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庶子称雄
繁体版

第六百四十七章 名垂青史

    “先生请坐。”

    “谢坐。不知国公相召有何吩咐。”

    这日,贾琮在外书房请叶天士叙谈,意思就一个,怎么把他留下来。

    贾琮深知这样的神医不慕名利权贵,端方清正,身怀悬壶济世之心,要他们为一家一姓效劳,那是千难万难。

    因笑道:“贱内病体日渐好转,皆先生妙手之功。闲来无事,特请先生一叙,聊表谢意。”

    叶天士摆手笑道:“奶奶能痊愈,多亏国公爷为国为民之勋劳,上天自有好生之德,学生不过恰逢其会,侥幸而已,谈不上什么功劳。”

    贾琮笑道:“先生过谦了。对了,先生的大作《温热论》我已托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关中堂转到了太医院,叫他们好生习学,并刊行天下。

    定为国朝各级医士必学必考之科目,与《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并驾齐驱,想来先生将来足可与前贤比肩了。”

    叶天士又惊又喜,深吸了口气,起身一揖到地,道:“学生多谢国公爷仁德。”

    贾琮忙扶起他笑道:“这是为天下百姓造福之事,也是琮为自家积德行善,先生何必言谢。坐。”

    叶天士叹道:“国公爷心怀天下,菩萨心肠,怪道屡屡化险为夷,学生毕生心血能所托得人,实乃三生有幸。

    如今奶奶病势好转,学生另开三个方子,再依次服用十剂,当可尽复旧观。学生叨扰多日,也该告辞了。”

    贾琮忙道:“先生何必急着走,再多盘桓些日子又何妨?琮十分敬重先生的人品学问,也好日日请教。”

    叶天士拱手笑道:“多谢国公盛情,只是学生自幼学医,少年时便立下志向,愿云游四方,为贫民百姓免除病痛之苦,如今诸事已了,却不便再留了。”

    贾琮早有准备,笑道:“琮岂不知先生之志,焉敢留先生享乐受用?只是天下亿兆百姓,皆有病痛之苦,先生一人一身,即便日日行医废寝忘食,又能救得几人?”

    叶天士叹道:“国公说的是,不过是尽我所能罢了。”

    贾琮道:“琮虽不才,亦有济世救民之心。倒想了个法子,窃以为比先生之法能多救千万倍之人。”

    叶天士忙道:“国公请赐教,学生洗耳恭听。”

    贾琮道:“先生以为是单凭自己救人多,还是有千万个叶天士救人多?”

    “自然是后者。”

    “英雄所见略同。琮想着先生治病救人固然造福一方,不过是小仁小义,终其一生能救几人?

    若哪天驾鹤西去,一身炉火纯青的医术却后继无人,岂非国家之大憾?

    琮听说当年华佗医术通神,可惜后继无人,只留下些粗浅的兽医之术,每每想来令人扼腕!先生岂可不引以为戒?”

    “这……”叶天士微一迟疑,这也是他时常担心的问题,奈何传承衣钵的好苗子哪里那么好寻。

    “即便先生将本事传给后世子孙,先不说令郎等有没有先生的天分,只恐子孙视其如宝山,敝帚自珍,这又大违先生本意了。”贾琮道。

    叶天士点头叹道:“国公爷说的是,自来虎父犬子所在多有,子孙后代未必能如学生一般矢志不渝。”

    “照啊!”贾琮一拍大腿,道:“琮想着天下间唯神京年轻医士最多,穷苦病患也最多,先生何不开馆坐诊,广收门徒?

    且先生的《温热论》精微奥妙,若无先生亲自指点,旁人难以融会贯通。

    琮再叫人去太医院打个招呼,把天资卓异的年轻医士轮番派到先生身边习学,学成后再分派到各州府县行医,如此岂不比先生一人飘泊四方强过万倍?”

    这番话入情入理,听得叶天士缓缓点头,目露沉思之色,显然意动。

    贾琮忙趁热打铁再鼓唇舌,道:“先生应知,您一身本事最为贵重,何必四处奔波,空耗时光精力?在都中坐诊不是一样治病救人?”

    叶天士叹道:“学生平身夙愿是救治贫苦百姓,若长留都中,难免为达官贵人所扰,又大违本心了。”

    贾琮摆手笑道:“先生多虑了,琮岂想不到此节?

    宁荣街外几百步,有一家百年老字号药房,名叫济安堂,琮已入股,如今是药房大东家。

    先生可于彼处坐诊,只诊贫苦百姓,琮分文不取,还赠与医药。

    若富家豪门问诊,一概推拒,令其先问别医,若不效再来请先生出手,药房名医数人,还怕不能分先生之忧么?

