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末腾飞
繁体版

第591章 代价

    “皇上!“

    新任首辅范复粹来到书房,现在他也是刚刚上任,现在大明总得来说,就是缺粮,缺银子。

    好在农民军被镇压了,要不然情况更糟。

    但现在多达五省之地出现灾情,现在范首辅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如果没粮,就会给有心之心趁机闹事。

    “赐座!“

    “谢皇上!“

    “皇上?“范首辅看到桌上那些奏折就知道,崇祯已经知道了,本想把情况再次说明一下的,想想还是算了。

    现在川贵已经华夏军攻下,大明又少了两省之地,还是别惹事吧!

    “是灾情之事?“

    范首辅点了点头。

    崇祯想骂娘,每天都是关于要银子的,要粮食的奏折,要不就是哪边又有人造反了,反正就没有好消息。

    桌子上面还有长平寄来的信,说得都是家长里短,但对崇祯来说,还是从中得到一些信息。

    比如商业发达,夜不闭户。

    当然也有对沐天波的怨恨,凭什么让自己的女儿和平民一起上学?皇室的威严了?

    想到上次还是嫁女儿,从沐天波手上得到一批钱粮,结果不到一月就用完了,也是无奈。

    “范首辅!秋税收齐了吗?“崇祯想想还是自己想办法吧,他丢不起这个人。

    “皇上!已经用完了!“

    “什么?“

    这些他也看到了,也是他批的,但他不知道,这次钱粮又有多少真正落到那些兵卒手上?

    这时候他又想起了沐天波,但他是要面子的人,怎能开口提了?看着范首辅说道:“首辅“

    范首辅立马跪下,说道:“皇上!臣?臣?“

    “说!“

    范首辅哪有什么主意啊?心想,连皇上你都没有办法,我能怎么办?这时候突然看到皇上身边的王公公手上拿出一封信,上面有长平两个字。

    他突然想到,皇上长女现在嫁于沐天波的兄弟了,当时可是有一笔丰厚的嫁妆的啊?

    有了?

    “皇上!臣这边在想?可不可以找下长平公主?“

    “长平?她不是在云南吗?“崇祯表情平淡。

    “听说云南等地,今年大丰收,臣可以派人和黔国公谈一谈,暂借?“范首辅说的很小心,深怕惹了皇上,毕竟沐天波刚刚占了两省之地。

    “你去谈吧!“

    “是皇上!“

    范首辅走出书房,心想晚上一定要送份大礼给王公公。

    “大伴,有劳你了!“

    “皇上!可不敢这么说!“说着王公公就跪下了。

    “起来吧!“

    崇祯好像又充满了力量,开始批阅奏折。

    清化。

    天波回到家后,就开始办公了,好在办公地点就在府邸内。

    办公楼内,刘楼已经在等待了。

    “王爷!“

    “坐!“

    “说说荷兰和葡萄牙情况。“

    天波已经招王升到清化准备海战的安排了,第一个目标就是西班牙,但为了更好的应对各方实力。

    天波选择联和荷兰和葡萄牙,这两个国家的优势都是海军强,并且国土面积小。对后期的华夏军来说,更好掌控。

    “为了保密,并没有谈太多,主要谈了商贸。后来我向他们提出,如果在海上被西班牙战船拦截?或者霸占?如何应对时。

    是他们向我主动提出可以三家联和一起,主动对西班牙出击。

    当然也提出条件,以后东方这边商贸,欧罗巴的销售权归他们两国商人。“

    “他们心不小啊!“天波发现这帮人是要钱不要命啊!

    “王爷其实他们两家早就对西班牙不满了,听说两国现在已经脱离西班牙,成独立王国了!

    我看就是我们不出手,他们之间也会打起来的。“

    天波看看刘楼,想不到这小子打探消息的本领不错啊!说道:“你觉得是现在联和?还是打了在说?“

    “王爷!我觉得还是先不要告知这两家好,他们都是有奶便是娘的人,要是告密的话,奇袭效果就没有了。

    再说,只要我军能打赢西班牙海军,也是对两家的震慑,以后条件更好谈!“

    刘楼现在对这个位置越来越有认知感了,总之只有后台强大,怎么谈都好谈?

