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有定律
繁体版

第二章 生命之始

    宇宙自大爆炸后,一直持续着漫长的膨胀过程,物质也不断地进行分裂聚合,直到出现氢元素,宇宙才真正变得复杂多样起来。

    分布在广袤宇宙空间里的红矮星等巨大天体,相继坍缩,超新星爆发使得星系里诞生了大量新的恒星。

    这些新生的恒星多以聚变为主,它们的质量虽然也很大,但却不足以在短时间内吞噬掉周围的天体。

    一些游离的小天体在经过这些恒星的时候被扭曲的空间牵引到恒星的附近,由于它们自身的质量与逃逸速度,它们会以特定的轨迹绕着恒星运动,然后随着恒星的坍缩,它们会缓慢地减小运动半径,直到最后被恒星吞噬。

    不过这个过程却十分漫长,大概需要几十亿年。

    在茫茫的宇宙星系里,太阳只是千万颗新恒星中的一颗,它处在银河系的边缘,被银河系中质量更大的半人马星系牵引着,以巨大的半径绕半人马星系做圆周运动,因运动时又受到其他星系扭曲的空间牵引,所以它的运动轨迹并不是绝对的圆,而是椭圆。

    太阳诞生于45亿年前,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相继俘获了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还有被踢出行星行列的冥王星。

    这些被太阳俘获的游离天体,最后都变成了太阳的卫星,以特定轨道绕太阳公转,人类把它们定义为行星。

    同样的,这些行星也会自转,因质量巨大,它们的自转也会引起小范围内的空间扭曲,从而牵引一些它们周围或游离经过它们,质量更小的天体和物质。

    其实除了这些行星,太阳周围更大半径范围内,还有很多其他质量非常小的天体和物质,它们在太阳的牵引下缓慢地朝太阳移动,最后不是被行星俘获,就是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撞向太阳,最后被太阳吞噬,变成其聚变的燃料。

    随着太阳缓慢地坍缩,其引起空间扭曲的程度会越来越大,若行星的质量和自转速度一直不变,它的公转轨道就会越来越小,最后无法维持平衡,加速冲向太阳。

    行星为了对抗太阳引起的空间扭曲,自身也会不断地变化,但因对太阳而言,它们太过渺小,因此无论如何变化,它们也逃不过最后被太阳吞噬的命运。

    随着太阳的不断坍缩,它的质量会越来越大,体积越来越小,自转速度越来越快,它能引起的空间扭曲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大,被它牵引的天体和物质也会越来越多。

    所以,当它吞噬掉一颗行星后,又会牵引到另一个天体成为它的行星,如此反复,直到它坍缩成黑矮星,最后演化成黑洞。

    黑洞不会再有行星类卫星,而是开始牵引质量超大的星系,直至将星系吞没。

    这个过程又将十分漫长。

    每一颗行星在被太阳俘获之初,都是以最大的公转半径绕太阳进行圆周运动,而后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进行缓慢的变轨道运行,直至最后轨道跳变,以抛物线的姿态冲向太阳。

    一颗行星,从变轨道运行到轨道跳变,大约需要经过几十亿年,有些还会更长,这主要与行星的质量,公转半径和逃逸速度有关。

    那么,太阳系中的行星,有没有可能发生公转轨道重叠或相交而导致碰撞的概率?

    这是有可能并已经发生过的事情。

    大约在45亿年前,太阳诞生之初,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和物质非常多,那时的太阳就像现在的土星一样,远远看去有一层很厚的卫星环。

    这些天体与物质在很长的时间里慢慢地被太阳吞噬掉,最后只剩下几个相对巨大的行星,这也就是太阳系而今的模样。

    太阳系维持现在的模样已经四十亿年了,这四十亿年是太阳系最稳定的时期。

    在这四十亿年的时间里,距离太阳最近的水星,公转半径由原来的一亿两千万千米变为了现在的五千八百万千米。很自然的,水星上的温度也由原来的最高温度负七十度变为现在的七百多度。

    水星或其他行星上有没有存在过生命呢?

