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作死,真的会死!
繁体版

第六十七章:战前准备(求推荐,求追读,求月票)

    “少爷,城内几位有名姓的工匠都已经叫到了大堂。”

    李斯回到家中,杨管家迎上来说道。

    “好,辛苦杨叔了。”

    李斯点点头,马不停蹄的赶往了大堂,身后杨管家紧随其后。

    两人入得大堂,李斯抬眼一扫,六个肤色古铜的魁梧中年人正坐在椅子上窃窃私语,这些人身骨都颇大,眉眼间略有些拘束的坐着。

    几位工匠见一位锦衣公子入内,身后跟着杨管家,心知这是正主来了,于是纷纷起身迎接李斯的到来。

    “诸位请坐,事情紧急,我就长话短说了。”

    李斯直接进入主题,“邀请诸位来时,相信各位也得到了些许消息,这次的目的是与大家合作,一起做出水泥。无论哪位大匠先做出来,本公子都重重有赏。”

    “敢问少爷,这水泥是何物?我等也从来没做过,不知可否给些提示?”

    一个工匠起身问道,面上颇有些忐忑之意。

    灭家的府伊,破门的县令。李晋仁在大夏王朝来说只是个绿豆大小的小官,但对于在罗华县内讨生活的百姓来说,无疑是一座无法招惹的大山。

    他们这些工匠靠手艺挣些钱,祖产和家业都在城里,真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父母官乃是万万不可得罪的对象。

    “大家不用慌,我李斯并非刁难各位,这水泥的制作方法会告诉大家。”

    李斯看出来了这些工匠的谨小慎微,赶忙进行了安抚。“此物做法简单,将石灰石碎成粉末状后与黏土,铁粉混合在一起锻造烧成熟料,再同石膏一起研磨细即可。

    现在问题在于此法是一古方,对于锻造温度要求颇高,并且需要的产量颇大,所以需要诸位一起通力合作生产。”

    听闻李斯这般解释后,这些工匠终于松了口气,纷纷表示会全力配合,一定让少爷满意。

    “好,那咱们就现在去试一下吧。”

    李斯见这些工匠愿意配合,直接起身就要走。

    几个工匠面面相觑,不曾想这位少爷这般性急,刚才落下的心又悬了起来。

    一群人浩浩荡荡出了门,随便挑了一家最近的工匠作坊,刚一进门,一股热浪便冲向面颊。

    李斯进门后看了一下,屋内最醒目的便是一尊2.7米左右的圆形炼铁炉,一个徒弟在炉前用皮橐使劲儿鼓风,另两个学徒赤裸着上身,抬着一秤煤炭踩着垫高的台阶给添加燃料,几人忙得热火朝天,甚至没注意到门口进来这些人。

    “坊主,这炉内温度可保证能稳定炼化铁水?”

    李斯侧头问道。

    此言一出,身后几个工匠坊主神色各异,都觉得这位少爷果然是外行。

    这次的任务怕不是那么轻易可以过关了,所谓的水泥很有可能就是这位少爷在某些古籍上看到一些记载,心血来潮跑过消遣人玩来了。

    “额,少爷不知,这炼铁并非每次都能成功,须挑选一个黄道吉日,再有经验的老师傅掌控,方有机会练出一炉上好的铁来。

    以前用木炭做燃料,练出好铁的概率不是很高,自打换成煤炭后,现在炼出好铁的成功概率已经达到了近乎六成。”

    别人可以沉默,这间工坊的工匠却躲不了,硬着头皮开口解释起来。

    “可曾总结过原因?”

    李斯开口继续问道。

    “这,大概是因为煤炭耐烧,能让炉内温度保持的很高吧。”

    见李斯说话和气,另一个工匠不确定的开口道。

    “那你们可能想过如何能把炉内的温度变得更高?比如改善一下这皮橐?”

    李斯指着忙出满头大汗的学徒问道,“我看这皮橐能鼓进的风也有限,何不换一个更好用的工具?”

    “这...”

    几个工匠面面相觑,甚至心里都忍不住想要骂人了。

    废话,谁不知道这皮橐鼓风很费劲,可历来都是这般做的,若是这么轻易就能想到办法解决问题,他们还至于让徒弟没日没夜轮班干吗?

