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暴君李世民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 条件

    “这……?”

    李世民有些目瞪口呆。

    我都准备好了,你就给我看这个?

    尤其是看到重要性与权威性时,李世民虽然无法立刻在心里总结出什么来。

    但他始终觉得,就是凭借这几个字,感觉那混账逆子好像真的能写出一篇传世之作来。

    嘴里低声的骂骂咧咧,手上恨恨的翻过那张纸。

    下一页,李世民的脸色变了。

    此时,李世民的表情,连王相和都觉得有些诧异。

    因为他完全无法看出来,此刻陛下的表情到底是什么意思。

    愤怒?喜悦?欣慰?沉重?悲哀?激动?难受?高兴?痛苦?麻木?

    还是等等其他情绪。

    这一页是绘画,像是一个陵寝的草图,最为中间写着长孙皇后四个字。

    而后左右两侧是:李明达、李清。

    李世民飞快的翻过接下来的十来张图纸,看见了李承乾、李泰、长乐、豫章、城阳等等他熟悉的名字。

    甚至包括一些官员、宗室的名字都有所标记。

    但就是没有找到他自己的名字。

    李世民瞬间感到有些麻木,陵都不让自己守了?

    这是把自己埋哪儿了?

    李世民不死心,再次从头翻阅。

    但却不知道,这只是李治闲时哄李明达、李清二人时胡乱画的。

    至于那关于昭陵的全景图,李世民已经翻过去了。

    而且因为是草图,李世民压根儿就没看懂,还道是李治、李明达、李清胡乱画的。

    翻完了厚厚的一摞纸,李世民意犹未尽,再次看了看李治的挎包。

    而后把蜡烛往自己跟前挪了挪,又开始从头翻阅起来。

    这一翻阅,静下心来的李世民完全忘记了时间在他指尖飞快的流逝着。

    赶了一天路的王相和,一连打了好几个哈欠,李世民都没有察觉。

    蜡烛由一根变成了两根,李世民也依旧没有罢休的意思。

    直到外面从远方隐隐传来了接连不断的鸡叫声时,李世民才突然抬头。

    “天快亮了?为何不提醒朕?”李世民眼睛有些通红,此时才觉得保持一个姿势坐了一晚上后,有些腰酸背痛。

    很像早年征战疆场时,坐在马背上打了一场惨烈的战争似的。

    “回立政殿,今日朝会后,带着那逆子来一趟两仪殿。”李世民帮着收拾好那一摞纸,与王相和一同给放回到挎包中。

    一晚上的翻阅,让李世民在李治那厚厚的纸堆中收获颇丰。

    但若是细细想来的话,其实都是个大概,而且有些理想化,不能说是幼稚。

    对于修建昭陵的种种,李世民倒是很认可的。

    但要提高工匠的月钱这一条,他不是很认同。

    当然,主要的原因是,他很清楚自己的国库里其实没有多少钱。

    而且那些钱还都有更为重要的用途,比如打仗,比如修建一个新的皇宫。

    所以……李世民摇了摇头。

    两仪殿内,朝臣们不知因为何事在争论。

    李世民也不理会,摇了摇头,继续琢磨着李治那书写的东西。

    按照李治那《策》所说,虽然中心思想是要算计自己,给谢远怀加官晋级。

    但结合着那第二行的石灰、水泥来看,他要暂停修建昭陵,其实主要跟这个有关。

    但具体是干什么用的呢?

    李世民不知道。

    因为后面所写的那些东西,每一个字他虽然都认识。

    但连在一块儿后,他就云里雾里的,不知道什么意思了。

    但不管如何,这方面显然是一大块儿。

    而至于那《论文凭的重要性与权威性》,想必是跟《氏族志》有关。

    看那墨迹也要更新一些,应该是昨夜所写,是给太子的吧?

    文凭顾名思义,以李世民的雄才大略不难理解。

    这些与《氏族志》的主要目的联系在一起的话……李世民又云里雾里了。

    还是搞不懂那混账逆子想要干什么。

    从李治的武德殿出来,回到立政殿后的李世民根本没睡。

    简单的洗漱之后,就在杨淑妃稍微有些哀怨的眼神注视下去上朝了。

    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从李治那书写的诸多繁杂的内容上,以及耳边朝臣的争吵不休中,思绪不知不觉的转移到了杨淑妃那有些哀怨的表情上。

    说是去去就回,但却在李治的书房待了近一夜。

    所以杨淑妃的神情有些哀怨可以理解,至于眼圈通红……。

    也不知道是一夜没睡,还是心里委屈。

    算了,今夜自己亲自去后宫吧。

    朝臣还没有争论完,李世民就不耐烦的挥了挥手,示意散朝。

    阎立德自昭陵出事儿后,独自来宫里见过一次李世民后,这几日一直都没有上朝,而是在家闭门思过,等候处置。

    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徵等臣子,他都一一征询过如何处置这件事情的意见了。

    之所以到了现在李世民还没有下定决心如何处置阎立德,还是跟自己的几个儿子有关。

    “陛下……。”

    魏徵行礼呼道:“陛下上朝心不在焉也就罢了,但不知将作大匠阎立德一事儿,陛下打算如何处置?臣等讨论了半天,还请陛下尽早决断。”

