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外梦之薛蟠立志传
繁体版

第十三回,贾政痛说宁荣史

    上回书正说到贾政给宝玉讲贾家的历史,说到宁荣二府的起源。这里有些事儿宝玉知道,有些则不知道。却听贾政问他:“宝玉,你可知道为什么咱们贾氏一门封了两位国公,造了两座府邸么?”

    宝玉答道:“是因为两位祖宗都立下了不世奇功,太祖皇帝看我贾氏一门功劳太大,故此才赏赐了两个爵位,赐了两座府邸。”

    贾政却笑道:“我贾氏一门昔年从龙入关之时,确乎能征善战,立下战功无数,还有数次救驾。曾经一夜之间率领八百家将挡住了贼军两万多人,最后两位公爷仅率领十余骑护卫着太祖皇帝杀出一条血路,连跑了三天三夜才甩掉了贼军,保得太祖周全。若说这两个国公的封爵倒也是应得的。然而当年这几家国公哪个不是举族从龙入关,怎么单单咱们家封了两位国公?其他人却没有呢?”

    宝玉沉思良久,不得要领。只听贾政言道:“这是因为,太祖皇帝也是同胞兄弟两人!”

    宝玉闻言,不禁一愣,旋即问道:“如此,应该每家国公都是双份,如何偏只我们家封了两个?”

    贾政答道:“这是因为那一半都在上次那场大战中,被先帝给。。。”言至此处,贾政走到门边,听了听,确定门外没有旁人,才走回来继续低声言道:“本来我朝开国之初,除了北静、西宁、东顺,南安四家郡王之外还有一家义忠亲王,这件事你可知道?”“

    宝玉想了想,言道:“义忠亲王这个爵位儿子倒很少听人提及,只是前几天在内中文辉阁抄档子,方知道我朝曾经有过一位亲王,后来坏了事儿,被贬为庶人。他们都管此人叫什么‘老千岁’父亲说的可是他家吗?”

    贾政长叹一声,言道:“正是他家。这义忠亲王老千岁的父亲便是太祖皇帝的孪生兄弟!”

    宝玉听到‘孪生兄弟’这四个字,着实吃了一惊,又听贾政道:“本来我朝的国公总共有一十六家,两两一对,都是兄弟。你可知道如今为甚么只剩下咱们这八家了?”

    宝玉道:“想是都与那老千岁有关了。”

    贾政点点头道:“不错。牛、柳、陈、马、侯、石,这六家当年各有一支追随老千岁起事,后来事败,都尽数被削去了。咱们家两支都站在了朝廷这边,故此两支俱得保全。此外还有秦家两兄弟全部追随义忠亲王老千岁反叛朝廷,事败后都被赐了自尽,秦氏自此灭门。故此现在朝中只剩下咱们这八家国公了。”

    宝玉听到这里忽然问道:“先前蓉儿的媳妇莫非就出自这个秦氏?”

    贾政听宝玉此问,脸色顿时吓得铁青,忙问道:“你这话是听谁说的?!”

    宝玉见父亲变了颜色,只能含糊言道:“这是儿子自己胡乱猜的。”

    贾政苦笑道:“你倒也聪明,不愧是我所出。当年老千岁确有一位世子娶了秦家的一个女儿为妃。这位世子妃也确实为世子生下一儿一女。老千岁兵败之后,世子和世子妃都随老千岁去见了先王,这对儿女便被送入育婴堂。然后,,,,”言至此处,贾政便不说了。

    宝玉听罢思索片刻,问道:“那咱们家为甚么要收留这样的人?难道昔日老千岁对咱们家有恩?”

    贾政摇头苦笑,叹息道:“这都是命数罢了。若说当年,八姓中,只有咱们贾家算对了形势,宁荣两支都站在朝廷这边,全部得以保全。谁又想到这机关算尽太聪明,人算不如天算,阴差阳错,老天爷把这个祸胎给弄到了咱们家里来!”

    宝玉却以为这未必就是巧合。皆因为上一次宝玉在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处看到的判词中好像有甚么“始在宁”“皆从敬”这类话。虽然全部记不太清,却独有这两句宝玉刻在了宝玉的脑子里。若真如这曲词所言,那宁府选择这么一位孙媳妇,似乎也并非出于偶然了。不然堂堂的国公府如何要去找一个养生堂抱来的弃婴当孙媳妇,又好巧不巧的是甚么反王的余孽?但宝玉并未说破,仍旧听贾政说古。

    却听贾政言道:“最开始咱们家也不知道她的身世,后来知道了,便不敢再留她,就她...”讲到这里,贾政又噎住了。

    宝玉道:“这件事儿子前番也有察觉。”

    贾政凝视宝玉,问道:“你有什么察觉?!”

    宝玉道:“也没什么,就是前番蓉儿媳妇停灵的时候,我看东府天香楼上多出来好些的道士和尚念解冤的经文。当时那府里都传说,小蓉奶奶夜里出来抓替身,丫鬟到了夜里都不敢去那边伺候,儿子便已经猜到个大概。只是当时没想到,个中的原委竟然是这样。”

    贾政苦着脸点点头,言道:“这也是没办法。委屈了她一个,救活了咱们这两府的人。”

    宝玉又道:“那如此说来,娘娘加封凤藻宫尚书,特旨省亲只怕也不是出于偶然了?”

