓族人,若说是这些人都跟着杜万一为乱,那是不可能的。

    “你怎么看?”

    “属下觉得此事此时不宜扩大,眼下还是以追击残宋小朝廷为重。”

    “既如此,那就先放放。”

    与此同时,都昌城中,一座大宅中,有两人正在一座偏院中的凉亭中座谈,其中一个白皙富态的中年人正在说话。

    “可用贤弟,还是听愚兄一言,暂时避一避,报仇一事,不急在一时,留住有用之身,才能东山再起啊。”另外一人,是个身材高大的青年,只是月色下的脸有些苍白,此时听了对方的话,低着头不说话,过了好一阵才抬头。

    “那就听世维兄的。”

    “好,眼下可用贤弟就留在此院中安心养伤,东林寺那边等风声松一点,我派人去通知,你就不要再去了,等伤好点,就先退到湖里躲着,愚兄有些营生在那边,你去了也有个照看,就这鞑靼人的做法,不用多久,又会大乱,到时自可乘势而起...”

    江州,德化县,即原浔阳城。

    这段时间,蔡羽带着小队一直猫在鄱阳湖中,虽说是困在了鄱阳湖中,但也因此结识了不少在湖中讨饭吃的好汉,相处得也还算融洽,这天听说那杜圣人被鄂州过来的贾参政给杀了,于是先去了都昌县,看到街面一切如常,于是便决定试试和公司联络。

    万三本就是当地人,于是就自告奋勇的去探路,这会万二、万三都是一副渔夫打扮的模样,刚从福星门进了城。福星门是浔阳的东南门,进城后就听路人议论湓浦港有元廷的水师战船,两人有心想去打探下,于是

    沿着街道往西去。

    正在路上走着,万三还在和万二聊杜圣人的事,感觉还没怎么着,就稀里糊涂的结束了,这时看见对面有间商铺,叫做金家药铺,万三咦了一声,凑近去看了看,看到串数字“1227”,没错了,这是自家公司的铺子。

    刚想迈步进去,又回身和自己二哥说话,让二哥在外面等着。

    蒲叔明自德祐元年底就跟着自己二哥到北方来了,转过年公司就安排自己负责长江沿线,自那时起,蒲叔明就在长江口下游活动,直到去年准备往上游扩展,碰巧遇到了杜万一起兵,就给耽搁了。

    这段时间局面稳定了,蒲叔明就先来了江州,正好海州那边高丽参之类的辽东药材比较多,长江沿岸这边开药铺就是最佳选择,一来可以往北进高丽货,二来可以往南进南洋香药。

    江州附近有公司一支神机营的小队这事,蒲叔明是知道的。

    这天,正在药铺里坐着,见到一个渔夫打扮的人走了进来。

    万三进了门,看到药铺中有两个人,靠外的是个伙计,凑上前来招呼,听到对方招呼,万三回道。

    “有氧化物吗?”

    伙计听到后一怔,应道。

    “什么样的氧化物?”

    “快速反应那种。”

    “客官随我来。”

    这时,蒲叔明站起身插话,掀开帘子,带着万三进了里屋。

    进屋后,蒲叔明先开口了。

    “哪个部门的,可有身份?”

    万三一边回答,一边从脖子上取下一个薄铁片,再从蒲叔明手中接过一个一模一样的铁片,看了两眼,还给对方。

    “你们早该来江州的,可是遇到什么岔子?”

    “遇到了杜圣人,给困在鄱阳湖了。你们呢?”

    “我们是遇到了贾居贞调兵,不让过江。”

    蒲叔明和万三谈了一阵,大致明白了此时的形势,元军的主力还在北方,忽必烈还在和海都、昔里吉等人打得你来我往;江南这边,大宋的海上小朝廷才是元廷的头号敌人,建康那边正在聚兵,江西这边杜万一已经被凌迟,贾居贞显然是不想扩大所谓的叛乱范围,这波乱子已经过去了。

    主要的意外的是鄱阳湖的这些水寇,蒲叔明决定还是去见见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