    或者说,除太阳系外,其他星系有没有可能有生命?

    我记得我跟你说过,宇宙本身就是物质与空间的组合,若无外来的智慧物质或粒子,它并不会靠自己演化而创造出生命。

    太阳系中的生命也不过是由我这颗来自神级文明的智能粒子创造出来的,当然,除了太阳系外,宇宙之中,还有很多符合创造生命条件的星系,且大多数新生恒星基本都会有一段符合生命繁衍的周期。

    所以,水星或其他行星,抑或是其他星系都可以有生命,关键是我这颗粒子有没有去过,有没有恰巧在我停留的时间里,那颗行星或星系刚好处在生命的舒适区。

    生命舒适区是指行适合星上的生命诞生发展到不适合生命生存的这段时空,在这段时空里,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刚好合适,行星表面温度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这个时候行星的大气压也会变得温和,它会产生水,空气等丰富的自然资源。

    每一颗行星的生命舒适区的周期都不一样,像水星的话就比较短,大概只有几千万年。

    大概是在39亿年前,我在水星上创造出第一代生命体。

    这个生命体很简单,就是简单把水星上的一些无机物串联在一起,使其能实现简单的运动和代谢。

    我的本意是想创造出另一个神级文明,最终逃离宇宙,回到原本属于我的空间。

    但后来,我发现这很难,我连太阳系都逃不出去,更别说其他,经过碰撞后,我的运动速度已远低于光速,根本不可能逃出宇宙。

    但我没有放弃,我想我是神级文明创造出来的智能粒子,我拥有神级文明的很多知识,只要我把这些知识应用起来,我一定可以实现梦想。

    于是,我开始一步一步地尝试,从创造最简单的生命体开始。

    我像螃蟹一样不断地钳来新的分子和原子,通过我身体内的电子将它们联合在一起,最后组成了有机物。

    然后我不断地复制这些有机物,不断地将它们联合,使其获得越来越多的功能,最后宇宙中第一个最简单的生命出现了,单核细胞生物-蓝细菌。

    我创造出了宇宙中第一个生命,它也是宇宙中除我之外唯一拥有自我意识的物质,它还能实现简单的运动,但这远不能让我满足。

    因为它太脆弱了,自然环境随时会将它毁灭,即便是一束强烈的阳光也可以将它分解!

    我自创造出生命开始,便一直在与大自然做斗争,生命解体了多少次,我便重组了多少次,可依然无法突破命运的桎梏。

    如何才能使生命变得更强大呢?

    我苦苦思考着生命之道,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可以利用这些毁灭生命的自然力量。

    太阳,海洋,地热,风雨雷电,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我为何要逆天而行,而不是顺势而为呢?

    于是,我开始放弃最初坚定的永生之道,开始以数量取胜。

    我不断地复制蓝细菌,并使复制体拥有复制自身的功能和机制,这些复制体从大自然中获得复制自己的能量,如此一生二,二生四,生命以指数的速度倍增。

    很快,整个海洋都是蓝细菌。

    为何我要放弃现今生命追求的永生之道?

    因为永生并不代表着永远存在,因为它只有一个,虽然不遇到意外可以与天地共存,但它总会遇到意外,所以它注定会灭绝。

    而复制和繁衍才是生命的取胜之道!

    我复制了亿万个生命体,或许它们之中大多数会被自然毁灭和淘汰,但我相信,总会有一个能发生变异,变得更加强大。

    功夫不负有心人,亿万个蓝细菌有一个发生了变异,它进化成了兰藻,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直接获得阳光中的光子能量。

    兰藻的生存之道不再是简单的复制,它拥有了繁殖的能力,它通过孢子繁衍延续生命。

    兰藻的出现使水星中开始拥有纯洁的氧气,氧气的出现使得其他蓝细菌开始朝着不同方向进行变异。

    多细胞植物开始出现,并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崛起,占领了整个水星。

    又经过几百万年的变异和进化,原本荒芜的水星,逐渐变得热闹繁荣起来,各种生命逐一登上了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