    贾政苦笑道:“不怪老太太夸你聪明。看来很多事儿,为父就是不说,你心里也早就有数了。那你可知道这一次,圣上为何要查抄薛家?”

    宝玉摇了摇头,猜测道:“总不能是他们家也窝藏了逆党余孽吧?不过我看那香菱长的也不像是甚么金枝玉叶。”

    贾政道:“也差不多吧。说起来倒也没甚么。就是当初老千岁在日,托薛家给他从潢海铁网山上寻觅一副木料打一套棺椁。后来老千岁兵败身死,这套东西就在薛家的店里寄存着。上次秦氏出殡,便把这件事想起来了。我们都觉得对她不起,心中有愧,就想着用她祖父的棺椁成殓她。当时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横竖是埋在地下的东西。后来圣上封你姐姐做了凤藻宫尚书,又准许她回来省亲,这件事便也遮掩过去了。不成想,如今薛家被抄了,可见这件事还是暴露了。薛家既已被抄,咱们贾家只怕也要大难临头了!”

    宝玉看着父亲焦急的面容,想不到竟然就为了这么点子小事,何至于就如此天塌地陷的?于是笑道:“既然是无心为恶,咱们给万岁上一道辩解的本章也就是了。纵使有错,也就个过失。何苦就这么样兴师动众。。。”

    还没等宝玉说完,贾政立刻就板起脸来训诫道:“你还年轻,不知道其中的凶险!先是咱们贾家发现了反王的余孽,这次又在薛家发现了反王的棺椁,若你是天子,你会怎么想?难道都是巧合不成?今天便是如此,你明天还要去翰林院,探听下朝中动静,切记不要乱说乱动。若真把咱们家逼急了,到时候也讲不了许多了!”言罢,便跟宝玉一同出去了。

    这天夜里,宝玉反复睡不着,想着白天父亲对自己讲的那些话,总觉得父亲还有些事儿没有告诉自己。或者有些事儿父亲自己也不清楚。想到这里,宝玉便更睡不着了,披着衣服起来等着天亮。袭人见宝玉起来了,便也跟着过来陪在身边。宝玉见她来了,越发的不自在起来,竟出了屋,到了外院踱步。此时月朗星稀,对面可辨人。到了外间,宝玉忽然觉得清醒了不少。听外面有人声,走院门处,门上人只说东府敬老爷的忌辰到了,外面的伙计们在准备贡品。宝玉听门上人说‘敬老爷’三个字,心下忽地一动,更加谁不着了。

    五更天刚过,宝玉便草草吃了早饭,出门去了。出了宁荣街口,他却不向着大内翰林院的方向走,而是径直出了城,直奔玄天观的方向。

    这玄天观本来是宁府在城外建立的一座小道观,专为贾敬修仙之用。自从贾敬飞升之后便成了宁府的一座祠堂,只有在贾敬的冥寿忌辰才开放用以祭祀。

    宝玉来的这天正是贾敬的一周年忌日,但见中门洞开脚门中几个贾府的家人正在进进出出,搬运祭品祭器。宝玉往里头,并无人拦着,还以为他也是来忙活祭奠的。

    这道观不大,前后三进院子。龙虎门后是三清殿,三清殿后又有祖师殿。贾敬的容像挂在最后一层的三皇阁下。这里在贾敬在日也是他起居的所在。玄天观宝玉从未来过,这次是头一遭,所以看的非常仔细。不多时,贾蓉急忙忙地赶了过来,见宝玉在此,很是惊讶,连忙过来请安。

    宝玉扯了个谎,只说是父亲让自己来祭奠伯父的,贾蓉连忙把宝玉请到厢房休息,自己则又跟着众人忙活了一阵子。终于等着城内白鹤观的道士们都到了,便将三皇阁的楼门打开,露出贾敬的容像,开始做起了道场。

    宝玉混在众人中间,只盯着贾敬的容像看。对于贾敬这人,他其实很陌生,皆因为此人长期住在道观里,并不怎么回家,逢年过节亦如此。但见容像上的贾敬面容消瘦,神色古怪,身穿道装,手拿浮尘,怀中还抱着一把宝剑。在贾敬容像的边上,居然还有一副画像,却是个穿着诰命服色的女人。宝玉不知道这是何人,却也不敢多问。待仪式完成,他才问了贾蓉。贾蓉道:“难怪二叔不认识,这一位便是祖母大人了。只因为她过世的早,连我也没见过几面,二叔就更不认识了。”宝玉听说这就是贾敬的夫人,便多看了几眼,忽然觉得她长得很像一个人,却又不好明说,只好离了玄天观,回城去了。到了翰林院,只说今天出城参加贾敬的周年忌日,故此晚了。院中得同人却没人管他去了哪,都在那说薛家被抄的事儿。到底薛家为甚被抄,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