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从海市蜃楼开始
繁体版

第六十二章:断臂

    “杀——”不知是谁的喊杀声,对方队伍最后那几百人居然就在卢成他们跟前举起钢刀砍来。距离太近,事发突然,一些士兵因为刚刚救人的时候花了太多体力,现在正是回气歇息的时候,毫无防备地,就在这一阵砍杀中倒下了十数人。

    卢成躲过突然而来的几下砍劈,高声喊道:“这些是乱军,尽快杀敌,不留手!”

    京师内城,在一处处的火头灭掉后,到处都是这些相互拼杀的明军,老百姓根本不知道这些都是一样服饰的军爷为何自相残杀,刚刚逃出火海的人们又不断远离那些大街大巷,纷纷往那些窄小的胡同里面钻去,就怕刀枪无眼,伤及无辜。可总有躲闪不及的,在一阵的刀枪箭雨中倒下,妇人舍不得在身后为自己和孩子挡下羽箭的丈夫,窄巷口处抱着孩子,望着血泊中的男人恸哭。半大的孩子坐在墙角,嘶哑的喉咙已经哭不出声,只能用力摇晃着倒卧在地的母亲,因为无助而四处张望的眼眸里尽是士兵们的血肉拼杀。

    赵王的队伍一路无阻,把太子府的前门堵了严实。而太子府的大门紧闭,门前没有人,里面也没有一点光亮。难道太子已经逃了?朱高燧心中疑惑,立即下令爬墙,撞门,定要在寅时前擒获太子。

    赵王的队伍也是有备而来,一根腰围粗细的原木,被二十几个私兵扛着,“一二三、一二三”地往那朱漆大门上面撞,发出咚咚咚的闷响,灰泥石屑在撞击中不断震落。

    就在这原木要撞上第五次的时候,朱漆大门从里面被打开了朱高燧的视线被前面那高举的原木挡住,只看到大门打开,然后前面的原木在刹那的喝骂声中被扔在地上,视野忽然开豁,可映入眼帘的是大门里面的暗影中藏着一个更加幽黑的炮口,那深邃的窟窿正正对准了朱高燧的方向。

    “啊——”

    “轰——”

    反应过来的朱高燧连忙翻身下马,要躲过那炮口的范围,可人快,炮更快,一声轰鸣后,倒卧在地的大红马没了马头,猩红的鲜血从焦黑的伤口处喷涌着。同样倒在地上的赵王朱高燧,脸如白纸,左手几乎齐肩而断。几个贴身护卫呆滞片刻,可终究也是老兵出身,连忙抱着晕死的朱高燧往来路飞逃而去。

    剩下的几百私兵家奴,立刻成了乱兵游勇,轰然散去,有紧随那几个护卫逃回赵王府的,也有的躲在阴暗处把头上黑布扯下后,聚集一起往城北大营方向逃去。

    太子此刻并不在东宫,而是坐镇文华殿,内阁六部,京城各部主官,分列左右。太子府的大炮距离文华殿很近,那声轰鸣显得十分响亮。“他们到底还是不管亲族情分了。”太子在生性仁厚,这是还是被气出了真火,手上捏的珠串被扯断,而后摔在地上,散落的翡翠珠子在地砖上不断跳动,发出清脆的声响,“令,张辅领城防司,及内城神机营,诛杀城内反贼。”

    “令,三千营提督陈懋,节制伍军营所有将士,所有伍军营将士,在半个时辰内回到城北大营,禁足,有出军营半步,格杀。”太子连续下令,传令的快马领命,在皇城中直接飞马而出。

    张辅是靖难大将张玉的长子,长年在军中练兵,素有威望。陈懋是泾国公陈亨之子,也是军中少壮。

    “太子,城外攻城的军队,我们还一无所知。而城内骚乱的根源,依旧一头雾水啊。”杨士奇深知这一次的骚乱,必然是朱家内部的事,可他不能把猜想的东西说出口,只能提醒着太子,现在首先要抓住根源。

    “一个月前,皇上下了那道运送大炮的圣旨,我当时觉得以军舰的大炮,足以覆盖东瀛沿海各城,这五十门炮,要得这么急,着实有点蹊跷。后来我查了传旨的锦衣卫,原来是才调入北镇抚司不久。”

    原来,锦衣卫的北镇抚司,在建文朝之前,已经被朱元璋废去,现在北镇抚司被朱棣重新设置,目的就是为了自己远在东瀛也能掌握所有京城的信息。赵王朱高燧已经好久没在朝中露面,包括郑和回朝的国宴。可他在忙,北镇抚司有各种能工巧匠,这是他专门从锦衣卫那边直接挖来的,纪纲不放人不行,只好把整个锦衣卫的工坊让给了这个赵王。

    这些能工巧匠除了能制作各种机关设备之外,还能伪造各种文书,仿写各种笔迹,纂刻各种印玺。

    例如皇帝圣旨用的绢纸,朱高燧能从禁宫内偷出来,仿照拟旨的侯景文笔迹,工坊里面也有人可以做到,皇帝圣旨上的印玺,就更加容易了。只需要三个时辰,一道永乐天子从东瀛发回的圣旨,就会到达汉王运输回程的船队,一天内回到了京城,在文华殿或者太子书房,向监国的太子和众大臣宣读。

    在朱棣还没出征之前,宣读圣旨的都是皇宫出来的太监,可在东瀛回来传旨的就是锦衣卫,北镇抚司还有大把的锦衣卫。

    殿上众臣听到,都错愕不已。太子觉得坐累了,挪挪身子继续说道:“皇上亲征,发往京城圣旨的确会使用锦衣卫,可就绝对不会使用北镇抚司的人。于是我把那道圣旨让内廷司礼监检查,果然是假。可这时候已经把那些大炮装船发出,于是我与国师商量,只好来一出将计就计,反正窥视皇权的,毕竟也就那几人而已。”

    “太子是说今天的骚乱,已经早有预备?”众臣再一次惊愕。

    “有所预备,但也不一定能战而胜之,还是要靠在座诸位。”太子微笑,似有成竹在胸。

    国师府邸,灯火通明,内内外外都是手持利刃的壮汉,一些身穿各种粗布麻衣的各色人等在这院落进进出出,络绎不绝。

    “三保,我这里不需要护卫,你马上领这三百人,不要出城,直接去宁王府。”

    “老师你是说宁王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