    “那好!等打完了说。“

    “对了,我们这边只要和西班牙一交战,到时候倭国的事情就可以启动了!“天波可不想让郑芝龙捡便宜,先把他的后方给搞乱了再说,真怕到时候这个大海盗跑到倭国去了,那就麻烦了。

    至于福建和大员,就相对容易点了,一个在大明手上,另一个现在在荷兰手上,还轮不到郑芝龙发号施令。

    “王爷!我现在去倭国通知?“刘楼问到。

    “你不能去,直接用秘信吧!“

    “明白!“

    “对了!如果不出意外,海战在五月份开战,倭国的事情最好在这之前开始。“

    “是!“

    天波之所以不愿意联和荷兰和葡萄牙两国,最主要目的是锻炼自己的海军,海军成立五六年了,一场硬仗都没有打,如何接下来应对郑芝龙了。

    北方正在过冬,草原上已经下起第一场雪了。

    现在牧民们已经有足够的地方圈养自家的牲畜了,最主要草料这些不缺,因为草原现在足够大,在秋季牧民们就准备好了。

    南方这边恰恰相反,气候舒适,许多北方的百姓也是在冬季来临之前赶着牛羊来到南方,像云南府,清化这些府城交易。

    然后留在南方过个冬,在购买点商品,带回北方,挣点路费。

    清化码头。

    现在这边更是繁华,这边除了造船厂,军营,码头之外,还有海鲜一条街,街上店铺主要经营饭店为主。

    “快看!”

    “好多战船啊!”

    “是我们海军!”

    接近一百艘战船来到清化码头,顿时让海岸边的百姓们欣喜若狂。其实还有三十艘战船停在最南面码头,这次华夏军回港,一是王升要参加军事会议,二是也是让海军的华夏兵们,休整一下,过了春节。

    现在清化百姓们对于这种大船已经没有新奇感了,但有些人特别在意。

    海鲜街的饭店顶楼上面。

    “华夏军的海军再有三年,怕是能与我军一战了”

    “掌柜的!我军可是多达几千条战船啊!”

    这家店被一名外地人承包了,但为首的掌柜却是来自福建,准确地说是郑芝龙留在清化的暗探。

    海鲜街本就靠在海边,街上的建筑都是五层,只有站在顶楼,用望远镜就能很好的看清华夏军造船厂,这样就能掌握华夏军海军的实力。

    “不一样!”掌柜的放下望远镜,把窗户关上,对小二说道:“华夏军的海军大多是新式战船,哪怕最小的战船都安装了多达三十门的海炮

    而我们了?船多,但真正有炮的最多五百多艘啊!”

    “掌柜的?”

    “罢了!现在少将军正在大员造船,我军也在购买海炮和战船,希望到时候我军能赶上华夏军海军的步伐吧!”

    “一定会的!”

    “我写封信,你亲自送回夏门!”

    “是!”

    当初天波在这岸边建海鲜街,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了,哪怕没有海鲜街,天波相信,清化造船厂一年建造多少战船,这帮人也能打探到,那还不如摆在明面上。

    齐龙岛才是暗招。

    华夏兵开始轮流放假,而王升也在赶往天波府邸的路上。

    办公楼内。

    范首辅派来的使者不是大明朝庭官员,而是他名下的学生,目前主要协助范首辅处理公务。

    “王爷!”

    “信我看了,范首辅的意思,借粮?”

    天波真不知道现在大明怎么了?明明现在农民军已经熄了,东北清兵最近也没有什么动静,灾情是有的,但也不至于一点存粮也没有啊?

    范首辅书信一封,开口就是五千万斤。

    信里啥话都说了,就差没有磕头致谢了!

    至于所借粮食,明年秋收归还。

    “王爷!现在大明五省之地灾情严重,大部份是虫灾和旱灾,眼看就要绝收了,如果现在不准备粮食,怕是明年就会?就会?”

