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庶子称雄
繁体版

第六百三十九章 神医无踪

    黛玉喜极而泣,也不及与她们细说,只道:“晴雯有救了。”忙转身去叫贾琮,正碰见他走出来。

    贾琮见黛玉欢喜雀跃的样子,忙道:“颦儿,你……”

    黛玉又哭又笑,道:“琮哥哥,叶先生来了!”说完把帖子递给他。

    “叶先生?”贾琮瞬间反应过来,忙拿过帖子一眼,眼中精光大盛,道:“叶先生何在?快快请来。”

    招财家的忙道:“回国公爷,这是前几日的帖子,门子一时忘了,今日才呈上来。”

    贾琮闻言又惊又怒,切齿道:“当日是谁当值,给我砍了!”

    “是是。”招财家的吓了一跳,慌忙屁滚尿流跑出去传令。

    黛玉忙安慰道:“琮哥哥不必焦急,叶先生既然千里迢迢专诚来访你,没见到你必不会轻易离京,派人寻来便是了。”

    众人多少听说过当年叶天士在扬州救林如海起死回生的故事,忙跟着劝慰。

    贾琮紧紧捏着手里的帖子,深吸了口气,镇定心神,道:“颦儿说的是,这里就交给你们了,我去外面安排。”

    众女忙答应着,道:“你自去忙。”

    如意微一沉吟,道:“一定要快,晴雯病情恐不能久耽。”

    “我理会的。”贾琮点了点头,深知自己回来了了晴雯的心愿,她心神一松,只怕挨不过几个时辰。

    因快步走到前厅,喝道:“来人!”

    张元霸、杜大鹏等亲兵早已候着,闻言进来单膝跪下,道:“请国公爷吩咐。”

    “拿我帖子,速去步军统领衙门、五城兵马司传话,请吴提督、裘指挥协助,大索全城,特别是城里的各家客栈、下处,务必尽快找到叶先生,给我送来!”

    “得令!”张、杜二人知道轻重,慌忙领命而去。

    堂外温有方早已等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见贾琮总算出来,忙求见。

    “禀大人,辽王首级并一干人等,如何处置,请大人示下。”

    贾琮不耐烦地摆手道:“这些小事别来烦我,去寻庞先生请教,着你老子代我进宫呈报,就说我突发重病,在家里休养。”

    “是。”温有方心中惴惴,又不敢多言,忙行礼退下。

    “回来!”贾琮忽然喝道。

    “大人请吩咐。”

    “速速传令南北二司,把这个叶先生、叶神医给我寻来!这是头等大事!”

    温有方忙接过贾琮手中的帖子,躬身道:“是,卑职这就去办。”

    却说九门提督吴朗、五城兵马司指挥使裘良两人突然接到贾琮的传话,都有些摸不着头脑,忙问端的。

    传令的亲兵也是一根筋,翻来覆去就一句话:“国公爷要的叶先生就是医术高明的叶先生,其余的小的一概不知。”

    吴朗摇头苦笑,既然贾琮着意吩咐下来的,也只能想办法完成,因喝道:“来人,严守九门,凡是来往行人,都给我盘问清楚,若有姓叶的,又懂医术,都给我抓起来,送到定国府去!”

    “是。”

    “嗯,把人都派出去,把京中所有大小医馆、客栈都查一遍,凡是姓叶的大夫,都给国公爷送去。”

    “是。”

    裘良也几乎同一时间,下达了同样指令,甚至更甚几分:“把弟兄们都派出去,城内城外都细细搜查一遍,不拘是不是大夫,不拘坐没坐馆,只要是男的、姓叶的、又懂医术的,都给我拉到定国府去!”

    “是。”

    两人命令一下,神京城顿时热闹起来,无数兵丁穿房过户,到处搜寻“叶先生”,谁敢稍加阻拦推委,便是一顿好打。

    整得都中叶姓男子无不战战兢兢、龟缩不出,生怕沾上事儿。

    另一边,温振得知贾琮之命后,不敢耽搁,带上辽王首级,押着辽王府诸家眷便火速进宫覆旨。

    养心殿内,熙丰帝正与诸军机商议政务,忽见戴权颠颠儿跑进来,禀道:“皇上,捷报,辽东捷报。”

    众人一喜,熙丰帝忙问道:“可是贾琮来信儿?”