    “朕心里有数。”

    李世民有些不耐烦,挥了挥手:“都先回了,朕决定了再跟诸卿商议。”

    魏徵看着敷衍他们的李世民,上前一步又要说话。

    李世民无奈叹口气,急忙搪塞道:“朕一会儿还要与各个将军商议府兵一事儿,依朕看来,兵事当优于政事。各位先回吧,有事儿朕派人找你们。”

    说完后,李世民就起身先溜了。

    没办法,今日朝会上,他脑子里想的都是那混账逆子的这个策、那个则的,根本无心去慎重斟酌如何处置阎立德一事儿。

    更何况,阎立德一事儿还牵涉到了魏王李泰。

    魏王妃阎婉,阎立德之女,朕若是随意处置的话,岂不是伤了青雀的心?

    两仪殿书房内,明英接过宫女端来的茶,亲自放到了李世民手边。

    “王相和还没来?”李世民有些急不可待。

    “回陛下,还没。奴婢派人催一下?”

    “不用,朕正好清净一会儿。”李世民揉了揉额头。

    如今精力不如当年了,这才一宿没睡,就已经觉得精力不济了。

    想当年,哪怕是在马背上驰骋个三天三夜,下得马背后也是如履平地,该干什么干什么。

    而此时,他要等的那住在武德殿的逆子,正被太子李承乾堵在了殿里。

    兄弟二人神情严肃,新的一轮谈判开始拉开帷幕。

    “不行。”李治加重了语气说道。

    “让我给你道歉,也绝无可能!”太子面色阴沉、态度强硬。

    “我还有条件没说完呢。”李治不理会李承乾的拒绝道歉,继续提条件。

    “你还有条件?”要不是腿脚不好,李承乾就要跳起来打人了。

    深吸一口气,松开了反复攥紧的拳头:“你先说。”

    “其实这事儿也不是为了我,是为了母后。”李治舔了舔嘴唇道。

    “第一:你东宫那一辆挺好看的马车往后归我。”

    看李承乾又要急,李治赶紧补充道:“不是你的太子车驾。”

    “至于第二点:你那两匹当时母后在你住东宫时送给你的良驹归我。

    第三:我这几天要修武德殿,没钱,你得帮我。

    第四:给父皇上奏章,使劲夸太常寺太祝谢远怀,让父皇给他升官晋品。

    第五……。”

    “你有完没完?”李承乾咬牙切齿怒道。

    “最后一条,你是太子,你帮我训斥训斥那陵令崔英,还有醴泉县令常和。”李治说到最后,也觉得自己好像有些过分了。

    但他真的没钱啊,也没有什么好东西啊。

    没有建府,也没有出宫,前身李治老实巴交,也不知道给自己攒点家底儿。

    所以到了自己这儿,不就得自己想办法,四处敲竹杠?

    而就在李承乾思索李治提的这几条,有几条自己可以答应时,李治的目光却是望向了李承乾的身后。

    重重的脚步声,不用李承乾回头,都知道是胖子青雀来了。

    “四弟……。”李承乾神情不善、言辞冷酷。

    “大哥,怎么了这是?”青雀不知兄弟二人跟斗鸡似的站在那干嘛,一脸莫名问道。

    “咱们老实巴交的九弟,正在要挟我这个太子呢。若是不出所料的话,你这个魏王,怕也是他要挟的另外一个对象。”李承乾说道。

    昨日兄弟二人在武德殿,就袒露了各自的目的:有求于晋王李治。

    只是昨日因为家宴结束的太晚,加上又有纪王李慎这个主角在。

    所以李承乾跟李泰,也就没有机会跟李治商量了。

    李泰愣了下,瞬间感觉好像此刻脑袋顶就有一根竹杠,正向着自己头顶敲下。

    没办法啊,今日阎婉哭了,哭的还很伤心。

    一问才知,虽然如今父皇还没有说怎么处置阎立德。

    但根据阎婉今日回娘家打探的情况来看,可能不是罢官就是流放了。

    朝廷如今有提议流放的,因为修建昭陵死了人,若是不惩治阎立德,那就等同于视人命如草芥啊。

    所以李泰急急忙忙跑过来,就是想要问问李治这个当事人,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而后便是,有没有可能……减轻一些阎立德的责任。

    或者比方说是李治这一趟去昭陵,亲眼目睹了其他人的责任其实比阎立德更大,更应该负责。

    “好啊。”李治痛快的答应道。

    “真的吗?”胖子青雀喜出望外,看来九弟还是更喜欢他一些啊。

    “但是有五个……不对,四个条件你得答应我。”李治挺胸抬头道。

    “好,你先说条件。”胖子青雀痛快道。

    李治撇着嘴看了看脸色铁青的李承乾一眼,像是在说,看看人家多痛快。

    而接下来李治所提的四个条件,跟对李承乾提的前四个条件几乎一模一样。

    只不过是把东宫的马车换成了魏王府的。

    至于所要的骏马,同样也是长孙皇后在世时送给青雀的。

    于是听完后,青雀第一反应就是撸袖子要揍晋王。

    敢要母后在世时亲手送给他的两匹良驹,我看你小子是不想活了!

    但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明英跑了过来,请李治去趟两仪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