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平
繁体版

第十二章 开始调查

    提辖,是低级武官的一种,不入品,连官都算不上,只能算是个吏。

    前朝时京卫府设四提辖,分管茶场、市场、文库和武库,大盛一朝对吏治进行了改革,凡是有武库的衙门皆设立提辖一职,总管各行衙役。

    燕小武当年刚在天宾衙门内任职的时候就知道,他这种身份混到头了也就是能当个提辖。

    除非考科举搏个文名,或者像妹夫钱彬那样立下军功,否则提辖就是他的人生追求了。

    现在这块代表着他曾经人生追求的腰牌就在眼前,燕小武觉得有些梦幻。

    揉了揉眼睛,问道,“您确定?这个是给我的?”

    “拿去吧。”丁怀远摆摆手,紧接着又补了一句,“不许中饱私囊。”

    “是。”

    “让阿平跟着你,有什么不方便的让他露面。”

    “是。”燕小武眨眨眼,又想到一件事,“大人,有件事想私下和您谈谈。”

    丁怀远抬抬下巴示意林阿平先出去,等阿平关好了门,燕小武低声问道,“大人,这个阿平是……”

    “我的养子。”

    “是是是,本不该多问的,但是……大人统管天宾衙门,一定知道李承安这个人吧。”

    “大青山剑修李承安。”

    “是,那我就长话短说了。”燕小武说道,“阿平前几天在擂台算是战胜了李承安。”

    丁怀远罕见地直起腰来,手撑着下巴沉思了良久才说道,“你觉得呢?”

    燕小武坦率回答,“我不敢想。”

    这次反而是丁怀远有些恼怒了,“答不敢答,看不敢看,连想都不敢想吗,你这未免有些太过胆小了!”

    燕小武一想也是,赶紧回答,“我觉得是个阴谋,文头主导,大青山配合,为了让林阿平出头,最后目标是您,或者……”

    燕小武想说是您身后的那位,没敢说出口。

    丁怀远听完立刻摇摇头,“这个局文头不敢做,大青山也不敢做。”

    燕小武立刻说道,“文头最后跟我说,林阿平是一道法术,从二十年前发出,射向我们所有人的未来。”

    丁怀远长久的沉默,盯着门外的方向不知道他的目光落向了哪里,书房外,衙门外,京城外还是十七年前的某个夜晚。

    半晌之后,丁怀远缓缓叹了口气,“唉,你走吧。”

    燕小武见他不想再多说什么,也没有多问,便起身离开了书房。

    门外林阿平已经等候多时了,见到燕小武出来便问道,“咱们去哪儿?”

    “先去文书堂查点资料。”文书堂是天宾衙门存放文卷的部门,里面有着无穷无尽的对于各路修行者的记录和描述,这些描述全天下也只有两份,一份在天宾衙门的文书堂,一份在皇宫内院,由两名十方境的皇家供奉守护。

    上次燕小武需要当时在京城内所有修行者的资料,便是林阿平从这个地方要出来的。

    每年八月十五到九月十五一个月的时间,两个地方的文书会进行备份誊抄,互相检查补充对方缺少的部分。

    “你有什么思路吗?”林阿平问道。

    “有倒是有,”燕小武回答道,“我爹说的,当你看向火把的时候,也会被火把看到。”

    林阿平没有说话。

    “只不过现在我是火把,有人在看着我,所以自然也会被我看到。”

    “谁在看你?”

    燕小武想了想,看他的人很多,但大多数都如文头和丁怀远一样明火执仗站在光亮处,只有两双眼睛是在阴暗处看着自己的火把——一个大汉,一个少女。

    “北庭。”燕小武摸了摸怀里的火晶石回答道。

    天宾衙门不算小,两人走了很久才走到文书堂的门口,门口站着两个老衙役,中间坐着一个文书。

    三个人都是天宾衙门的老人了,一眼便认出了燕小武。

    “小武?你怎么来了?”问话的人姓孙,燕小武叫他老孙,老孙还欠他三两酒钱。

    “我啊……怎么说呢……”

    燕小武伸手浮夸地摸摸头,“不经意间”露出挂在手腕上写着“提辖”的腰牌,“来查点东西把。”

    老孙瞪大了双眼,仿佛看到什么难以置信的东西,长大了嘴巴,“你……你……这……你……真的假的?”

    “如假包换。”燕小武将腰牌递了出去,在老孙要接到的一瞬间又抽回手中,“哎哎哎,可别碰啊。”

    几人本就是老熟人,在林阿平的一脸平静地注视下打闹了半天,几人算是终于能接受燕小武成为提辖的事实。

    老文书是个读书人,年纪也比较大了,手里捧着提辖的腰牌不禁感慨,“小武也算是有出息了,要是老燕能看到……”

    说罢眼眶都红了半圈,场间的气氛也是变得低沉了下来。

    反倒是燕小武最不在意这种事情,老爹要是能看到,他就不会有这块腰牌了。

    “小武,你是来查什么文书的啊?”

