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门
繁体版

作品相关之一百二十三《二次进藏见闻小记》

    自2008年8月第1次进藏,时隔14年,2022年3月,我第2次进藏。有人说,人的一生中要去一次XZ。但,高原反应就如一座山横在每个人的面前,因此,能够去一次XZ,非日常所说的说走就走的旅行那般轻松浪漫。但,远方的美景实在太迷人了,总有人挡不住诱惑,背起行囊,出发。我就是这挡不住中的一员,向往远方,出发。

    空中饱览千里雪山

    我第一次进藏是从西宁到LS的列车上观赏青藏高原上连绵的雪山。3月5日,我们的航班从福州长乐机场起飞,两个多小时后经停重庆江北机场,又从重庆起飞,一路向西,接近XZ高原边缘,再缓缓进入高原。换登机牌时我要了机舱靠窗的位置,从万米高空腑瞰世界第三级,我幸运地看到了我们这个蓝色星球上规模最大的雪山群。机翼下是蓝湛湛的晴空,一座又一座雪山如白莲花开放在千里高原上。慷慨的阳光把星星点点的雪山呈现在我的眼皮下。偶尔有云雾缭绕,有尖尖的雪峰如破土而出的芽笋穿透在云雾之上。从重庆到LS约4个小时的航程中,我尽情地饱览珍珠般撒落在大地上的无尽的雪山,为高原的壮美深深地震撼。

    高原反应的别样的感受

    飞机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机场之一--LS贡嘎机场降落。一脚踩在高原大地上,我真有到了另一个星球的感觉。我们团队一行从海拔几十米的沿海平地突然来到了海拔3650多米的高原,推着行李箱走出机场,每个人都小心翼翼,不敢迈大步,更不敢跑步,不敢多说话,更不敢大声说话。有人感到呼吸急促,有人说头胀。我感觉有点耳鸣,按了几下耳朵下方的穴位,耳鸣消失了。我感觉有点喘气,这是缺氧引起的。虽然氧气稀薄点,但,整个空气是清新的,没有沿海地区空气中夹带的那种浑浊的感觉。我们一行人步履蹒跚地跟来接的当地导游上了中巴,导游发给每人一瓶氧气,还有红景天。

    晚上我们要住民宿。中巴载着我们到了山南市SR县扎西曲登村,藏族群众向我们团队每个人献了哈达。我们团队就住在这个村子里,我们6个人住在一户藏民家里。

    这儿天黑比沿海要迟两个小时左右。傍晚,我们沿村道绕整个村子行走,村子挺大,很干净,有个小广场和供演出的剧院。各家住屋都很宽敞,多为单层或两层,都装饰艳丽的色彩。大多数人家门口停放着轿车,工具车,摩托车或电动车。村外部分土地有整理成一垄一垄的。我穿了厚厚的衣裤,加棉帽,围巾,手套,还是感觉到了冻,这种冻跟沿海地区带有潮湿的表皮的冻不同,它是有点干燥的穿透肌肤的冻,这,对人的体能不能不说是一个考验。

    回到住屋,我躺在床上,还是感到冷,赶紧接通电热毯。感觉脑袋有点胀,吃了粒红景天,拿来氧气瓶吸了会氧气。我想,高原旅游是非常辛苦的,但,怀揣着对远方向往的这颗心,既然来了,应该能坚持住,就咬咬牙挺过高原反应这一关。这一晚,似睡非睡,迷迷糊糊的。

    第二天起来,感觉好点了。接下来的几天紧张的行程中,我慢慢适应,就没有什么高原反应了。

    夜色中的布达拉宫广场

    3月10日晚,奔走了一天疲惫的我们乘车来到LS,接近布达拉宫广场时,,车上的人们大都第一次见到璀璨灯光映照下的夜色中的布达拉宫,都激动得欢呼起来。

    9点左右,我们几人离开酒店,来到布达拉宫广场东侧进出口,经过安检,测体温,出示行程码,进入广场。2008年8月我来到LS时,在布达拉宫广场不知走过了多少遍。现在,我又来了。我往前走去,我的位置应该在广场的东面,蓦然发现,前面是一泓镜子般的水面。这是我14年前没见到的。我走近前去,展现在我面前的是绿树掩映下的两个小湖,或者说是两个大池,池水映着布达拉宫的倒影,太美太美了。我迫不及待地用手机,相机拍了照,随后,我打开手机的录像,面朝布达拉宫,有点象现场直播的样子,发表了一番感慨激昂的解说,录了一段视频。感觉还不过瘾,又对着手机镜头一番演说,又录了几小段视频。

    随后,我转到广场的西面,从各个角度拍布达拉宫。感觉夜色中的布达拉宫真美,怎么看也看不够,怎么拍也拍不够。

    10点多,我们几人恋恋不舍离开布达拉宫广场。

    作于2022年5月21日--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