    戴权笑道:“皇上明见万里,神机妙算,一语中的。

    杨雄派人传讯,说定国公已诛杀了辽王,并不血刃平定了辽东,已押着辽王府家眷并一干将校返京。

    方才听人来报,说定国公已飞马进京,想来是迫不及待为皇上报捷来了。”

    段准、霍鹏、顾涛等人忙躬身道:“陛下洪福齐天,天威浩荡,宵小叛逆弹指可定,真乃国朝是福也。”

    熙丰帝捻须笑道:“此乃众卿群策群力之功,朕岂能掠美?你们说,贾琮这小子又立下大功,如何奖赏?”

    关浦心中一动,忙出班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削藩方兴未艾,虽削了辽藩,还剩诸藩,即便要赏也应等诸藩平定后再赏不迟。

    且定国公年未弱冠,已封国公贵爵、居左都督尊位,不宜再加恩赏,免生骄横跋扈、恃功自傲之心,反倒失了陛下激励鞭策之意。”

    江风点头道:“臣附议,宝剑锋从磨砺出,如今定国公锋芒毕露,正该磨砺,不宜轻赏。”

    熙丰帝看向新党众人,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霍鹏、董仪等新党大佬互相看了看,都不敢轻易开口,如今贾琮小小年纪已位极人臣,再加?怎么加?

    总不能封王,即便今上有封王之心,也没位置,四大异姓王都是满的。

    何况贾琮如今已是朝堂巨擘,再加恩是祸非福。

    顾涛和贾琮有些交情,开口道:“臣以为关、江二位中堂所言甚是,圣上对定国公素来恩遇有加,如今大事未定,窃以为倒不便再加封赏,以免国公骄傲自满,失了锐意进取之心。”

    熙丰帝缓缓点头,又看向段准。

    段准明白今上的意思,缓缓道:“臣以为定国公正是得用之时,还宜多加磨炼,若有恩典留待将来罢。”

    他明白皇帝的意思,这么说暗指贾琮如今还有用,还没到兔死狗烹的时候。

    “既然元辅和诸位爱卿都这么说,朕自当从善如流。”

    “吾皇圣明。”众人忙躬身道。

    殿外侍立的戴权见温振捧了个匣子过来,问明来由后,阴鸷一笑,转身进去禀道:“启奏皇上,锦衣卫南镇抚使温振求见。”

    “何事?”

    “说是为辽王一事,特地进宫面禀圣上。”

    熙丰帝眉头微皱,淡淡道:“宣。”

    “宣温振觐见!”

    温振低头快步进去,行礼毕,道:“启奏陛下,贾指挥使因舟车劳顿,天气严寒,回京后便体力不支病倒了,因怕陛下牵挂辽东之事,特命臣进宫禀告。”说完呈上辽王人头和奏折。

    熙丰帝道:“哦?病倒了?方才听说贾琮飞马驰回京中,怎么忽然就病了?来人,派太医去看看他。”

    戴权忙答应了一声。

    温振硬着头皮道:“回陛下,贾指挥使本想亲自进宫面禀,想来身子实在支撑不住,方才命臣代为面君。

    此外,辽王府一干家眷并亲信将领皆已带回京中,如何处置,请皇上训示。”

    被他岔开话题,熙丰帝倒也没深究,细细看了奏折,道:“赐绸缎百匹、金百锭,着忠信郡王代朕善加抚慰,待他们一家安顿下来,朕再召见。

    辽王虽罪在不赦,不过朕念及辽王一脉百年来镇守辽东的功绩,着其……六子煐原爵承袭。

    至于其一干部将,心怀忠义,朕心甚慰,殊可嘉奖,着五军都督府看着安插罢。”

    “是,微臣领旨。”温振道。

    打发了温振,熙丰帝笑道:“诸位爱卿,辽王已平,接下来如何?”

    霍鹏笑道:“可使人将此事邸报急送诸藩,并传召幽王、冀王,着其返京居住,其爵位封地由其世子承袭,想来其会体谅圣意。”

    众人皆笑着称是,有了辽王的前车之鉴,蓟州镇、宣府镇应有八分把握可传檄而定,若能一举拿下三镇,其余诸藩自然慑服。

    熙丰帝微笑点头,此时火候也到了,因说道:“便如此罢,军机处速速拟旨。”

    “是。”

    看着六位大学士离开,戴权再次溜进养心殿。

    “可是有什么事?”熙丰帝淡淡道。

    “回皇上,奴才方才得到消息,说步军统领衙门、五城兵马司数万人马倾巢而出,在都中大肆索人,寻一个什么‘叶先生"”戴权道。

    熙丰帝皱眉道:“谁下的令?叶先生又是谁?”