    为首坊主大约品出了一些意思,他不确定的道:“少爷的意思是,您这边有更好用的工具可以替换皮橐?”

    “没错,我这边有一种木风箱,可以比皮橐更加省力,给炉内加入更多空气助燃。”

    李斯点了点头,伸手让人拿来笔墨,在草纸上简单画了一下明朝的新式木风箱。

    木质风箱结构很简单,李斯还用的是立体平面图,对于里面各种小物件都做了备注,这些人都是老工匠了,看起来倒是很容易。

    几人研究了一下,只觉这木质风箱设计颇为合理,给他们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当即竟抛下李斯,简单商量后决定现场要做一个出来。

    几个积年工匠做起来很快,在请教完李斯相应尺寸后,不到半个时辰时间便将各式小零件打造出来。

    随后就是进行组装,然后将组装好的木质风箱替换了皮橐,用它给这炉进行鼓风。

    在等待的时候,李斯安排人去采了石灰石和黏土磨成小颗粒浆料,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就等待这一炉铁水的出炉。

    经过漫长等待,这一炉铁水顺着渠道终于出炉,几个老师傅按照之前的流程进行后续加工,最后欣喜的发型,这一炉铁水竟都达到了合格,打造出来的铁器品质上佳,甚至比之前都要好。

    毫无疑问,李斯提供的木质风箱作用毋庸置疑。

    这下几位老工匠再无一丝疑问,全都对李斯心悦诚服,乃至于甚至有些崇拜了。

    数代匠人苦心专研都没有思绪的问题,被这位少爷随手画出的风箱完美解决,这对于工匠来说何尝不是一种震撼和福音。

    这意味着从此他们都能制造出品质更好的铁器,再也不用担心辛苦耗费时间却得到一炉废品的问题了。

    随后他们按照李斯所言的步骤开始制造水泥,事实上这个东西只要温度达到了确实也没有什么难点。

    再次经过漫长等待后,学徒从炉底掏出一把灰粉,李斯用手抓起一把,微微摩擦一股熟悉的手感传来。

    他命人将这灰粉和河沙以3:1的比例配置水泥砂浆,还好工坊不缺铁粉,再随意加一些铁粉进去,配比出来的水泥浆色略黑,呈现灰黑色。

    李斯再把它们一股脑倒入一块石砖上,再将另一块扣上去,考虑到水泥凝固需要十个小时左右,他也无心继续等待,索性先回了府,等明天结果出来再过来。

    第二天一早,李斯匆匆赶往工匠坊,此时的工坊已经聚集了昨日来的所有工匠,他们围拢在一起,对着什么东西啧啧称奇。

    李斯只觉心都跳到了嗓子眼,赶忙跟着上前,这时认出他的工匠迎了上来,脸上满是欣喜。

    “少爷,这水泥好生神奇,竟然能把两块石头粘的如此牢固,我们用东西砸,拿起来摔,各种方式都用了,竟然在上面留不下一丝痕迹。”

    “是啊,草民还用刀去砍来着,刀都有些卷刃了,才弄下一些边角来。”

    “少爷,若是用这水泥搭房子,岂不是永远塌不下来了?”

    几个工匠脸上满是喜色,他们同样意识到了水泥在建筑行业的作用。

    李斯上前去看,果然两块石砖已经被水泥牢牢黏在一起,用手摁压那股熟悉的坚固触感涌上,那是完全不同于泥土夯实的坚硬,即使用指甲用力去扣也留不下一丝痕迹。

    到了这一步,李斯终于松了口气,他知道,守住罗华县最大的保障已经有了。

    随后李斯不在犹豫,当即命几位工匠聚集所有学徒,在几家工坊都建造了老式石灰窑,尽全力生产水泥。

    同时调动近千民夫,在最短的时间待命,只要工坊造出石灰粉,立马拉走造水泥,随后将这些水泥用在加高城墙和建造外墙上。

    一时间,整个罗华县浩浩荡荡,全县数千百姓都因为水泥被调动,引得罗华县大户人人侧目。

    在短暂打听一番后,见这水泥只是用在加高城墙,外形也丑陋灰扑扑的,远远不如自家青砖气派,这些大户也不再关注此事,继续在府内歌舞升平的享乐。

    此时,距离蛮族扣关,只剩下不足半个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