    何况到时候先生身边自有高足服侍,还怕人打扰么?”

    “这……这实在太麻烦国公了,学生何德何能……”叶天士苦笑道,心中又是感动又是惶恐。

    “先生太生分了,咱们都是杏林中人,何分彼此?”贾琮笑道。

    “嗯?国公也精通歧黄之术?”

    “不懂。不过尝闻医者,仁术也。琮虽无医术,却有先生一般的仁心,岂非同道中人?”贾琮无耻地道。

    叶天士笑道:“国公说的是,若论仁心,学生不及国公万一。”

    “诶,先生过谦了,心无大小,尽力而已。”贾琮呵呵一笑,见时机差不多了,便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纸条,道:“先生请过目。”

    叶天士忙接过来一看,见上面写着:

    熙丰十一年冬,琮奉旨密赴辽东,诛杀辽王显,尽收其部曲,辽藩遂撤。

    旋归,闻爱妾将死,都中名医尽皆束手,适江南叶氏访之,断以温病,药到病除,起死回生。

    琮谢之,不受,只遗所著《温热论》一卷。叶氏者,名桂、字天士、号香岩,吴县人,自此始有神医之名。

    “这是……”叶天士看完心中砰砰直跳,这文字简洁有力,怎么看都像史书记载。

    贾琮微笑道:“翰林院掌院学士老吴与琮颇有交情,他们正在写我的传记,我请他在里面加了这段,先生日后也可以与我一起名垂青史了。”

    叶天士虽是医家,归根到底是文人性子,哪个文人能拒绝青史留名的诱惑,何况不是正经官员出身的医生。

    自古以来以医术名垂青史者,不过扁鹊、华佗等寥寥数人。

    写在前人笔记、手札里的“野生名医”不算数,只有得到官方正史承认,才算真正“名垂青史”。

    看着纸片上寥寥数十字,叶天士手指微微颤抖,勉强开口道:“国公爷……这……这,学生如何当得起?”

    贾琮笑道:“我深知先生医术登峰造极,翰林院也只是秉笔直书,有什么当不起?如此一来,后世晚辈对先生的大作也能多用心几分。”

    面对贾琮开出的无法拒绝的条件,叶天士心悦诚服,拱手道:“国公爷深情厚谊,学生听凭安排便是。”

    “好!琮替天下百姓谢过先生。”贾琮大喜。

    “不敢不敢。”

    成功留下叶天士,贾琮如获至宝,与他一同吃了饭,方才出门打算去看看杨四娘、蓝薇、甄缘等“外室”,一个多月不见,也挺想的。

    若让后人知道自己的所做作为,会不会说我是个渣男种马推土机?骑在马上,贾琮浮想联翩,嘴角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

    罢了,这群屌丝懂个屁,爷是怜香惜玉,身不由己,有什么骂名背了便是,大丈夫行事,何须与人解释?

    解释等于掩饰,掩饰等于编故事,这个道理贾琮是明白的。

    就近到赖家一问,得知蓝薇去了甄家,贾琮好容易逃离任舒、苏荷、朝露三人的桃花阵,匆忙赶往甄府,心中大呼遭不住,若被她们缠上,今儿什么都不用做了。

    一个蓝薇还没闹清,他再贪吃也怕撑坏了肚子。

    甄家下人见他过来,慌忙请进去,又请诸位太太见客。

    贾琮与甄家众妇寒暄了两句,忽见后堂转出两道秾纤合度倩影,正是甄缘、蓝薇二人。

    “琮哥儿,你怎有空来了。还未祝贺你加封少保之喜。”甄缘笑道:“你这般圣眷,真是古今罕有了。”她还不知贾琮已去辽东打了一转。

    众人皆笑着附和。

    贾琮摆手笑道:“一个虚名,值什么,都是为朝廷效力,官大官小有什么相干?”因看向蓝薇,道:“薇儿怎么也在这里?”

    蓝薇笑道:“回国公爷的话,今日多宝阁歇业,奴家听闻甄三姑娘是江南有名才女,特来讨教。”

    “好好,没事多走动走动,也免得气闷。”贾琮笑道。

    众妇知道贾琮来意,巴不得甄缘能得他宠爱,纷纷告罪避开,留他们小三口说体己话。

    “咱们去里边说话罢。”

    “好,我客随主便。”贾琮眉眼一挑,嘿嘿一笑。

    甄缘脸色微红,领着两人回到起居内室。

    啪,门关。

    贾琮搂着二女坐下,笑道:“许久不见,想不想我?”

