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作死,真的会死!
繁体版

第26章:罗华商铺开业(求推荐,求追读,求收藏)

    竖日,城西市场最显眼的一处商铺换了东家,连带左右隔壁三间房屋全部砸通,形成一间宽阔敞亮的大厅来,门匾写着“罗华粮铺”四个大字。

    十多个妇女进屋擦洗打扫,忙活一上午弄得干干净净方才撤离,就连门口青石板都擦得纤尘不染,阳光洒入屋内通透明亮至极。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没一会竟来了两个衙役在门口牌匾下站岗,手持红缨长枪,身着一袭红色制式卫衣,脑袋上还顶着一个厚实暖和的狗皮帽,身板挺得笔直,虎视眈眈看着来往行人。

    百姓们哪见过这副阵仗,纷纷围观议论,这是哪路神仙来了罗华县做生意,连一向懒散的衙役都能调来看门,莫非是哪位大人物家的白手套?

    没多时,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一个长相富态的中年男人笑吟吟从大厅走出,朝着围观百姓拱手一礼,大声道:“诸位父老乡亲,承蒙县长厚爱,本人尤瑾,暂添罗华粮铺掌柜一职。我们粮铺乃是官府直营,价格童叟无欺,也绝无以次充好,若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到县衙反应。

    本店从今开始就要开门做生意了,希望诸位父老乡亲多多支持呐。”

    “掌柜的,咱们店内粮价是多少啊!莫不是和其他缺德粮商一样,涨到180文一石了吧?”

    人群中一个事先安排好的托大声问道,其他百姓闻言只觉说到心坎,跟着鼓噪起来。

    “大家稍安勿躁,请听我解释!”

    尤瑾赶忙压了压手,待人群稍微安静后才大声道:“这位兄台说得好,敢问我们粮铺为什么要开?

    就是因为县长老爷不忍心看到奸商害民,恶意涨价去为难百姓,所以特意拿出府库内的粮食为城中百姓提供一个安稳的粮价,让更多的人能吃得上粮食!”

    “我在这里承诺,本店粮食120文一石,并且永不涨价!”

    轰!

    随着尤瑾这句话说出来,周围百姓全都激动起来,人群就像被沸水浇开的蚂蚁,整个沸腾了。

    “多少?120文?比元家粮铺便宜60文哩,那不是能多买半石粮食了?”

    一个大妈惊喜叫道,老天爷啊,这可不是小数目了。

    “不止,没听掌柜的说120文不涨价吗,其他粮食过两天肯定又要涨,这一来二去省的何止60文。”

    人群中有人插嘴,神情同样极为激动,大家都是普通百姓,粮价越低对他们来说肯定越好,晚上孩子吃饭也能狠下心多给吃一碗稠的了。

    随着他们的议论,百姓热情也越发高涨。

    很多人甚至已经听不下去,赶忙扭头回家取钱了,生怕店内粮食不够。

    更要甚者已经开始淘淘大哭,朝着县衙方向跪拜起来,嘴里不住地念着青天大老爷。

    在往年时候,莫说降价了,就连稳定粮价都是一种奢望,到了冬天最寒冷的那段时候,城内粮价会涨到240文一石,没错,整整一倍的涨幅。

    这个价格让本来就穷困的百姓们直接陷入了绝望,很多人是活活饿死的。

    因为他们的储蓄压根不允许他们吃如此昂贵的粮食,城内大户搭粥棚施粥更是杯水车薪,每天早上起来都会看到一两具冻毙的尸体被衙役拖出去。

    罗华县的百姓还是很淳朴的,特别是经历了吴亮任期的百姓,更知道这120文的粮价意味着什么,也许再加点野菜,家里勒紧裤腰带是可以渡过这个寒冷冬天的。

    “县长仁义啊!”不少人眼中满是热泪,嘴里不住地念叨着,和身边人不住地说着往年的事情。说到伤心的地方捶胸顿足,感叹死去亲人没有赶上好时候,若是李晋仁能早点来的话,或许他们就活下来了。

    见到这样的场景,尤瑾知道他不需要说什么了,什么谣言都不可能再动摇县长的名声,这实打实为百姓做出来的事情是任何谣言都摸黑不了的。

    人群乌泱泱涌入粮铺大厅,见到粮食就买,也压根不管什么优粮劣粮,反正只要价格低,再差的品质也不可能比草皮树根更难吃吧?

    说实话,尤瑾是完全没有预估到百姓竟然如此热情,十来个年轻力壮伙计给称粮称到胳膊抬不起来,粮铺存货更是在一天内全部售罄,以至于他都被吓到了。

    要知道这是每个百姓都限购一天1升的情况下啊,225石粮食全部没了,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百姓们买粮疯狂的场景,把尤掌柜这个积年老管事镇住了,他连夜去了县衙找到老管家禀告,告知了问题。

    还好其他行商粮食也送到了府库,李斯命令将3000石粮食全部调入粮铺仓库,这才顶住了百姓热情买粮的风潮。

    不需要任何托,买到粮食的百姓就成了最好的宣传者,他们交口称赞新县长是难得一见的青天大老爷,还不许任何人说诋毁李晋仁的坏话,俨然成了这位县长的死忠。

    在李晋仁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在罗华县的声望暴涨,越来越多人开始在家里开始给他立长生牌,日夜供奉,保佑他官运亨通,长命百岁。

    。。。。。。。。。。

    竖日。

    铛铛铛!

    县衙门口的告示墙前,两个带着狗皮帽子的衙役使劲敲打着锣鼓,清晨阳光下,一团团白雾渐渐在这里汇聚升腾,驱散了寒意和萧瑟,渐渐变得嘈杂热闹。

    “这又是干啥?大冬天莫非有什么活动?”

    一个百姓好奇的开口,两只手揣在袖子中不肯拿出来,一副看热闹的样子。

    按照大夏朝惯例,冬日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政策法令出现,给百姓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

    “该不会是要颁布法令吧?”

    一个大妈叫嚷起来,要说百姓最害怕的莫过于官府下达法令了,不是收税就是干活,全是折腾人的东西,以至于闻令色变。

    “颁布法令咋了,县长大人怎么说,咱们就怎么做呗,他老人家惦记着咱们这些百姓哩。”

    另一个百姓反驳道。

    有了前面几件事情打底,现在李晋仁在很多百姓心中已经是一位为民请命的好官了,容不得任何人诋毁。

    前一个大妈闻言有些悻悻然,正要说什么却听前面衙役大喊道:“肃静,肃静!”

    人群渐渐安静下来,为首矮黑的衙役班头钱明咳嗽两声,大声道:“县尊有令,本县城墙年久失修,城内需修葺扩展,故招募百姓数百名,要求年龄20以上45以下,身体健康男性,若识字者更佳......”

    “这不是要征徭役吗?!”

    不少百姓听到这里都炸锅了,两腿战战都想跑了,不怪他们闻之色变,实在是大夏朝徭役苦的很。

    特别是他们靠近边关的,很有可能就被朝廷派去当民夫和炮灰了。

    不给钱也就算了,还要求自备干粮和武器,一走两三年,有没有命回来全看运气。

    男人是一个家庭最大的劳动力和顶梁柱,出去给朝廷白干两年,回来家散了的也不在少数。

    现在县长倒是没让他们去边关,可大冬天给修城墙,搬东西又岂是什么好差事?本来很多人就吃不饱饭,现在还要付出于苦力,一点进项给不到家里,这冬天还能熬过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