    戴权低声道:“是定国公派亲兵下的令,叶先生据说是一个南省来的名医。”

    熙丰帝微一沉吟,道:“可是贾琮真的病势沉重?”

    戴权“尴尬”一笑,道:“回皇上,定国府确实有人生了重病,却不是国公。”

    “嗯?”熙丰帝心中暗怒,贾琮好胆,竟敢恃宠而骄,托病不朝!

    戴权道:“是定国公一个爱妾叫晴雯的病了,他情急之下,便命步军统领衙门、五城兵马司寻人。”

    熙丰帝听到“爱妾”二字,险些没气炸了肺,登基这么多年,还没有哪个臣子敢如此目无君上,肆意妄为。

    忍不住砰一掌拍在案上,喝道:“贾琮欺君罔上,狗胆包天!”

    戴权忙诚惶诚恐跪倒,道:“请皇上息怒,龙体要紧。”眼中却露出一丝阴恻恻地笑意。

    熙丰帝深吸了口气,冷冷道:“着贾琮即刻觐见。”

    “奴才遵旨。”

    片刻后,数骑传旨太监飞出宫门,直奔宁荣街去。

    贾琮在家里坐立难安等了半天,正心急火燎时,忽听亲兵来报,说叶先生寻来了,忙抢出大堂,直出仪门。

    见前院里步军统领衙门并五城兵马司兵丁押着好几十号人进来,有老有少,一时傻眼。

    吴朗、裘良忙上来,道:“见过国公爷,这些都是都中姓叶的大夫,您看哪个合用?”

    贾琮闻言哭笑不得,挨个看去,见有身披锦缎皮毛衣服的名医,有穿着破旧棉袄的铃医,皆不是叶先生,因急道:“都不是,各家客栈、酒楼、茶楼可寻了?”

    吴朗、裘良二人相视一眼,道:“尚未查完,因想着国公急用人,先弄了一批过来,不过都中姓叶的医士几乎都在这里,除非是出了城。”

    裘良又道:“国公请放心,我已派人出城寻找,只是要多费些功夫。”

    贾琮勉强一笑,拱手道:“有劳二位世兄。”

    “哪里哪里,应该的,我等这就去安排。”两人拱手快步离去。

    “爷,这些人……”杜大鹏指了指院子里的众多“叶先生”。

    贾琮叹了口气,摆手道:“给些钱打发了。”

    “是。”

    忽听后面一丫头跑出来,喊道:“国公爷,太太们请您快进去,晴姨娘……”

    贾琮一惊,转身箭步飞奔进去。

    “晴雯……”贾琮见众女都在屋里,声音有些发颤,生怕在将将出现希望之光时听到噩耗。

    宝钗忙道:“琮儿快来,晴雯要见你。”

    贾琮略略松了口气,忙扑过去,握着晴雯的手,道:“晴雯,我在。”

    晴雯眼中泪珠儿滑落,轻声道:“爷……我……不行了,你以后要……保重身子。”

    “不,别说傻话。叶先生进京了,叶先生,你想起来了么?

    当年咱们下扬州时,如海公那么重的病都药到病除,何况你这点小疾,你再歇歇,我已派人请他去了,等他来了,你这病就好了。”贾琮强忍着恸哭的冲动,安慰道。

    晴雯微微一笑,轻声道:“我的身子……我知道,恐怕是……等不到叶先生了……爷不必,为我伤心,保重身子要紧。”

    众女闻言都心酸,忙别过脸去拭泪。

    “参汤来了。”金钏儿小心翼翼端着一个盘子进来,道:“爷,这是方才老太太送来那支宝参熬的,定有奇效。”

    “好好,快喂她服下。”贾琮忙把晴雯抱起来。

    这碗参汤入腹,果然药效斐然,硬生生让晴雯雪白的脸蛋都红润起来,说话的底气也足了许多。

    众女都甚喜,黛玉笑道:“那么大一株老参,熬的汤够晴雯喝个饱呢,等叶先生到了,说不定都不用他出手呢。”

    凤姐儿也笑道:“就是这个话,咱家里有的是老参,方才各家世交又送了许多好的来,够晴雯吃到一百岁去。”

    众女知道两人故意出言宽慰,都笑着附和,好像晴雯真的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