    甄缘毕竟是大家闺秀,忙扳开他手,啐道:“人家在家里守孝,哪有功夫想你。”

    蓝薇则抿嘴一笑,道:“三姑娘口不对心,若是不想,怎么老是与我谈论国公爷的诗词?”

    “姐姐……”甄缘娇嗔不依,又白了贾琮一眼,道:“薇姐姐说这些日子也没见你,就这么忙?”

    “这不是去辽东公干了么?”贾琮忙把辽东诸事简略说了,“我若在都中,岂能忍得住不来看你们。”

    蓝薇掩嘴笑道:“前儿听闻爷抗旨救美,大索全城的壮举,奴家不胜心向往之,若能让爷这般宠爱,奴家也情愿大病一场呢。”

    甄缘忙问道:“晴雯姑娘的病可好些了?”

    贾琮点点头,道:“劳你们牵挂,总算大好了。薇儿不许胡吣,得病也是好顽的?我倒情愿你们的病生在我身上,免得你们弱不禁风的身子有什么三长两短,那我可要心痛死了。”

    “爷……奴家……”蓝薇心中感动,竟有些哽咽,她阅人无数,自然能看出贾琮是真心还是假意。

    甄缘也柔声道:“琮郎,你只有这个身子,却要替许多姐妹生病,也不怕病倒了你。何况宝姐姐、林姐姐、婵姐姐她们又怎舍得你受苦呢?这话以后再莫说了。”

    贾琮笑道:“那你们都乖乖的,好生保养,莫要生病,省得***心。不过就算你们生病也不怕了,叶先生已被我留在都中,以后有什么病痛,请他出手,自然无往不利。”

    闲聊了半晌,贾琮想起一事,道:“明年上元我大姐姐回府省亲,你们要来顽顽么?我给你们引见引见。”

    蓝薇心头一喜,旋即摇了摇头,低声道:“奴家这样的出身怎么好去见贵妃娘娘。”

    贾琮安慰道:“你们都是自小被拐子掠卖的良民,如今已恢复了良家女身份,别说见贵妃,便是见皇帝也见得。”

    蓝薇道:“是单我一个人去,还是同家里三位姐妹一道去?”

    贾琮笑道:“你决定罢。”

    蓝薇喜道:“那咱们四姐妹就同去拜见娘娘。”

    贾琮点点头,看向甄缘:“缘儿,你要去我家里顽么?”

    甄缘黯然摇头,道:“我重孝在身,不宜过府拜见,劳你替我给娘娘请安罢。”

    “也好,反正日子还长着,以后有的是机会见面。”贾琮忙和声宽慰,又岔开话题道:“对了,今儿怎么没见宝玉?”

    甄缘叹道:“他呀,如今一心攻读,早去了明德书院念书了,要大年下才回来。”

    贾琮道:“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常言道,三穷三富过到老,家族一时兴衰算不得什么,只要家中子弟争气,复兴指日可待。

    宝玉人本聪明,只要心思放到正道上,不愁他日不能飞黄腾达。”

    甄缘微笑道:“承你吉言,若有机会能带挈他一把便好了。”

    贾琮笑道:“既是郎舅之亲,我不拉他谁拉他?放心罢,琮唯才是举,求贤若渴。”

    甄缘白了他一眼,娇羞无限。

    在甄府逗留许久,贾琮方才和蓝薇一道出来。

    “薇儿,甄家落了难,你空闲了多过来替我陪陪缘儿,开解开解她。”

    “爷放心罢,奴家理会的。”蓝薇笑道:“况且有爷这味良药,三姑娘的心病自然会好。”

    贾琮坏笑道:“那要不要爷先替你治治相思病呢?”

    蓝薇掩嘴轻笑,道:“爷还是先给任女侠她们治病罢,她们可病入膏肓了。”

    贾琮哑然失笑:“方才我去找你,险些儿被她们抓住榨汁儿服了,可不敢招惹。”

    蓝薇娇嗔道:“好像人家那里是盘丝洞,哪有这般吓人,凭爷的身手,杀个七进七出还不是易如反掌。”

    “不敢不敢。”贾琮难得谦虚一回,正说笑间,忽听长街上传来急促马蹄,横冲直闯,闹得街上人仰马翻。

    “闪开闪开!边关急报!边关急报!”一信使满面风霜,背插红旗,马鞭乱挥,飞驰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