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大鹏湾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 大清则徐

    翻开近代中国史,如果问谁是晚清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答案是林则徐。如果问谁是硬刚欧洲殖民列强第一人,答案是林则徐。如果说鸦片战争以来,因循守旧的王公贵族最嫉恨的第一人,答案也是林则徐。

    说他是晚清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是因为他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一直秉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由他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及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说他是刚欧洲殖民列强第一人,是因为他以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虎门销毁。

    如果说鸦片战争以来,因循守旧的王公贵族最嫉恨的第一人,是因为他主导的虎门销烟,被认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战争爆发不久,林则徐被构陷革职,发往新疆戍边。

    乾隆五十七年,在福建官侯一位私塾先生的家里,一位小孩呱呱坠地了,他就是林则徐。廪生的津贴,不足以养活一家人。在此情况下,陈帙只得以女红帮补家计,她也将此剪纸手艺传于女儿,才能维持家庭生活。林则徐在母亲的支持下,虽不用代劳家计,但每天到书塾之前,都会先为母亲姊妹的工艺品拿到店铺寄卖,放学后,则再到店铺收钱交回母亲。

    贫寒的家世和生活境遇的刺激,使林则徐较一般的孩子早熟。他自少“沈敏悫谨,事亲至孝”,“天怀敦笃”,对辛苦劳作的母亲体贴同情,尽力相助。这种品质与作风,在他为官后,表现为始终对下层人民生活的关注与同情。

    中举成家

    林则徐童年家境寒苦,但他得到开明的父亲教导,还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童年是颇为快乐的。林宾日也非常重视对林则徐的教育。四岁时,林宾日已将他携入塾中,教以晓字。六岁时,林则徐开始学作文章。七岁,已经熟练文体。由于林宾日幼时家贫,到十三岁才入书塾,常常被同学嘲笑,为免儿子和自己一样命运,教书时便将他携入塾中,抱在膝上,一同听学。

    林则徐八、九岁时,就在学堂上写出了“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震惊四座,他在书塾常常以佳作得到奖金。眼见家境依然贫穷,有人曾叫林则徐改业,但林宾日不许,他认为儿子日后必飞黄腾达,名成利就。

    嘉庆元年(1796年),十二岁的林则徐当选为孔庙佾生。嘉庆二年(1797年),林则徐参加府试,获第一名。同年,林宾日成贡生。次年(1798年),林则徐考中秀才。[54]从中秀才到中举人之前,林则徐除有时在馆教读谋生,大多时间在鳌峰书院学习。在院长郑光策指导之下,林则徐专心向学。入读期间,林则徐通过父亲结识学者陈寿祺,受到陈寿祺经世匡时思想的影响。与郑光策的女婿梁章钜交往甚频,两人同时立下“经国救世”之志。

    嘉庆九年(1804年)秋,林则徐参加乡试,中第二十九名举人。在揭晓成绩排名的那一天,他正式迎娶河南永城知县郑大模之女郑淑卿为妻。十二月,林则徐前往京师参加会试,次年(1805年)三月名落孙山。十一月回乡后就在福州北库巷开设“补梅书屋”开班授徒。

    初任仕途

    嘉庆十一年(1806年),五月,张百龄任汀漳龙道,曾见到林则徐,当即目为“大器”,并“广为延誉”。秋,林则徐为解决家庭生计,应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之聘担任书记。该职专责处理商贩洋船来往、米粮兵饷的文书记录。当时厦门的社会风气败坏,走私鸦片问题严重,历任同知皆是贪吏,外商贿赂成风,无人打击走私。林则徐认识到鸦片问题、烟贩伎俩,扩展了眼界。在任内,他得到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秋被张师诚招为幕僚,专司笔札。

    林则徐跟随张师诚四年,深受其器重,并获知了不少历史掌故和有关兵、刑、礼、乐等方面的知识。张师诚对林则徐给予培植,将自己公事上的知识、权术一一传授。林则徐成为张师诚的幕宾,是他一生中的重要经历。

    嘉庆十三年(1808年)十月,林则徐离闽北上,赴北京第二次参加会试。次年(1809年)四月,林则徐会试落选,离京南返。六月,仍入张师诚幕。七月至九月,张师诚主持镇压海盗蔡牵叛乱,林则徐获准一同随往,参与其事。凡张师诚的“筹海文移”,均出自林则徐手。张师诚事后称赞林则徐:“是役也,僚属睹余督剿之劳,佥谓非余先得贼踪,飞檄催战,未必能如斯神速。”十一月,张师诚推荐林宾日为将乐正学书院主持,使林家经济得以改观。

    嘉庆十五年(1810年)十月,张师诚入觐,林则徐随行,为第三次会试做准备。嘉庆十六年(1811年)二月,二十六岁的林则徐第三次参与会试。四月二十七日,赴京会考,以殿试二甲第四名、朝考第五名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旋即请假归省。

    嘉庆十七年(1812年)十月,林则徐北上回京,途经南京时,受到时任两江总督张百龄的厚待。嘉庆十八年(1813年)正月,林则徐继续北上,五月抵京,入翰林院庶常馆。在庶常馆,他致力于研习满文,悉心研究舆地、象纬及经世致用之学。四月,庶吉士散馆,林则徐以翰林编修待用。七月,充任国史馆协修。嘉庆二十年(1815年)二月,承办《大清一统志》“人物名宦”部分。三月,“派充撰文官”。九月,在翻书房行走。

    在近十年的京官生涯中,他利用京师及翰林院中丰富的藏书、档案,更加努力研究经世之学,仔细综核“六曹事例因革、用人行政之得失”,等待实现自己济世匡时的志愿。

    有诗为证:

    出老

    林则徐〔清代〕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如日东山能再起,大鹏展翅恨天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