    天波用手示意吴先生停下来,说道:“吴先生,借粮没有关系,但如果大明不还了?本王这边粮食也不是白来的?”

    吴先生想了想,心想,首辅大人没有说,用什么东西抵押啊?只强调无论如何要借到粮食。

    提到了利息,哪怕高一点也没有关系。

    吴先生有点郁闷,心想这种差事真不是人做的,但还是要办,说道:“王爷!放心,首辅大人说了,只要王爷答应借粮。

    一切好商量!”

    天波真是替崇祯感到悲哀,大明现在到这种地步了?当然天波也不是不借,只是正好想到修路之事。

    正好可以利用这次机会,让大明即得到粮食,也能在官员的运作下修路。

    当然最终百姓们能得到多少粮食,这个就不是天波所能决定的了。不过现在大明各地都有暗探,如果有人趁机捞钱,那等到华夏军攻入大明那一天,就一起算了。

    就像华夏军攻入成都府城的时候一样,川内好多官员,商人,都逃到成都府,结果华夏军进城,最终将这些人一锅端,都家底都被抄了。

    这就叫自作孽,不可活。

    “吴先生,你也知道我祖上乃是太祖义子,本是同根生!”

    “是!”

    “是的!”

    天波内心发笑,这个吴先生顺着杆爬的本事真是太强了。

    接着说道:“现在大明有难,于情于理,本王也会出手相助的。”

    “谢谢王爷!”

    “谢谢王爷!”

    吴先生这时都要跪下来磕头谢恩了。

    “但本王知道,这五千万斤粮食,就是运到大明,怕是最终落在百姓手中,又剩几何?”

    “王爷?”吴先生本来前面听着天波的话,觉得希望大增,但现在提到官场上面的事情,这就让他头疼了。

    天波真想一脚把这个吴先生踢飞,说一句打断一句,挥挥手,示意别急,说道:“大明现在百姓不光粮食缺少,其实本王觉得最主要还是路的问题。

    如果各府各县之前都有一条向我们华夏国的水泥路,至少在运输上面可以节省,你说了吴先生!”

    “王爷!据我所知,这路需要水泥,但?”

    “吴先生,你看这样可好?粮食五千万斤,本王可以借给大明,但我需要首辅大人命令大明各地官员征调民工修路,所需银两和粮食,一切由本王承担。

    借的五千万斤我不追究下落,但要是有人在修路上面起坏心思的话,本王就会发兵打下该府城!”

    吴先生觉得天波这个条件太好了,如果按天波这个条件来办,这五千万斤粮食完会可以存下来啊。

    各地有饥荒的百姓让他们全部修路去好了,反正粮食有沐天波提供,何乐而不为了。

    “王爷!此事甚大,我需要请示首辅大人。”

    “可!”

    吴先生立马向天波提出告辞,然后回到驿站开始写信,那事情原委禀明。吴先生觉得这个事情首辅大人应该会同意的,皇上也会同意的。

    “华夏王是个好人啊!”

    办公楼内。

    “哈哈哈!”

    天波和张参谋两人等到吴先生走后,都哈哈大笑。

    “王爷,范首辅会同意吗?”张参谋到不是心疼粮食和银子,怕大明朝庭不同意。

    “都有可能!朝庭还是有人能看清楚本王目的,但就是看清楚又如何?就是借了五千万斤粮食又能抵挡几时?

    一个月?三个月

    这样大明各府城都在修路,那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百姓们可以有事做,还不会挨饿!

    这样就不会有百姓造反,这才是那些官员想看到的局面。”

    张参谋想想也是,这就是个毒苹果。

    “通知阮东,让他做好准备,如果当地有官员插手这件事情,影响恶历,直接出手。

    蝇头小利就出面警告,在修路上面禁止任何人插手。”

    “是!”

    “通知赵康,让他准备清理仓库吧,这次我们也算做个好事!”

    “是!”

    修路的事情本来要等到华夏军攻入大明才能办的,但在年前由商人牵头,但里面很多问题。

    这下好了,机会来了,官府出面就容易多了,最主要百姓们也可以得到一份温饱的差事。