    “我要查从陛下凯旋之后到现在为止,圣武门的通关名录。”燕小武心想,北庭的人偷偷进京,时间上肯定是陛下凯旋之后,因为他们的目标多半是火晶石。

    地点的话他们对京城不熟悉,肯定是会选择北边的城门进来,也就是京城城北唯一通行人的圣武门。

    几人面面相觑了一下,“从陛下凯旋到现在,可是将近有半个月的时间了啊。”

    就算是天宾衙门只统计修行者的出入记录,这半个月来正好碰上龙宾会,怎么也得有成百上千的修行者。

    “我要找一个壮汉,一个姑娘,修行不高。”燕小武又想了想,补充道,“应该是散修,或者至少是北方的门派。”

    文书面露怀疑地走进文书堂,过了半个时辰,拿着一卷文书走了出来。

    “身材魁梧的男性,修行不算高,散修或者北方门派的有这十七个,年轻女性有二十九个,你看看。”

    燕小武接过文书来一看,身材魁梧的男性大多数都是燕云堂的人,其中就包括在小松山论道时见过的的雷破军,燕小武想起那个壮汉还有一个特点是背着竹篓,逐一检查之后并没有符合特征的人物。

    再检查年轻女性,终于是有了一些收获。

    梅羽儿,女,十七岁,辽州左权县人,在陛下凯旋之后的第二天单身一人从圣武门入京。

    重要的是,这个女孩是在圣武门外临时办理的天宾帖——天宾帖乃是天宾衙门所发布的一种文书,可以证明你乃是天子宾客,是一名修行者,在大部分场合下出示天宾帖,都会得到高于常人的待遇。

    而最重要的是,这个女孩办理天宾帖时展示的道法,乃是所谓的“天地道法”,和李承安所描述的一模一样。

    “就是她。”燕小武指了指这个梅羽儿,“给我查她,一是她昨天有没有去小松山论道,二是查这个人现在在哪里。”

    文书又走进堂内,这次只查一个人明显快了很多,不久后便空着手出来说道,“她昨天有用天宾帖登记了一个小松山论道的请帖,然后她的天宾帖登记的地方是东市的狮子楼。”

    “得嘞,手到擒来!”燕小武拍拍胸脯,伸手摇摇一指,“明日出发!”

    第二天一早,燕小武坐在东市狮子楼门口巨大的石狮子下面的台阶上捂着脸,心想自己真是个白痴,如果真的是北庭的人怎么会真有人按登记的地方来住。

    刚才燕小武已经带着林阿平两人进狮子楼问过了老板。

    老板说之前有个小孩拿着这份梅羽儿的天宾帖来这里,说要登记一个房间,给了几两定金之后就离开了,老板看又有银子又有天宾帖就没多想,结果直到现在都没有见到这个所谓的“梅羽儿”真人。

    至于那个孩子,根据老板的描述只是街上的一个顽童,燕小武已经让林阿平左右去问了。

    不多时燕小武听到脚步声放下手来,林阿平已经站在身边。

    “我问过了,那孩子是那边一个屠户的孩子,说是一个女人给了他五个铜板,让他跑个腿。”林阿平说道,“还有我又问了几个孩子好像这种事情挺常见的。”

    “女人长什么样子?”

    “个子不高,长头发,长得很漂亮。”林阿平回答。

    除了长得很漂亮之外,其他事情燕小武都知道,不过他心想也是,从一个孩子嘴里估计也问不出什么别的事情了。

    “那孩子只是帮忙跑腿来订个房间,”燕小武一边思考一边说,“他需要把这个女人的天宾帖送回去,送到哪里了?”

    林阿平抬手指了指,“那个路口。”

    燕小武站起身来向四周观察,狮子楼正好在东市的中心,这是一个丁字路口上,狮子楼便正对着丁字路口的大路。

    这在风水里叫做冲煞,不好,所以店家在大门口摆了一座巨大的石狮子,用来挡煞。燕小武所指的地方便是顺着这个狮子楼正对的大街再往南,大约百步远便又是一个丁字路口,两个路口组成了一个工字形。

    燕小武看看路口,看看狮子,又看看路口,双眼快速眨动了片刻便起身向路口走去,林阿平紧随在后。

    走到路口,路口附近都是一些商铺,燕小武低着头左看看右看看,如果不知道的人可能会以为他在低头捡钱。

    一边转一边看,同时嘴里还念念有词。

    “狮子,日晷,羊皮纸,火把,旗帜,石榴,麻绳……日晷……日晷……日晷,哦,在这儿。”

    燕小武用脚指了指附近商铺边上一块破烂的青石砖,林阿平凑过来看,没看出这块破砖有什么问题。

    “这是他们留下的记号,用来寻找同伴的。”燕小武蹲下来指了指砖旁边一些黑色的痕迹,黑色痕迹已经模糊的几乎不可见了,“不过已经被人擦掉了。”

    “谁擦的?”林阿平问道。

    “两种可能性,一种是这个女人擦掉的,这是她在京城内的同伙留下的记号为了指引她汇合。”燕小武说道,“第二种可能性是这个女人留下了印记,她的同伙看到后给擦掉了。”

    燕小武起身拍拍手,“反正不论如何,他们已经汇合了。”

    “听着像是个坏消息。”林阿平说道。

    “还有一个坏消息,”燕小武皱了皱眉毛,“印记被擦的挺干净,不知道下个方向是哪儿,不过好在这边就两个方向,你往西,我往东,就找这种炭笔画的黑色印记。”

    林阿平点点头,“你好像对这些事情很了解。”

    燕小武轻蔑地哼了一声。

    “要知道三年前的通北案,那可就是我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