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从海市蜃楼开始
繁体版

第五十五章:工兵

    幸亏这聂小七深知骑术和箭术需要勤练,特别是各种技巧和军阵,现在这些士兵的体能达标已经过了九成。还有三天时间,这障碍操场上,一天下来都是爬上爬下的军汉,那些还没达标的一百多人,都在拼这最后的冲刺,这些大字不识的莽汉,前程就在军营,家中老少也等着这军饷为生,达到七爷定的标准,就是保证家里温饱的一道门槛。

    聂小七自己在校场另一端练着,骑射,奔射,站射,快速连射,校场上几十个靶子红心都插满了箭。

    三天后,整个军营,就剩下十五人还没能过这个体能要求,聂小七心中其实高兴的很,这一帮子兵痞居然通过率高达99%,绝对是他意料之外的,明军的战斗力可真不能小觑。

    不过这十五人,一个个也是高大威武,看这样子就像是伙食太好,长膘了,这身子壮的比那程天德还厉害,屁股这么大,怎么能爬过那火绳,可这种兵体能可能差一些,不过力气大,其实也是做工兵的好料子。聂小七想了想,决定还是网开一面,把手上的硬弓竖在地上,对着已经排在队列跟前的十五人喝到:“你们一个月了,没能过关,你们服不服。”

    “服——”几人应诺,可声音不大。

    “哼,不忿气是吧,来,这张硬弓,李公爷说是八十斤,你们谁能拉开一半,也算你们合格,不过留在军营就是做工兵?”

    不仅这几人一头雾水,就连那些将校也不懂,什么叫工兵。

    “工兵就是挖坑,填土,砍树,筑城,都是工兵的活。”

    哦,原来都是那些杂兵干的事,这十几人本来也算是军中壮汉,是精锐,如果一个月前让他们做杂兵要干的事,那打死也不行,现在则不同,两千士卒,就他们十几个落了单,别人就是比自己强啊。而且这可是有号旗的营哨,在这里当兵比其他营兵要强上不少,所谓鸡头牛后,在这里挣得比别人多就是硬道理。

    第一个壮汉上前咬着牙关,把脸憋得通红,那张硬弓吱吱呀呀地,把弓片拉出了小半个圆,大约也过了四成。聂小七喊了一声:“过。”这兵把弓一收,扯着粗气行了军礼:“谢将军!”

    联系上来六人,也都恰恰拉开四成多,真正到五成的仅有一个,聂小七也都全部算过。第七个上来的身子骨特别显得精悍,聂小七甚至怀疑这人是不是后世的健身教练,那些腹肌和二头肌,不仅线条刚硬,还泛着黑亮的光。这张硬弓在他手里,只是一下,就被拉成了大半圆,快有聂小七拉弓圆满的架势。

    “好——”聂小七一声赞叹,“什么名字,哪里人?”

    “帕尔巴,乞颜部!”

    “蒙古人?”

    “是的将军,我跟随天子靖难,在白沟河杀了十三人。”

    “这么大的军功,怎么还是小兵?”

    “没钱,军功折现了。”帕尔巴十分老实,聂小七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回答。

    “好,你先做我的亲兵,吃好喝好,早晚能再挣军功。”

    “谢将军!”别人看来是天大的恩赐,这帕尔巴仅仅是单膝跪地,一个谢字就回了军中主将。聂小七也没放在心上,只是觉得这蒙古大汉,有点意思。

    “后面那几个,别拉了,都去当工兵,本将军今天高兴,明天休假一天,记住,军营禁止赌钱。”这个时代当兵的都喜欢玩那么两手,好不容易刀头舔血挣回来的,一个早上就输个精光,聂小七禁不了外面的赌场,可军营内还是能做主的。

    “后天,加紧训练,搏杀,箭术,刀枪,我一样样地教。”

    “喏——”

    看着聂小七练兵的报告,还有探子传回的消息,太子心中又惊又喜,果然是国师看中的人,手段非凡,这两千精兵如果像聂小七所说,散在大明军中,那就是十万精锐,再假以时日,大明精兵,天下无敌。

    太子本想亲至校场察看,可这时候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处理。汉王的船队,占用了京师到松江府江岸的全部码头,航运不畅,而郑和返航的船队也不日将至。

    汉王,这个弟弟又在想做什么好事,一直搞不明白,北镇抚司的情报都是直接往东瀛那边送的,自己坐镇京师,却像一个瞎子,不过若不是国师亲自出马震慑了赵王,估计现在在明面上发难的可不是只有汉王一人。

    正月初三,又传来圣旨一道:着令太子竭力在一个月内调运红夷大炮五十门,由汉王调运东瀛。

    圣旨一出,整个内阁都炸了,一个月调运红衣大炮五十门,一门大炮可达三千斤以上,即使装船用的舰炮减轻了重量,也有超过了一千多斤,不过威力就缩减很多。这五十门大炮,应该是皇上用作攻城所用,也马虎不得。

    可要从江浙各地调运到京师,也要将近一个月,皇上这时间是算的死死的,不给后方一点回旋。

    兵部立即开始运作,一骑又一骑的六百里加急当晚就从京师出发,江浙各地大城城墙上的红衣大炮在接下来的时间,陆陆续续拆下城墙,有些炮楼甚至因为本来是先放的大炮,后砌上的楼,也要把炮楼拆了,再卸下火炮。一时间江南各地府城,甚至远及苏北,各地城防的大炮都被卸下。甚至连京师外城也卸下了八门大炮。

    本来太子是不同意触动京师城防的,可不把这几门炮弄下来,就凑不够数,只好一边安排新炮的铸造,一边先满足前线的需要。

    而郑和的船队也来到了,因为长江口塞满了汉王的船只,无法直接回到京师,所以船队打算在在松江府卸下物资和人员,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在正史上是到斯里兰卡的,可经过姚广孝的点拨,现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就在马六甲停下了脚步,并且留下一千镇军和足够的炮火军舰,扼守这个交通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